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群体差异的有效性分析
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群体差异的有效性分析 引言 学习策略研究是心理科学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心理学领 域和教育学领域长久不衰的研究主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激化 了外界无限的信息量与人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之间的 矛盾,促使人们更加渴望掌握合适的网络学习策略,实现网 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网络学习群体 更为庞大和复杂且在时空上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更加难以 实现网络学习策略的个性化培养。鉴于此,本研究根据人口 学特征,如性别、学历和学科背景等对学习群体进行分类,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学习群体的网络学习策略水平进行了差 异分析,并以此引导实践,希望研究结果对构建适用于网络 环境下不同学习群体的学习策略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网络 学习策略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主客体视角下的网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 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一个由平衡 ——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循环的过程。借鉴前人的研究, 我们从“主体一客体”的视角出发,对网络学习策略的内涵 及结构进行了重新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 学习系统的主体,学习环境是客体。基于此,我们将网络学 习策略界定为:学习者为实现网络学习系统的平衡,结合自 身特征,依据相关学习环境,在对网络学习系统进行不断调节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可行的程序、规则、方法和技巧。
网络学习系统的平衡既包括主客体间的平衡也包括主体内 部的平衡,二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作为学习系统的不同组 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现网络学习系统平衡 旨在提高网络学习质量和效率,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
结合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我们将网络学习策略相应地划分 为主客体间平衡策略和主体内部平衡策略。主客体间平衡策 略是学习主体与客体间进行信息交互的策略,是学习者在向 长时记忆中存储或提取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可行的 程序、规则、方法和技巧,如信息素养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和合作交流策略等。主体内部平衡策略是主体将信息内化为 知识的策略,是学习者为实现新旧知识有效衔接和转化,对 新信息进行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可行的程序、 规则、方法和技巧,如信息素养策略、反思总结策略和自我 调节策略等。其中,信息素养策略既包括学习者将外界信息 纳入长时记忆的策略也包括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深层次加工 的策略,既属于主客体间平衡策略也属于主体内部平衡策略。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以上述网络学习策略的内涵及结构界定为理论基础,我 们参照温斯坦、Oxford等编制的传统环境下的学习策略量表, 王迎、王晓晨等编制的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量表以及陈义勤 编制的网络学习策略水平量表,结合研究对象实际自行编制了网络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基本信息和具体问卷 两部分,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包括学习者的性别、学历、学科 背景等基本信息;
具体问卷部分主要包括信息素养策略(5 个题项)、资源管理策略(4个题项)、合作交流策略(3个 题项)、反思总结策略(3个题项)以及自我调节策略(3个 题项)五个潜在变量。每个题目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选 项,学生以自述方式回答。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为 依托,以2012年注册的在校本科生和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 涉及文科、理工科以及艺术类三大学科种类。本研究共发放 问卷1784份,回收问卷1784份,剔除不完整和规律性较强的 问卷后,共保留问卷1713份,有效率96.02%。将研究对象 按照性别、学历和学科背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三、数据分析 1、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在对研究数据进行项目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网络学习策 略各维度的划分,本研究首先利用SPSS18.0对问卷整体及各 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整体及信息素养 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合作交流策略和自我 调解策略的α值分别为0.872、0.701、0.653、0.619、0.680 和0.719。根据吴明隆的建议:对于量表整体而言,当0.70≤Q系数<0.80时,研究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
当O.80≤Q系 数<0.90时,研究量表的信度为佳;
当0.90≤α系数时,研 究量表的信度非常理想。对于研究量表的各维度而言,当 0.60≤α系数<0.70时,研究量表各维度的信度尚佳;
当 0.70≤α系数<0.80时,研究量表各维度的信度为佳:当 0.80≤α系数<0.90时,研究量表各维度的信度为理想:当 0.90≤α系数时,研究量表各维度的信度非常理想。也就是 说,本研究量表整体及各维度均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基 本能够满足研究要求。
其次,本研究利用AMOS6.0构建了网络学习策略解释结 构模型,并对模型中各观察变量的项目信度、潜在变量的组 合信度以及平均变异抽取量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一般要求观察变量的项目信度(因素负荷量)介于0.5 和0.95之间,且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 (CR)不低于0.6,数值越大表示这些测量指标的内部一致 性越高: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不低于0.5,数 值越大表示模型内在质量越佳。从表2可知,本研究中各观 察变量的因子负荷在0.627~0.814之间,且均达到统计学显 著水平;
各潜在变量的CR值介于0.762~0.826之间,均大于 建议值;
