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教材改革与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
高中历史新教材改革与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 龙可义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湖北 恩施445000) 高中历史新教材,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 每套共有9本教材,包括反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学 技术三个必修模块的3本必修教材,以及反映《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选修模块的6本选修教材。目前, 经教育部审查通过的高中历史新教材有4个版本:(1)“人教 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 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岳麓版”, 曹大为、赵世瑜任总主编,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3)“人民 版”,朱汉国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4)“大象版”, 王亚民主编,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实验的扩大和教材 研究的深入进行,将有更多的教材被选择使用。为说明高中 历史新教材的特点,下面以必修(I)教科书所建立的知识体 系及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为例,对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 以及不同版本新教材的特点作些说明、比较和分析。
在教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教材内容多、头绪 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因此教学难度大。如 果要求学生全部掌握,既会增加学生负担,也不符合课改的 要求,势必重陷“难、繁、偏、旧”的怪圈,也会导致教学进度的缓慢。要走出这个困局,关键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 标,敢于大胆创新,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目的观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 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 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 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 求。
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 普及性教育。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 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我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 的历史中寻找到先人留下的借鉴和启迪:人的本质和价值是 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性?我们可 以从原始人钻燧取火、农人“戴月荷锄归”的历史场景中体 会到劳动的伟大;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人事迹中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 陶:我们可以从苏轼一生虽然宦海沉浮,但身处顺境,不骄 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
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 政务;
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的心态中感悟到为 人应有的达观、充实与平和。我们认为,历史课只有为中学 生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即学生能够从中深刻地认识自我和人 类,能够感悟到现代公民应有的准则,能够培养出敏锐的洞 察力,能够利用它形成对于当今国内、国际事件的看法等,历史教学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 更新历史教学目的观,使历史课程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变 “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为“生命形态的历史课程”,从而 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实现教学“过程与结论”的统一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 题。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 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 学生去记诵“标准答案”。毋庸置疑,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是如果不 经过学生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 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 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 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说,历史学习就是一个以感 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 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 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 出自己的解释。历史教学如果只强调灌输现成的结论,要求 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那么又怎么能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因此,历史教学 必须使“结论与过程”相结合,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 学实际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 个性的摧残。下面举一个美国的例子以资借鉴。??在美国,历史课(或社会课)教师每年都要结合教 学组织几次郊游。波士顿港的一个小岛上,有一座老城堡, 独立战争时作过防御工事,南北战争时期关押过南方的战俘, 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波士顿及附近几百里方圆内的学校常组 织学生去参观。讲解员与历史教师结合现场讲解两次战争的 背景和进程,学生倍感兴趣。美国学生参观的范围较广,并 非只参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如奥尔巴尼市附近的棒 球纪念中心也是学生们常去参观的一个地方。美国历史教师 的观点是:参观这个中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美国三大体 育运动项目之一的棒球的发展史,而且可以通过棒球发展史 了解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
三、在探究活动中增长知识与能力 探究活动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 形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 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开展探究活动至少可以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价值:第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二,丰富学习的体 验;
第三,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第四,增进独立思 考的能力;
第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六,养成尊重事 实的科学态度。
过去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关注是不够的,如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和《世 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四本书所设的活动课总共仅有3 课。即《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 破仑”、《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活动课“了解联合国、 评价联合国和参与联合国事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贯彻了探究性学习的新理 念,每课都有“探究学习总结”专栏,每册书还设计了许多 “探究活动课”,初步改变了过去历史课“读书多,活动少” 的局面。这些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 可以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自己解决历史问题的各种能力, 并体会和掌握历史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四、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师生进行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教学 有法,但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它的, 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 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应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 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 的整体功能。
新课程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 的课程资源。如,开展课堂讨论,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 考察历史遗址、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写家 庭简史,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另外,还应积极运用多样 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录音、录像、影片、模型、挂 图、多媒体、网络等,努力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 学科的网络教学。也就是说,历史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 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 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成课程改革所期望的 目标。不过,新课程也不应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应以 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引 发深层次的思考为核心。
新课程认为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 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 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 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为了更好的提高历史新教材教学效率,落实新课 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 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 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迎来高 中历史教学的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