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科【浅谈法学专科教学的不足与完善】

浅谈法学专科教学的不足与完善

浅谈法学专科教学的不足与完善 一、法学专科学生特点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法律事务专业是河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于2012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约90人。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将修读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 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等课程,接受全学程1486学时,实践环节21 周的教育过程。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比较普遍的法学专科教育模式。

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法律事务专业学生为例,他们在专业课程学 习中思想活跃、敢想敢问,但也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第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法学的前期认识和理解不够充足。相当 一部分同学在选择法律作为大学学习方向时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与想法,对法学学 习也没有特殊的热情和爱好,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构想。

第二,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很多学生课堂听课 不认真,有的学生甚至连完整的课堂笔记都没有。

第三,对未来有迷茫、自卑情绪。在聊到有关未来职业构想的问题上 时,很多学生对从事法律工作感到悲观,认为自己在将来与本科生的就业竞争中 没有优势,因此学习中也缺乏动力。

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在各个高校法学专科中应当普遍存在,因此,我 们应当反思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二、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标定位是教育的基础问题。有了明确、合理的教育目标,才能在此 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传统上来讲,法学教育界认为法学教 育具有二重性,即职业技能培训性和学术研究性,而长期以来,这两种属性在法 学教学中并未获得同等的重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重基础知识,轻职业技 能的情况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法学学生毕业后缺乏从事法律工作的必备 技能,从而导致法学学生就业率节节下降,许多学生不得不被迫转行,离开法律领域。正如王晨光教授所言:“尽管在中国法学教育的科学化和学院化已成为主 流,但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教育,其主要目的将不复存在。不仅如此,还需补充 一句: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教育,已经或势将迷失正确的发展方向。” 对于以渤海校区为代表的独立校区法学专科学生而言,此问题尤其严 重。国家关于司法考试的有关规定直接导致他们毕业后不可能立即从事传统法律 职业——律师、法官、检察官等;
而对于学术培养而言,他们显然又需要走更长 的继续教育之路才能窥其门径。那么,对于这批学生,我们对其教育定位何在? 相应的,短短三年中教育重点又应放在哪里?如何保证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中拥有 特色和竞争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差异不大,理论课程居多,实 践课程不足。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了《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确定了法学专业的《宪法学》、《民法学》等16门核心课 程。这16门核心课程对于培养本科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必要的,然而对于专 科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来说,显然是不恰当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 有限,同时动手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又得不到突出,当然难以体现出特色和竞争 力。

与此同时,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也未能充分考虑独立校区法学专科 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就业需求。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根本体现, 开设这些课程是为了保证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使学生达到统一的要求。

选修课的设置则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 长,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法学专科在学生培养目标、能力需求、就业方向等 均与我校本科法学专业有所不同,对实践事务的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广泛开 设经济学、社会学甚至财会方面选修课程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方法未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法学专科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方法。教师是教学的核心,学生 的实践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开发。法学当中博 大精深的理论积淀和细致繁杂的法律条文决定了讲授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但 若将讲授无限放大,必定产生“耗时长,见效低”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 常发现学生上课时不是积极投入,而是被动记笔记、抄课件甚至拍课件,缺乏主动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和氛围。与之相应,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的单一, 更助长了学生们这种不求甚解、只重记忆的学习风气。

(四)教材选用不科学,针对性差 目前法学专科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与本科法学专业相同。这些教材大多 是普通高校法学专业规划、统编教材,这些教材体系完整,理论内容深入,但往 往缺乏实践性的案例分析环节,缺少专业技能培养的部分。这样的教材对于注重 理论学习的本科学生而言是有益的,但对于法律事务专科学生而言,一方面难度 过大,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无法做到突出重点,达不到 有的放矢的目的。在笔者担任专业教师的半学期里,经常发现学生的课本到期末 还是崭新的,针对此问题进行交流时,也屡次有学生谈到“课本太难懂,几遍看 不明白就没兴趣再看了”。

三、解决方案 (一)确定清晰合理的目标定位 法学教育从问世之初,就有着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不同的定位凸显 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的差异化培养方案。针对法学专科而言, 以操作型、非讼型综合法务人才培养作为目标是比较合理的。

