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理念回归与策略升级研
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理念回归与策略升级研 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是以音乐为核心,并由大众(明星亦可)参与 其中,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而完成任务。同时按照客观 记录的方式,完成节目的电视电影制作和播出。音乐成为其成功运营以及可持续 传播的关键。而真人秀节目中音乐元素的成功运用涉及到众多融合的复杂因素,如 选手的音乐素质,以及赛程设置及评选机制等。
文章基于当前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超高人气的 明星音乐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为例,运用SWOT分析理念,重点分析电视音 乐类真人秀节目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理念回归与策略升级,探讨如何基于电视音乐 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节目模式,实现音乐魅力与传播效果的有 机结合。
1 《我是歌手》的节目概况 《我是歌手》是国内著名的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于2013年1月18 日晚10:00在湖南卫视首播。在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的环境中,它另辟蹊 径,创国内以知名歌手作为参赛选手的先例,将参赛明星的晋级权力交由观众手 中,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
同时,专业的音响灯光设施与高级的伴奏、编曲团队也与专业的参赛 选手相得益彰。而歌手客串主持的串场方式,更是把音乐放到至高无上的 地位。
《我是歌手》目前已播出至第四季,除了收视上的一贯领先之外,在 网络上同样引起热议,带来不少轰动效应。每一季节目首播之时,微博的同步直 播讨论都随着歌手登场掀起一轮轮的高潮,参赛歌手的微博粉丝数量也随之一路 飙升。
而每一期节目播出之后,总会有几首节目中演唱的曲目跃居各大音乐 榜榜首。更难得的是,节目同样受到媒体同行的关注,在《我是歌手》第一季总 决赛“歌王之夜”上,探班的媒体就多达108家,其中还包括16家台湾媒体。
2 《我是歌手》的SWOT分析2.1 SWOT理论框架分析 SWOT分析(SWOT Analysis),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 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提出,其中包括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es)、机会 (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WOT分析法最初用于综合概括企业内外部各方面条 件,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决策。本 文以《我是歌手》为例,着重于其自身的实力及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分析电视音 乐类真人秀节目竞争力成分中的优势和劣势。
2.2 《我是歌手》的优劣势分析 自2003年《超级女声》大热以来,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
但是由于中国电视领域内的同质化的恶性竞争,真人秀节目开始提前进入审美疲 劳区,各种负面影响一直包围着这种新的节目类型。
“快男”“超女”的娱乐旋风使平民与造星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海选告 别了过去传统的“精英”,不专业的唱功,频频露怯与献丑都被很好地包裹在梦想 与理论之下,观众在认同选手的平民身份与梦想追求的同时,冷漠的“围观”各种 滑稽之态,并堂而皇之地“嘲笑”其不足与缺点。
当这样一股平民励志浪潮与非专业的表演方式,短时间内获得惊人的 收视成绩,并由此催生出大量的跟风模仿者,衰落也随之到来。这股平民表演选 秀潮流,迅速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同时,也在不断侵蚀受众的审美底线和期待。
3 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 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盲 目跟风的不良习气与不成体系的规则设置往往造成一段时间内严重的同质化趋 向。因此,许多节目不加考虑地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又根据自身操作的难易程 度随意增减,难以唤起受众的关注与认同,更谈不上达到所谓的“预期效果”,甚 至早夭,造成资源浪费。节目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还是要在借鉴优秀典例的基础上, 从实践的层面展开,逐步完善。
3.1 注重文化怀旧与音乐理念的回归 21世纪以来,面对社会急剧变迁带来的心理紧张和压力,信息时代知 识鸿沟的拉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人际危机,人们常常会感到无所皈依。通过怀旧回到过去,使人们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在《我是歌手》中可以看到,无论是第一季的齐秦、黄绮珊、陈明、 黄贯中,还是到第四季的李克勤、张信哲、老狼等等,出道至少10年、20年,甚 至30年之久。到第四季“歌王之战”总决赛上,老狼帮唱团的出现把校园民谣与中 国摇滚乐的怀旧热潮推到了顶峰。
与其他音乐类真人秀聚焦平民歌手和新兴音乐人不同,打怀旧牌的 《我是歌手》对于30岁左右的观众而言,是美好旧时光经典符号的代表。只有顺 应了占社会主流群体绝大多数的中青年群体的审美要求,才可能吸引大部分受众 的注意力,增强节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打造品牌效应。
3.2 提升镜头的剪辑叙事功能 真人秀节目与一般节目类型较为显著的区别即为现场素材的大量积 累。这类节目通常会安排众多的摄像机,安插在现场及幕后的各个角落,以各种 角度、各种景别来采集原始素材,超长的素材累计量是真人秀节目的常态,这意 味着节目对后期剪辑有着更高的要求。
《我是歌手》每期节目时长大约120分钟,其中2/3的时间播出了幕后 大量的素材,歌手真正演唱的时间不足1/3。83台摄像机守候在《我是歌手》的 全场,每位歌手的接待车、房间,甚至走廊里都被无死角监控,现场的微小细节 无时无刻不被记录。而总决赛当晚,仅舞台现场就设置了47台摄像机。
节目首期原始拍摄素材长达18小时,最后剪辑成90分钟播出,片比达 到了12︰1,也就是说每12分钟的素材有1分钟最后会呈现在屏幕上,这个比例接 近一部小型剧情长片。在12︰1的境况中跋涉,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先后完成有效 素材的选择、剪辑路径的确定以及素材的排列组合,最终浓缩成一期节目。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迫使工作人员实行全天轮班制,每时每刻都有人进 行剪辑工作。“光是上传素材,十几台机器同时工作,也要一两个通宵才能传完。
我们的后期剪辑团队有20多人,负责处理这些素材,第一期节目剪了15天,洪涛 导演4个通宵没睡觉,病倒了。” 作为后期制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剪辑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时空概念, 在这个人为创造的时空中,通过准确的选择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可以加快叙事的 节奏,平缓激化的矛盾,制造迭起的悬念等等,营造出精彩的节目效果。同时,通过剪辑叙事,能突出节目中人物互动的温情,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讲故事 的同时构建情感叙事的细节,注重整体叙事的情感效应,以情动人,从而淡化竞 技的硝烟,贯彻友谊第一的理念。
3.3 竞技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竞技性体现在音乐上,娱乐性体现在真人秀上, 兼具竞技性与娱乐性无疑是它区别于其他节目类型的典型特征所在,更是优势集 聚之处,即所谓的“既好看又好玩”。《我是歌手》将竞技部分的内容着重放在舞 台展示的现场以及台下出场顺序等的悬念设置上,一方面使得音乐本身更纯粹, 体现对音乐的无比尊重,符合节目的音乐至上的基准定位。
另一方面,竞技内容上的悬念设置使得出场顺序、补位歌手及最终排 名直到最后一刻在显现出来,这期间受众和选手感同身受的紧张与刺激为节目增 加了不少看点。娱乐性则体现在前期的准备过程及台下的候场的状态中,歌手之 间的互动、经纪人之间的互动以及歌手与经纪人之间的互动穿插在节目设置的章 程环节中,不时爆发出新颖的笑点和有趣的细节,成为节目的另一大 看点。
作者:雷童 王一迪 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