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人际信任的研究综述
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人际信任的研究综述 吴兰花(1977-),女,长沙人,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为心理发展与健康。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 人心理状态做出归因,并据此对他人行为做出预测和解释的 能力(Premack,1978)。马婷婷等研究发现,3~5岁是儿 童的心理理论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4岁可能是儿童心理理 论的转折点。[1]也就是说,儿童在4岁的时候对他人心理的 认知获得了重大发展。以往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 期,很少涉及成人。Kuhn(2000)在《心理理论,元认知和 推理:一种毕生观点》一文中首次提出心理理论发展的毕生 观点。我们不能因为4岁左右儿童对心理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 跃或显著的变化,就认为4岁以后的儿童、青少年乃至成人 和老年期的心理理论就没有发展变化了。[2]目前,关于成 人心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心 理理论在成人期随个体老化而提高,如最早对老年人心理理 论进行研究的学者Happe(1998)等发现处于老年期的正常 人,虽然在非心理理论的任务操作上的得分会随年龄的增强 而下降,但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得分却仍能维持高水平;
另 一种观点是:心理理论在成人期随个体老化而降低,如 Maylor,Moulson,Muncer和Taylor(2002)认为心理理论 理解能力随个体衰老而降低;
王异芳等在匹配了被试者的智 商和教育水平后,发现青年人对失言任务故事的理解能力显著强于老年人;
[3]李孝明等对随机选取的小学生、中学生、 大学生和老年人进行了心理理论任务和控制性任务的测验。
结果表明,心理理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上升的,到了老年 开始下降,反应速度也变慢。[4]这些研究证明,心理理论 的发展模式在成人阶段与儿童阶段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 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年和老年群体而忽视了中年群体。我们认 为,中年阶段是由青年向老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对成 年心理理论的发展轨迹有全面的了解,须将青年、中年和老 年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信”作为“仁义礼智信”的一部分,在我国有着深厚 的历史文化基础。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信任, 人们之间将无法建立任何关系并维持下来,社会也将会变成 一盘散沙。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一方能够履行对方所托付 的义务和责任的一种保障感,用日常用语来说,就是放心, 不要担心对方会失信而完不成“为自己”做的事。[5]心理 理论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的社会认知、 人际交往等都有重要影响。大量的研究发现,儿童心理理论 与人际交往能力关系紧密,如莫书亮等发现,幼儿心理理论 的发展与师生关系、同伴交往能力关系密切。[6]成人心理 理论与人际关系又怎样呢?本研究试着探讨成人心理理论 发展及其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被试180名,分为3组,其中青年组60名(20~38岁), 中年组60名(41~57岁),老年组60名(62~81岁),3组 男女比例都是1∶1。3组被试智力均正常,且没有生理、心 理障碍。
2.研究工具 眼神读心测验(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
[8]该量表由Baron-Cohen等修订,从社会知觉的成分上测量 成年人根据面部表情迅速判断其意图、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心 理理论能力。该测验工具包括40张图片,不同图片包含不同 人物的眼睛,并且其周围有四个表示情绪的词语。被试认真 阅读后选择最能描述图中人物想法或感觉的词语,每张图片 中的眼区情绪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 不得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理论水平越高,得分越低心理 理论水平越低。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较高,都达到了心理测 量学的要求。
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l6.0进行统计处理,并 进行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 析等。
二、研究结果 1.成人心理理论的年龄段和性别特征 三、讨论 1.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研究表明,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在成人期不是停滞不变 的,青年到中年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中年到老年随年龄增长 而下降。这部分地支持了Sullivan、Ruffman等提出的老年 人的心理理论水平随年龄的老化、个体机能的衰退而下降的 理论。文化环境、家庭生活、个人经验、同伴关系等对心理 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青年到中年,知识增多,社会阅历 丰富,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尤其是实用智力的发展,使得 中年个体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人格日益完善,个体心理理论 随之有较大提升。中年到老年,伴随个体生理、心理机能的 衰退,社会环境的“简单化”(大部分由社会回归家庭), 认知能力开始下降,社会性活动大大减少,人际范围的缩小, 社交交际的减弱等,个体心理理论较中年有所下降。
本研究发现,青年人的心理理论性别差异显著,中年人、 老年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是三个年龄阶段都是女性心理 理论得分高于男性。Baron-Cohen(1999)发现男女在心理 理论上有性别差异,女性大脑长于移情。本研究部分地支持 该观点。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般要求女性应具有细腻、 敏感、善于体察他人等心理特质有关。但中年和老年心理理 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中年时期,性别角色日 趋整合,开始出现“男女同化”所致。人到中年,男性在原 有男性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表现出温柔、敏感、体贴等女性 的特点,女性在保持女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表现出果 断、大度、主动等男性的特点。这些变化使得从中年开始男女心理理论差异不显著。
2.成人心理理论和人际信任的关系 研究表明,成人心理理论与人际信任及其各个因子有显 著正相关,且可预见性、可依靠性、信赖对成人心理理论有 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说明,对他人的积极信任可以促进个体 心理理论的发展。一般地,一个人对他人的人际信任是建立 在较好地理解该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基础之上,进而判断 其是否信赖、可靠,从而可以预测其心理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婷婷,耿瑞,马子媛.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13,(25):153-154. [2]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177-183. [3]王异芳,苏彦捷.成年个体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 [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2):130-133. [4]李孝明,汪凯,五小倩.从童年到老年:心理理论发 展趋势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3):528-533. [5]杨中芳,彭泅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 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 (2):1-21. [6]莫书亮,商冲晨,陶莉莉,等.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 师生关系和同伴交往能力:一项纵向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 验,2012,(2):84-88. [7]Baron-Cohen,Wheel wright,Jolliffe.Is There a‘Language of the Eyes’[J].Evidence from Normal Adults, and Adults with Autism or Asperger Syndrome.Visual Cognition,1997,(3):31l-33l. [8]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 心理卫生,1999,(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