第一,法学专科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习惯欠 佳。要求他们在短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艰深晦涩、数量庞大的 第二,从就业角度来讲,培养操作型、非讼型法律人才也是符合就业 市场需求的。以著名的中国政法大学为例,其近几年来本科毕业生中真正能够从 事传统法律职业的只有10%左右,继续将就业定位在传统法律行业——律师、法 官等——已经非常不现实。因此,我们应当认清形势,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 们的就业方向将面对中小企业,从事包括经济事务、行政事务在内的综合法务工 作。

这两方面最终决定了我们需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操作型、非讼型 综合法务人才。有了这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定位,我们才能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 面统一态度,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和使用。

(二)加强专业课程师生联系,促成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目前,开展法学专科教育的院校往往同时开展法学本科教学,因此, 教师能够专注于专科学生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往往只局限在课堂上,缺乏课下 交流。停留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教师无法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与心理动 态,也就不能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我们要根据专科授课的特殊情况设立 相关制度,促进师生联系。

1.引入国外OFFICETIME制度,即定时、定点的交流办公室制度。针 对渤海校区的具体情况,可以每个专业设置一个专用的师生交流办公室,确定任 课教师值班时间和顺序安排。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值班情况,选择自己愿意沟通的 老师进行预约交流,老师对来沟通和交流的学生建立档案,进行交流情况记录, 了解教学情况和其中出现的问题,如谈话内容涉及学生隐私,必须予以保密。

2.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削减地域、年龄、身份等带来的沟通难 度。目前,随着通信交流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越来越热衷于网上交流,很多 学生在课上沉默寡言、紧张羞涩,但在网上交流时则表现得积极、主动、自信。

因此,教师应学会利用QQ、微信等平台建立师生网上联系,并通过微博或朋友 圈了解、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进一步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教学中。针对目前学生 智能手机使用习惯逐渐建立的特点,也可以考虑开发专用APP,集教学、管理、 交流于一体,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三)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如前所述,我们应将法学专科的培养目标设定为操作型、非讼型综合 法务人才,那么针对这个目标就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调整。在专业课程体系中, 加大民商法、经济法类课程的教学比重,适当降低法史类、刑法类、国际法类的 教学时数。民商法、经济法类课程教学应做到学时充足、内容细化,而其他课程 尤其是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给学生提点重点内容,以“学生 自学+教师答疑”方式完成。对于可以加以整合的课程内容,如民事诉讼法和仲裁 法——在基本原理、具体程序等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完全可以合并到一门课 程中进行讲授。对于节省下来的课时,应鼓励学生选修经济学类、社会学类、财 会类的专业课程,以做到复合型知识储备。

对于职业技能训练部分而言,我们应保证硬件设施,建设模拟法庭、 模拟法律援助中心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改变目前这些场所只在教学实践周组织 学生使用的情况,将其充分利用,鼓励学生日常组织模拟审判、辩论会、案例讨论会等活动,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实践化、应用化。作为校方应当积极联系法院、 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建设学生实践基地。从一年级开始,为学生提供近距离观 察法律操作过程的机会。同时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进行法律宣传,并 有针对性的完成一些社会实践调查任务。

(四)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针对法学专科学生的特点和课程设置情况,教学方法上应有所调整。

1.改“讲授型”为“讨论型”,把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对于法律 事务专业的重点课程如民法学、经济法学等,应保证每两次讲授课之后安排一次 专项案例课程。每次案例课程由教师事先布置案例,组织学生课前进行知识点的 搜集整理等必要准备工作,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发言。对于稍高年级的同 学,可以在案例的操作过程中要求他们制作相关法律文件,进行法律观点的辩论。

通过这样的专项案例课程,可以促成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同时锻炼他们语 言表达能力和法律事务操作能力。

2.改变课程考核方法。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建立电子资料库,督促学生 进行自学。依靠网络云盘为硬件基础,针对课程内容,收集近几年热点、重大案 件包括起诉、答辩、庭审、判决以及专家讨论等各个环节的材料,和其他院校课 程教学课件、以及与法律相关的名校公开课视频。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一学期中 至少完成其中3—5项内容的学习并写出心得作为课程考核依据之一。

(五)教材选用科学合理化 在法学专科教材选用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培养目标定位和学生特点, 突出实用化、通俗易懂、便于学习等特点。所选教材除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学 生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内容。同时,针对专项案例课程环节,应配发 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案例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专业教师针对法律事务 专业编写案例训练与习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