各潜在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介于0.457~0.613之 间,除信息素养策略的AVE偏离建议值较远,其余潜在变量 均接近或高于建议值。也就是说,本研究问卷具有良好的收 敛效度,基本能够满足研究要求。2、群体差异分析 (1)被试网络学习策略整体水平分析 为了解学习者网络学习策略的整体水平,我们使用改编 的网络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被试学习策略整体 使用水平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被试网络学习策略整体水 平较为乐观,资源管理策略得分较高,合作交流策略与自我 调节策略得分相对较低,信息素养策略也有待提高。
(2)被试网络学习策略群体差异分析 在了解被试网络学习策略整体水平的基础上,为进一步 研究被试在不同性别、学历及学科背景等不同群体间网络学 习策略的差异水平,我们利用SPSS18.0对样本数据进行方差 齐性检验,各维度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 对不同性别、学历间网络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做独立样本T检 验,对不同学科背景间网络学习策略使用水平进行单因素 ANOVA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分别如表4、表5所示。
从表4和表5可知,不同群体与网络学习策略的交叉维度 中有11项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其中6个项目的 Sig.值小于0.01,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分别是男生的信息素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通过对网络学习群体在不同性别、学历和学科背景间的 网络学习策略水平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具有较强 的信息素养策略、合作交流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女生具有较强的资源管理策略和反思总结策略,且男生在信息素养策 略、合作交流策略方面与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教育硕士在 信息素养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合作交流策 略以及自我调节策略均高于本科生,且信息素养策略、资源 管理策略、合作交流策略以及自我调节策略与本科生间存在 显著性差异;
文科生的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明显高于理工科生, 艺术类学生的合作交流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均明显高于理 工科生和文科生。
2、讨论 造成网络学习策略群体间差异的因素很多,如地域差异、 文化差异等。本研究中,我们在对部分网络学习者进行在线 访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网络学习经验,从思维风格、网络 学习态度、网络学习经验、网络学习适应性四个方面对网络 学习策略存在群体间差异的原因做了初步探讨。
思维风格是个体使用能力的偏好,没有好坏之分。每个 个体并不是仅具有一种独立的思维风格,而是各种不同类型 思维风格的集合体。斯滕伯格的心理自我管理理论从心理自 我管理的功能、形式、水平、范围和倾向五个维度出发将个 体思维风格划分为13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立法型、执法型、 审判型、专制型、等级型、平等竞争性、无政府型、整体型、 局部型、内倾型、外倾型、激进型和保守型。目前,武欣、 陈秀芹以及张丽芳㈣等一些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不同性别 和学科背景的学习群体具有不同的思维风格类型,并且不同的思维风格对网络学习策略、自我效能以及学习动机具有不 同的影响。此外,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被试均具有十余年在 校学习的经历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思维风格,因此我们认为 养策略明显高于女生,教育硕士的信息素养策略明显高于本 科生;
教育硕士的资源管理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明显高于本 科生;
艺术生的自我调节策略明显高于理工科生和文科生。
思维风格的群体差异是造成网络学习策略存在群体间差异 的根本原因。
网络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网络学习效率及效果认可程 度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者使用网络学习策略的潜在动力 之一。网络学习态度越积极,学习者使用网络学习策略的意 识就更为强烈,网络策略使用水平越高,学习者的认知体验、 情感体验以及行为体验便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与 网络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形成一种循环交替影响的关系。基 于此,我们推断网络学习态度的群体差异必然会导致网络学 习策略使用水平的差异。
选择并使用网络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一项较为复杂的认 知活动,必然受到网络元认知知识,尤其是与策略相关知识 的影响。本研究中,网络学习经验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本 课程之前是否参与过其他网络课程系统性的学习。持续和系 统的网络课程的学习会使学习者积累大量的网络学习经验 和网络学习技能,形成较为稳定的网络认知风格和行为习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学习经验的群体差异是导致网络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存在 群体间差异的又一原因。
网络学习适应性是学习者在网络学活动中的一种心理 适应能力,是学习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一种积 极、主动的行为反作用于客体,实现网络学习系统平衡的能 力。它主要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方面,认知因素主 要包括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学习所需技术及网络学习策略等,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人格与情感障碍、学习动机及自我效能等。
网络学习适应性较强的学习者能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的转 变以及由环境转变引起的各项认知活动的转变,如信息表征 方式、认知方式等,能更好地调节自身情感,克服各种网络 焦虑及计算机焦虑,抵制无关信息的干扰,从而具有较高的 网络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学习适应性的 群体差异是造成网络学习策略存在群体间差异的又一原因。
结语 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差异不仅创造了一种方法论,而且 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资源。就网络学习这一特殊的学习环境而 言,利用差异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本研究以性别、 学历及学科背景为依据将被试分为男生和女生、本科和教育 硕士、文科生和理工科生及艺术生等不同群体,但是各群体 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研究结论针对性不是很强。因此, 建议后续研究者能够将群体进一步细化,使研究结论对构建 适用于不同群体的网络学习策略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