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与班主任有效协作机制的建立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与班主任有效协作机制的建 立 本文讨论了辅导员与班主任协作机制的优势与目前实 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纽科姆人际传播理论对辅导员 与班主任的协作机制进行了分析。从辅导员与班主任的思想 道德高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距离等多个方面对如何 有效利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的沟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 果的优化进行了探讨。摘 要:
辅导员 班主任 协作机制 一、当前辅导员与班主任协作模式的基础与优势 (一)弥补教育思路和知识结构的单一性 据统计,目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辅导员平均 年龄在37岁以下,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高校辅导员占总数 的91%。由此可见,年轻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显著特征之 一,这虽然能较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和心理特征, 与学生产生较多的共同语言,给学生带来较强的亲切感,但 也存在年轻教师教育经验不够丰富,教育方法容易不恰当,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存在教育思路较为单一的问题。而设置 班主任岗位,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的不足。并且,即使结构 再丰富的辅导员或教师,也很难实现知识结构的充分全面。
兼职班主任往往是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其有着较为深厚的 专业知识背景,能够在专业学习上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如果辅导员与班主任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启 发和教育,对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很 大的益处。
(二)加强学生管理的贴近性 在管理中,辅导员所管辖的范围较大,往往是一个年级 或者若干个班级。这直接可能引起的问题是辅导员对于各个 班级和每个学生难以给予面面俱到的管理,甚至难以记住每 个学生的姓名。辅导员时常处于“遥控管理”的境地,对于 学生缺乏真正了解和接触。而设立班主任,可以增加教师与 学生接触的机会,通过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接触,能够拉近 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而使教师更好地贴近学生,了解学生, 管理学生。
(三)促进信息沟通的流畅性 年级辅导员统管一个年级或多个班级的模式,很容易导 致“传播隔阂”发生,即学生内部的信息难以及时报送给辅 导员,而辅导员的思想及教育精神在传达给年级里的学生时 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减损。表现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 问题就是辅导员可能仅仅只了解的是年级内部各方面表现 较为突出的班级和问题较多的班级,而对于学生,辅导员则 关注的仅仅只是学习成绩及各方面能力特别优秀的学生和 行为习惯及学习成绩存在问题较大的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处 于“中间部落”的学生则较为忽视。设立班主任,能够使重要信息得到再次强调,使学生得到及时督促,从而进一步促 进信息的上传下达。
探索辅导员与班主任有效协作机制的目的就在于将以 上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合作模式的诸多优势充分发挥, 从而深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进行专业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当前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协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班主任责任心缺乏 目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多为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 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对于这类教师而言仅仅只是附带的兼 职,是“可有可无的分外之事”。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 许多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不足,对学生关心不够,有“只要不 出事就是好”的想法。
(二)对于班主任与辅导员合作关系的认识存在偏 差 由于辅导员统管多个班级,其较容易发现学生存在 的共性问题,因而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预见性。辅导 员与班主任双重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容易出现两个极端:(1) 部分班主任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味地将学生存在的 问题交给辅导员处理,(2)部分班主任过于自信或急于自 己解决班级问题,对于辅导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一味抵触, 认为自己班级的事情自己应当有权解决。班主任的这两种心 理对于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将产生不良影响,及时与辅导员沟通,定期查找自己班级管理 工作的不足,耐心听取辅导员的建议,能够使班主任对于学 生管理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实际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从 而及时有效应对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
(三)辅导员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的分工界定模糊 同样处于学生管理者角色的班主任与辅导员,其主要工 作内容都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做 好教学管理部门的基层工作,并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合理选择职业。因此,在这类工作的范围内,辅导员与班主 任应该如何分工,如何界定双方工作中的侧重点,时常成为 工作中讨论的问题,也容易成为互相推诿责任的借口。因此, 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细化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职责 和分工,明确双方权限和管理范围,提高辅导员和班主任的 责任感。
三、基于纽科姆传播模式的学生、辅导员与班主任关 系构建 (一)从纽科姆传播模式看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关系 西奥多·纽科姆认为,当个体A和个体B都互相喜爱并且 对X(物品或他人)的态度较为一致时,两人关系所表现的 某些形态就是平衡的;
但如果A和B互相喜爱,而其中一个人 不喜欢X时,两人关系所表现的某些形态就会失衡。A与B之 间相互的认可程度和二者对X的意向是相互依赖的,即交往 双方的关系能否和谐发展取决于双方是否具有相似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又是集中体现于对于事物和人的看法及态度。
这一理论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关系能 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取决与双方对学生、管理制 度以及同事关系是否具有较为一致的认识。
因此,辅导员与班主任应尽可能增加沟通以促进双方对 学生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标准趋于一致,共同为维持双方关系 的平衡努力。图中,如果把以O为圆心的圆视为若干个学生 与辅导员、班主任关系的集合,由于T1(辅导员)与T2(班 主任)对X(学生)认识的不一致,使得X与T2距离较近,而 与T1距离较远,从而导致三者关系失衡。并且,X偏离最佳 位置P,导致X在价值轴线上的投影远离了核心价值,价值偏 差增大,T1T2X的面积S减小,教育效果削弱。
(二)由纽科姆人际关系理论引申而来的“学生中心论” 需要注意的是,在纽科姆的传播学理论中,并没有充分 考虑第三者X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将其单一的看作简单的客 体。但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能动作用从而促进班主任和辅导员关 系的优化,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班主 任与辅导员虽然是工作上的合作关系,但从办公地点、工作 时间以及合作的范围而言,双方很难保持一致性。因此,学 生在二者关系中不仅仅是双方共同管理的对象,也同时是传 达信息媒介和影响双方关系的因素。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辅 导员和班主任之间起到促进作用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三)发挥合力作用,拉进学生与社会核心价值的距离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辅导员与 班主任的选聘也更加严格。目前在岗的绝大多数辅导员与班 主任都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二者形成了确保高校大学 生思想稳定的重要力量。学生在校期能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 德修养,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引导方式具有很大关系。班主 任、辅导员的言论、行为即是约束学生目前在校言行的主要 力量,也是能够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 力量。因此,二者在工作中应尽可能的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贴近,这 就要求辅导员与班主任不仅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影响力、感染 力,并且二者应当具有相近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相似的价值观。
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工作的管理部门应当一方面定期组织班 主任、辅导员进行培训,一方面鼓励系部召开班主任、辅导 员座谈会。通过教育、沟通使学生管理人员思想内涵、高度 达到一致,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二者的合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