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影响探讨】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国外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影响探讨

国外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影响探讨 1 高校会计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伴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会计人员或相关会 计事务所从事的会计执业活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诱惑和干 扰,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案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 失败案,让人们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关注度倍增。这也成为很 多国家的会计教育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全球会计 职业的教育的“学院派”兴起,大多数会计从业者都接受过 高等学校会计专业的模式化教育,所以很多教育研究者们提 出,要从根本上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弱化因 会计道德倾斜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就应该创新高校会计职业 道德教育方法,以加强高等学校在塑造和培养会计职业道德 方面的作用。

近代西方著名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曾经说过:“会 计执业准则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 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曾指出: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他把“诚 信”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要做好会计工作,就必须树立 起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进行会计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研究构建符合时代特 点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体系是当前中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 的内在要求,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和国外各国的会计 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出发,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会计类人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弘扬和发展 有着深远的意义。

2 国外高校会计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研究概述 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实践者们就呼吁增 加道德指导,尤其是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者们将会计学 院专业培养的学生视为会计职业道德向社会传播的希望。

Coheng 和Pantly(1988)指出,虽然会计职业道德的 学院化教育培养并没有达到实践者预期的社会效果,但是针 对会计师所作的道德指导已经增加了很多。许多组织建议将 道德教育加入到会计课程中,如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未 来结构、内容和范围委员会(1986)、国家虚假财务报告委 员会(1987),以及美国商业学院联合会(1988)等。

Jeffery(1993)对比了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 学生之间的道德发展水平,得出的结论是:低年级的会计学 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高的道德推理得分;
高年级的会 计学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高的推理评分。Armstrong (1993)测试了独立的、给高年级会计学学生在选修课程中 开设“伦理与职业作风”课程的效果表明,参加“伦理与职 业作风”课程的学生在伦理发展水平上有显著的提高。

Borkowski 和Ugras 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伦理状况进行 的调研表明,本科生在遇到伦理难题时更加公平一些,而研 究生相对来说更加功利一些。

Langenderfer 和Rockness(1989)对道德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多会计课堂上的道德教学均遵循“教授法 规”的方法,即对会计道德的教育重点放在学习法规条文、 遵守法规上,而不是优先的道德问题和道德行为上。结果是 学生可能开始把职业法规看成是所有道德智慧的来源,很可 能对这些道德法规本身的含义以及这些道德法规所没有包 括的其他道德情景不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这种依赖于道德规 范来决定什么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行为,将对道德判断的 责任从个人转移到了法规上。然而,现行的法规可能不会引 起更强的道德意识和更浓厚的道德氛围。“教授法规”的教 学方法似乎制约着对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道德冲突以及处理 会计职业中的不确定性能力的培养。

Brendan和Geiger(1998)通过在会计伦理道德教育课 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如:性别、种族、家庭社 会地位等)所导致的伦理教育训练效果的不同,研究表明:
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成型,主要受到社会得到主流道德期望 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家庭启蒙教育和社区道德氛围, 但是性别以及学生身体差异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甚微。

David Paul (1999)在针对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 等地区的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伦理道德教育课程研究发 现:在多民族、多种族融合的地区,伦理课程的设置是一个 微妙的问题,必须考虑多元环境的影响,如澳大利亚在针对 亚洲学生的教学中,通常考虑到亚洲文化的伦理差异。在伦 理课程当中应当尽量避免来自种族间的伦理道德冲突,在选取教材和案例中应该选取那些不带任何民族色彩的,大众化 的,公众均可接受的道德范例。

3 我国高校会计类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教育采取的是“学校教育”+“继续教 育”的模式,大多数学生是通过高等职业学院或者本科制教 学来完成会计课程初级、中级、高级学习的。经过多年的教 育体制改革与发展,以及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我国 的高等学校会计教育已经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但是,高校 在教育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中也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比例失调。我们 不难发现,很多高校在设置会计教学课程的时候,通常秉着 实务教学在先,道德教育在后,或者教学中以简要穿插的形 式进行。或者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选修课,考查课,排 期到学生课程学习的最后阶段。这样以会计实务教育为主流 的教学模式,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职业教育中比例严 重失调。学生在学习之初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是模糊而又 粗浅的。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过于传统。课程内容是教 学的重点,内容的设置是否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直接关系到 教学的效果。在传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通常是容易走 两个极端:一是过于注重反面案例教学(如会计舞弊丑闻、 经济犯罪分析等),二是过于强调财经法律条文。这两种教学内容的过分强化,让学生感觉对还未开始对会计职业感到 十分敬畏,就觉得步步惊心,甚至使部分学生对自己是否能 够有足够的意志力从事会计工作产生怀疑。这种缺乏职业道 德情感,弱化职业自信心的教学内容设置对高校学生职业道 德培养是一种负强化,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上、成长背景、 家庭环境等个体差异,其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可控,所以有 待于进一步优化。

(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发展滞后。现有的高校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般都是建立在高校思想的道德修养课 程的基础上,加以会计行业案例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的。限于 课本教学和材料阅读,无法让学生有较强的现实感,在现实 中的应用性比较弱。同时,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多 停留于“校门内”,缺乏对学生投入社会后的跟踪、反馈和 帮助,很多学生在会计专业毕业后,面对实际工作会计职业 道德的窘况时依然是不知所措,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在保持会 计职业道德前提前下对不道德行为做出快速和适当的决策 和反应。

(4)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投入不足。在各高校会计教研 室中会计实务教学小组分工很细致(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 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但很少有教学小组致力于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门学科的建设。大多数会计教师长期致 力于会计规范性教学,高校教学工作与实际会计执业活动联 系不是很紧密,于教师本身也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在实际执业活动中所遇到冲击的切身体验,导致高校教师对会计职业道 德教育方法和手段研究缺乏创新。在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方面, 会计教学中的经费一般用于学生会计实用教材、模拟帐务实 验设备、会计实习与参观活动等,对于专门进行会计职业道 德培训的活动仅限于讲座等形式,而缺乏对专用教材、心理 测试设备、学生体验活动的投入。

4 国外经验对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启示 纵观国内外有关会计道德教育的研究发现,虽然我国高 校对会计道德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缺乏对会 计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内容的系统研究。我国的高校在会计职 业道德教育上仍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1)加强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体系的完善。高 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养, 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纪教育等纳入 教学计划。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提高会计人员 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使在校学生通过会计职业道 德学习,切实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增 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水 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更新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尽快 摒弃笼统式的、附属性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从国外先 进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经验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特点,将一些先进的职业道德理念发展传播,如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应与会计法规学习有所区分, 以免混淆学生的判断行为是非的来源;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 体现人文精神,在尊重民族精神和特点的情况下进行;
同时,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体现个体差异,对于授教育者的应该采 取个性化教学,教学应积极考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成 长环境,以及已有道德趋向等等。

(3)拓展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后续过程。在国外研 究者的经验中,我们发现学生进入社会工作越久,受到的职 业道德冲击越强。会计学生在校期间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未受 得现实冲击,一般在接受培养后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良好,也 体现不出任何个体道德行为差异。恰恰是在步入社会后,学 生才发现保持自身职业道德的艰难性。所以我国高校的会计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有一个后续跟踪、反馈和帮助的过程, 如建立以高校为单位的会计职业道德互助平台,使会计学生 能在遇到道德逆境时在正确的引导下互帮互助,分享执业经 验教训等等。

参考文献 [1] 劳伦斯·A·波尼蒙.会计职业道德研究[M].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 [2] 董丽英.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设计 [J].财会通讯,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