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像任何科学技术一样,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 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根据青 少年上网的现状,我们试从这这两点 摘 要:
网络: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1可以开阔视野。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 需求,在网上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信息,极大地开阔 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 乐趣。

1.2可以加强对外交流。青少年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 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 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 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新的交流场所。

1.3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是一个提供无限多 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既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 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1.4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 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在互 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 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2.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 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及网络的 特殊性质,网络又极易成为许多青少年躲避负担和压力的" 防空洞",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雏形阶段,对网络的 了解并不全面,因此,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 展与健康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 引起足够重视。

2.1 网络上瘾问题。众多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期沉缅于网 络之中,有的已出现了网络病症,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精 神和躯体的病症,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2部分不健康网点。因特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 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

2.3 荒废学业问题。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 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4 是诱发青少年犯罪问题。因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 尤其是一些反动、迷信、黄色网站网页的不健康内容,使处 于人生观、价值观雏形期的青少年,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 从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2.5 网上交友的问题。

网上交友聊天是当前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青少年长 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在熟人社会中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淡化了,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距离 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 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 的心理问题。

3 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有人把网络成瘾比喻成吸毒,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说 法并不过分。虽然网络成瘾症并不像真正的毒品那样会危及 我们的生命,但会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灾难性的 影响,特别是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成 瘾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个性形成、价 值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之路,因此网 络成瘾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3.1加强网络传播管理,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良好网络文化环境。

网络传播管理主要依托两个途径:网络立法和技术控制。

目前的互联网管理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随着网络应用范 围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原有的法律、法规需要修订完善, 逐步完善有关保护青少年的立法工作。同时要加强技术研究, 依靠技术手段,适时监测、监控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并对网 上信息垃圾及时清理、净化。这是杜绝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心 理危害的关键环节。

3.2开展网上、网下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青少年对网络 的适应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网 络心理教育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组建心理教育网站, 通过开展丰富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充分利用 网络的吸引力来影响青少年,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尾花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总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成 一种工具,尽管网络对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危险,社会、学校 家庭应该予以监督,但完全没有必要"谈网色变"。而网络已 经成为我们日 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故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当今社会将成为信息网络发展 的关健技术,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后,信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 重要战略,而网络安全技术是其不可不可或缺的保障,如此 才能形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谢忠保,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面临的六大课题,《青 年探索》2000年第5期. [2] 郝卫江 中国妇女报 [3] 刘帆,在网络里愉快地飞,《中国教育报》,2000 的10月3日第八版。

[4] 《电脑思想库》,广州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