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_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民工潮”出现的 新型社会群体。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7月的统计,中国18岁 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约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 7%,占全国儿童的21.9%。其中0~5岁的学龄前儿童人数最 多,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此外6~11岁 的留守儿童比例也不低,有32%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这个年龄 段。[1]未成年人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意识 与心理行为具有不稳定性,而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中的一 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更是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 关注。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将社会工作专 业理论贯穿其中,在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下,我们将社会工作 价值与伦理作为指导,以农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工作、学校 社会工作作为理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助人技巧与优势,构 建多元社会支持网络的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 为创新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 建议。

一、留守儿童教育服务体系现状 2014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10余名学生 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方边希望小学开展了为期10天的大 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我 们以该小学学生为对象开展了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留守儿童 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着如下问题:1.家庭教育角色扮演缺失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 所,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查 中发现,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大多比较关心孩子们的生 活状况,但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留守儿童监护人只能对留 守儿童进行简单的诸如好好学习方面的口头教育,很少能够 真正扮演好应有的教育角色。这主要因为:(1)文化水平有限, 学习辅导无能无力。留守儿童父母受地域空间限制,自身文 化水平有限,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多为电话叮嘱好好学习,难 以提供实质性的辅导和帮助。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多为妇 女和老人,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能力辅导。而监护人的受教育 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对留守儿童学习辅导的能力,也影响着 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而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状 况。访谈中,一位余姓监护人(女,57岁)表示,孩子的父母 都在北京打工,孩子的学习主要靠学校老师的帮助,自己只 能帮他们洗衣做饭,有时候会强行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但不能辅导作业。(2)经济水平有限,教育保障不尽如人意。

留守儿童尚未成年,由于经济水平限制以及农村各方面服务 系统局限,大多留守儿童基本的温饱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但 难以有更多的教育保障。监护人将有限的经济收入更多地用 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教育的投入较少。从上述分 析可以得出,留守儿童来自家庭的支持是有欠缺的,主要体 现在学习辅导以及教育保障方面。家长都期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能够立足社会出人头地。但 许多家长花了不少的精力与财力却收效甚微,有教育不成功 的忧虑和失落。要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在留守儿童监护人方 面仍需做出许多努力。

2.学校教育培养能力不足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低级到 高级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2] 学校教育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满足留守儿 童的成长方面应当担负起主要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向学生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 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学校教育有以下几个不 足之处:(1)基础设施不完善。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农 村的学校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相比城市,农村的校舍规 模、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仍有欠缺。如方边希望小 学,共有学生人数150人,分布在6个年级5个教学班。学校 有9名教师和3间办公室。总体来看,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 且师资力量较弱。由于客观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局限,留守儿 童的视野受到影响。访谈中,该校一位老师表示,学校在图 书方面较欠缺,难以满足孩子们课外读书的需求,并且他们 对手工艺品等新鲜的东西和高新科技非常感兴趣,每次有志 愿者来讲解相关的课程时,孩子们的积极性都会非常高。(2)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不够。调查得出,95%的教师为留守儿童开展课外辅导,81%的教师会不定期召开家长会,有 的学校还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支教活动,说明留守儿童所在学 校比较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会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帮助留 守儿童改善学习状况。但只有9%的教师表示会开展针对留守 儿童的关爱活动。通过访谈也发现,学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 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此外,也没 有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没有 对问题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和帮助。(3)教师未能真正发挥 教育辅导功能。由于教师特殊的身份,以及其渊博的知识, 很容易被留守儿童看得很神圣,教师的言行深刻地影响着他 们的行为习惯。所以,调查学校的教师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在 学习和基本生活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 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大多停留在较浅层次、短期的帮 助上,对于家访以及为他们寻求社会帮助有些力不从心。

3.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不够 政府能够通过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实施、资金和资源的提 供,为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提供有力的支持。但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仍然是有限的。(1)地方 政府政策缺乏。虽然中央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度日益 提升,但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执行落实过程中存 在偏差或不足。大部分村民感受不到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帮助。

要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政府还需要做更多努力。(2) 经济支持力度不够。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政府有针对贫困家庭的补助,但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补助,无论是 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各个家庭,政府对教育的经济支持都是 乏力的。本次调研所在的学校只有4间学生宿舍,宿舍内上 下床,每个床铺睡两个孩子,10平米的空间大概住16个孩子。

这样的学习居住环境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4.社会教育关注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提高,相关社会组织及爱 心人士对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帮助也不断增加,但这一支持 系统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1)非营利组织扶植的零散性、 非针对性。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行为 体,为留守儿童提供较为专业的教育帮助和支持,但是目前 来看,只有很少的非营利组织参加到帮助留守儿童的教育项 目中来,没有形成针对性较强的服务体系,尤其是在对留守 儿童心理教育辅导方面。(2)爱心人士捐助的短期性、盲目 性。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小型的志愿者服务队对留守儿童 的教育专项帮助并没有形成长期的战略服务规划,而多为没 有计划性的短期服务。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组织及 个人为留守儿童募捐的书籍许多都是不符合留守儿童需求 的。

二、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家长应当转变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父母外出务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 限制,这样的目的往往并没有确实有效地实现,而且在长期 的亲子分离的状态下,留守儿童很容易在生活和学习上出现 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其身心不能 健康地发展。所以家长和监护人应当重视与子女之间的情感 沟通,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重视子女的心理需求。如 果长期在外务工的话,也应尽量通过QQ视频、微信等新型的 交互媒体与孩子进行沟通。改变时间上的冲突、空间上的距 离以及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缺憾,使得家长和监护人能够在 消耗较少精力且付出较少费用的前提下长期稳定地和孩子 进行交流。

2.学校和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教育质量 留守儿童在碰到问题和困惑时更加依赖老师,希望他们 能够给予自己解答和帮助。所以学校和教师应当增强责任意 识,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照顾。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 性,制定特殊的教育培养方案,弥补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 面的缺失。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下载,组织学生观看, 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心理咨询、心理保健等相关课程,让留 守儿童有意识地倾诉自己的问题,并为他们解答心中的困惑, 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疏导。此外,学校还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 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扰,培养 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3.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政府应该推进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大对 于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力度,给予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一定的 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助,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生存和 发展的环境。政府还应优化社会风气,加强对网吧、游戏厅 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条例,确保留守儿童有一个 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不至于因为缺乏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 而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最后,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创新留守儿童支持网络的建设,尝试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信 息的采集和处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信息网络,形成 规范化的管理。

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完善成熟的社会帮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