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让语言习得更灵动]

引读让语言习得更灵动

引读让语言习得更灵动 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前,我布置了学生预习, 然而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依然不能流利地读出课文,对 于课文内容也是所知甚少。于是我决定改变教学设计,先让 学生读熟课文再说。怎么读?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还是 …… 自由读,不行。学生在预习时就是自由读,但还是不能 读通。齐读,对于这个班的学生来说,有很多“南郭先生”, 不能发挥齐读的作用。于是,我想到了范读,但这篇课文篇 幅较长,我担心学生会“神游”。只有采用折中的办法—— 引读,这样既能发挥范读、齐读的作用,又能在读的过程中 检验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充实。这一试,效果还真不错。

一、词语内涵,在引读中鲜活 这篇课文有较多的词语学生比较陌生,如果单单教学词 语,会浪费较多时间,如果不把这个“拦路虎”消灭,就会 影响学生阅读。如“坐卧不安”“无聊”“吻合”等词语。

就拿课文第二自然段来说,我采用不同的引接读策略,让词 语教学鲜活起来。

在说魏格纳无聊时,课文中这样一句话:“他画完了大 洋洲,又画南极洲;
画完了非洲,又画南美洲。”究竟是怎 样的“无聊”与“消磨时光”,学生初读时感受不深。我采 用了反复让学生接读“画完了——又画——”,同时在黑板 上出示一张地图,边引读边地图海岸线上画。接着在接读中拓展,如“画完了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又画凹进的几内 亚湾……”在接读、情景表演与拓展中,学生领悟了这些词 语的具体含义,并让这些词语在头脑中鲜活起来。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个句子特别之处是连 用三个感叹号,写出了魏格纳惊喜的情状,而这三个感叹号 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在教学时,我边让学生接读边在黑板上 有意识地画出三个感叹号。学生注意了,读的时候也格外入 情,渐入“佳境”。

二、主要内容,在引读中显现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在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容易犯 “内容不全”或“语言罗嗦”的毛病。略读课文承担着让学 生语言实践的任务,而这篇课文也是如此。通读课文,我发 现了一组有趣的词语:突然、偶然、果然、显然。能不能利 用这组词语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运用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 容?于是,我们进行了下面另类的接读—— 魏格纳在无聊中看着地图发呆,突然发现——,这虽然 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但他——,果然——;
当彭教授提醒魏 格纳不要枉费心机时,魏格纳——,显然—— 一路引读下来,学生不仅明白了这组词语的细微差别, 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而且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 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主要内容在接读中显现, 让教学更加鲜活、灵动。在引读中,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