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经典诵读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经典诵读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 着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以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引领当代人的 精神方向的重要使命。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呈现出来的 精气神感染、鼓舞着万千学子,使得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得到 了拓展和升华。摘 要:
人文素质教育;
经典诵读;
可行性 一、经典诵读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现状 经典诵读的意义已经被大众所认可,学生也乐于通过这 种有声语言的活动去阅读、去品味、去思考。但是目前据调 查,经典诵读更多的是以第二课堂或者学生晚会的形式些许 的呈现。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及时是在晚会上,经典诵读 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即使是某些高校的中文系或者文学系在 近两年的迎新年晚会上更多的安排是热辣的舞蹈,流行的歌 曲、搞笑的小品、相声,其中也有根据经典改编的“歪传”, 比如说唐伯虎笑传、西游记歪传等等。经典尚且被篡改,经 典诵读也因为不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淡出了文学系的素质 舞台,更别说其他的兄弟院校了。
二、经典诵读作为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必要性 人文素养课程作为大学生素质能力教育的一部分,在学 生的职业素养课程能力之外,给学生打开了知识的视野,拓 宽了人生的舞台。目前我们的人文素养课程主要是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但是理论课程占据了更大的比例。比如 说理论素养就分为了几个板块,包括人与自我、人与自然、 人与国家等等。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充实自我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学会与自然相处、与社会相处, 最后实现学生的“精神成人”。但是理论课永远只是纸上谈 兵,学生没有实践,是难以接受事实的考验的。于是在理论 课外,我们开设了实践课程,包括大学生一年一度的“三下 乡”活动,“五讲四美进社区”活动、“关爱老人、残疾人” 活动……但我们却迷惑了:我们的学生参加三下乡,难以为 农村孩子上一堂语言优美的、底蕴丰富的文化课,难以为相 隔不远的有着乡音的农村老大爷讲清一个科普常识,我们的 学生去为孤寡老人服务,却不知如何用语言与之交流,说些 窝心的话……这些学生尚且是我们精心选拔的优秀学生,还 有更多的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我们如何去评判他 的实践? 因此,在人文素质课程中开设语言类课程应该是一个当 务之急。而经典诵读以它浓缩的“体型”、承载着其他课程 所不能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既打开学生人文视野, “内化”学生人文底蕴,同时又有效提高学生“底蕴”输出 能力的课程。经典诵读正是充分运用口头语言有效表达的优 势,赋予了经典更完美的诠释方式。它通过优美、精炼的文 字和语言感染者诵读着,又通过诵读着的情感传递感召着接 受者。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品味出特定历史时代下人们的生命情感;
无论诵读哪 一篇经典,都可以将“埋藏”在心中的“悄悄话”“溢于言 表”。这种有声情感的传递,将几千年来注重“内在知识” 传递的缄默教育打开了一扇充满激情、震聋发聩的教育之窗。
三、经典诵读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分析 经典诵读涉及到人生的各个角落,各种情感。这些情感 是学生没有经历过、充满向往的;
或者是学生正在经历,但 是充满迷惘的。他们对这些经典作品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既熟 悉又陌生,对一知半解的知识往往最具有好奇心。学生的期 待视野由此打开。从古代的骈文辞赋、绝句律诗到现当代的 小品美文,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的爱情追求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乡土 之情,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物外到“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学 生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内心归属地”。
(二)从操作层面上分析 1.基本能力的具备。学生在通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普通 话,师范专业的学生还学习了现代汉语、教师口语等基本能 力课程。大一大二的知识积淀到了大三需要通过试讲或者其 他实践课程显现出来,而这一点,除了师范生和旅游专业的 学生,极少有人能够拥有这样的“外化”并接受验证的机会。
而经典诵读便提供了“更上一层楼”的舞台。2.诵读体系的完善。从篇目的选择上看,朗诵者的选择 面很宽,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且经典诵 读篇目的体系构成已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初步成型,并日 趋完善。我们将由古到今的经典诵读篇目分为八个部分:山 水田园诗歌的欣赏与朗诵,春恨秋愁诗歌的欣赏与朗诵、亲 情诗歌的欣赏与朗诵、友情诗歌的欣赏与朗诵、爱情诗歌的 欣赏与朗诵、哲理诗歌的欣赏与朗诵、爱国主义诗歌的欣赏 与朗诵、历史怀古诗歌的欣赏与朗诵。篇目围绕人文素质教 育中对学生“精神成人”的教学目的,涉及学生成长道路上 的各种情感体认,难度由易渐难,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接 受能力。
3.历史经验的丰富:从经典诵读的篇目一般都是经过精 挑细选,即拥有丰富内涵又易于记忆并朗朗上口、余味悠长 的作品。优秀诵读者绝对不会吝啬他的喉咙,学生对于他们 的模仿、追寻乃至超越都得益于前辈的经验。这对他们来说 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4.良好的诵读氛围。目前,经典诵读正在全国开展地如 火如荼,全民读经典,全民诵经典,经典诵读的春风久而弥 香。我们已经建立起多个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学生们的活动 走向了社会,活动的形式也开展地越来越丰富,比如举办中 华诗词诵读大赛,参加市级经典诵读大会。经典诵读贯穿人 文素质教育始终,并克服单一、单调的模式,使学生能保持 长久的视野期待,更能收获知识与自信。经典诵读如一屡春风,吹开了社会的新面貌,打开了学 生的另外一扇知识之窗。将经典诵读纳入高校人文素质课程 体系有利于发挥经典的“普适”价值,使学生能更大范围、 更深层次地体会人文精神生生不息的活力,并自觉传承人文 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经典教育”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 徐敢良.略论经典诵读之意义[J].《湖北教育》.2009 (6). [2] 盛扬.经典传承润物有声 关注大学生经典诵读与经 典阅读[J].读书与评论. [3] 李蕴哲.“经典诵读”研究刍议.[J].语文学刊.20011 (7). 备注:该论文为重庆教育学院院级科研课题“经典诵读 的意义生成及其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阶段性研 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