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因素之我见
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因素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正在 发生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特别是 两免一补和营养午餐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后顾之 忧;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落实新课程计划和新作 息时间等政策也解决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由此看来,当下的 学生深受政策滋养和保护,应该能够安于学、乐于学。但实 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产 生了厌学情绪。这一现象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中愈演愈烈, 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到国民素质的 整体提高。正如西塞罗所言“有什么样的征兆,就有什么样 的事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应该具有这样的 探究精神,挖出当下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因素 (一)体制因素。
1.当前,教育部门为方便管理,同时给予学生更好的 学习环境,大举推行拆并校点。然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较差,生活自理能力有限,恋家恋父恋母情结严重,大部分 被并校的学生不得不离开父母,寄宿学校,异地求学,从根 本上说,这完全不符合少儿身心发展需求,产生厌学心理也 就不言而喻了。同时,由于学生居住地分散,多数农村交通 条件有限,家庭情况各异,部分学生步行5-8公里的路程往 返学校,导致周一上课无精打采,周四、周五便产生了恋家心理,导致上课心猿意马,身在学校心在家。
2.国家为缓解农村学生家庭压力,推行营养午餐和两 免一补政策。这一政策固然是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存在 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会产生一种扭曲心理,认为是学 校求着孩子读书,反正上学不要钱,任由孩子在学校享受国 家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家庭,无视对孩子的教 育和管理,家庭生活条件远远不及学校食宿。导致学生上学 就是为了一日三餐,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3.义务教育的免试入学滋养了学生的惰性,他们会无 地认为,无论如何都能升学,淡化了竞争意识,削减了学习 兴趣,由此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4.学校缺少很好的激励机制,导致师生教好学好一个 样,教育教学活动犹如走马观花,师生们墨守成规,得过且 过。一些小学校校纪校风受民族因素等影响,疏于管理,致 使班级散乱,学生无法提高学习兴趣,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
(二)教师因素 1.教育观念陈旧。新课程改革的推出,要求广大教师 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江泽民说过:“教育在培 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 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 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项灌输知识,以考分作为衡量教育成 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制度。”然而,在我国农村贫困的地区,由于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多数农村教师对 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 还没有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如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 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一些农村小学由于缺乏教师, 以抓成绩为主,以数学、语文为重,其它科目,如音、体、 美等则应付一下或根本不上。这样的教学,如何谈培养学生 的兴趣爱好,如何谈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
2.教师教学方法老化。整从体看,农村小学教师文化 程度偏低,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欠妥,教学能 力较差。教学中不认真分析教材,不注重教改实践和教育研 究,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顾 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 “疲劳轰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从不考虑学生 的意原、感受。
3.歧视差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许多教师却用同 一把“尺子”去度量学生,不用科学的、发展的、全面的、 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单以成绩论 英雄,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成绩好的学生疼爱 有加,对他们存在的缺点,所犯错误姑息,迁就,而对差生 则一味批评、挖苦、讽刺。第四,部分小学教师,特别是部 分代课教师,自身的知识薄弱,加上工资待遇低,家庭处境 限制,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责任心,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以自己利于为重,农忙季节忙抓生产,置工作于不顾, 放任学生。
二、家庭因素 (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偏低 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只忙于挣钱,闲暇时间就 忙于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置之不理。等到考试成绩一出来, 一看成绩不理想,就板起面孔喋喋不休的训斥,数落孩子的 一切弱点,拿自己的孩子和成绩好的比,贬低自己的孩子, 致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没有了学习的自信;
有 的家长则因文化有限而无法教孩子。因此,一些不认真学习, 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同学的 歧视,家长的忽视。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农村家庭的孩子负担重 大部分家长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小孩就变成 留守儿童,形成了隔代教育,他们都只局限于孩子的衣食起 居,却对疏于合理的引导和管教。同时孩子留守在家还得担 任起家务活,孩子较多的家庭,大孩子还得承担照顾弟妹的 责任,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久而久之,也 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读书三年不如走广一年。歪曲的 社会价值观,使读书无用论这一观念在部分学生心中生根发 芽,受社会“打工热”和“向钱看”等观念的影响和诱惑,在孩子们眼里,觉得外面的世界精彩之极,既可以增长见识 又可以获得经济收入,比在校啃书本有趣多了。在外打工两 三年,就建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甚至部分家长 还会勒令孩子停学,一起走入打工生活。同时随着社会的发 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上一些社会舆论,如许多农村孩 子看到、听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生毕业回家种 田”、“老师一年的工资还不是我半年的收入”、“读一大 学毕业要十几万,毕业后还不一定找到工作,还不如早早赚 钱”等歪曲的理念和传言,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因此,一些小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产生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造成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注 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社会齐抓共管。作为校方, 要不断加强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教育环境下农村学生 全面发展的路径,想方设法发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作为家 庭,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认 识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意义,通过亲情来感化孩子的厌学情 绪;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有关各方需加强调研,深入分析总 结,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促使社会风气 得到不断好转,这样,学生“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 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