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劳动技术教学中的实践_劳动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劳动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劳动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是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人本主义教育 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 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 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并在完 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引导他 们学会发现、学会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 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任务驱动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 探究式、实验式学习,在劳动技术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 动法教学,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内促使学生对给定的任务进行 积极的思维与学习。

一、合理选用任务驱动教学形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目标+任 务”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学习有目标,通过任务驱动来掌握 各个内容知识点,真正体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使学生能 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案例教学法、情 境教学法、大脑风暴法等辅助学生完成任务。任务要由浅入 深,使学生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知识、技能脉络,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所任教的劳动技术主要 内容是《电子制作技术》《木工设计与制作》,所讲内容包括工具的使用、技术的运用等。根据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对知 识、技能掌握的不同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1)提出任 务—讲解演示一模仿练习一反馈小结;
(2)提出任务一分析 讨论—探究质疑与操作一反馈小结;
(3)提出任务一学生自 学与操作一反馈小结。

这三种形式都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但是各有优缺 点,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形式(1)最大优势是课堂 效率高,教学目标能普遍达成。这种方式一般用在最初的基 本工具使用与技术运用教学中,学生此时没有技术知识基础 和良好的操作习惯,因此要求老师要组织好教学,让学生在 学习中感受技能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的品质,同时还要进行安全教育,杜绝出安全事故。但在这 种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完成任务的策略来自于 教师,这种课是在教授技术,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很少 涉及,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或是制作的兴趣会慢慢消退, 因此不能多用。

形式(2)则减少了教师讲解的过程,增加了分析讨论、 质疑解惑的环节,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初步实现 了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互动。但在这种方 式下,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分析任务的合理性和交 流的质量以及评价反馈是否恰当到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 学以后,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比较熟练,在制作作品中出现 问题、困难时,教师可以用此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提高制作的成功率。像如何防止虚焊、如何检查电 路故障、如何正确粘接、如何提高曲线锯割效率等问题,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问题,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劳 动技术知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制作成功率,增强学生学习 自信心。实践证明,在此形式下,学生作品的成功率一般能 从最初的75%左右提高到90%左右,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 实效性落到实处。

形式(3)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在教学中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由于这种自学几乎是放任式的,教师的 指导作用几近没有,所以学生的自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真 正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极少,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的自信心和 兴趣都会受到挫伤。因此,在劳动技术课程中最好不要采用 这种教学方式。

二、在教学中如何设置任务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合不同的学生、适合大多数学生, 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在选择任务时,可以从 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中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趣味性。如 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 活,如何将劳动技术目标和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机 结合,并让学生对它们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任务设计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 的,更是教师要认真思考的。如在制作“太阳能电子摇摆机” 这个作品时,我先找了一个商场中出售的电子摇摆机和我事 先做好的太阳能电子摇摆机作对比,指出它们的相同点都是 能够用电子电路进行摇摆控制,不同点是我们要做的作品是 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可以在阳光照射下工作,更环保,更节 约能源。我们这次课的总任务就是学习太阳能电池的知识和 制作电子摇摆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 氛非常活跃。因此,任务的设计一定要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 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 果。

(二)任务制定合理化 劳动技术这门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在分析任务时要考虑 从实际情况出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 操作能力。在分配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设定 好学习目标或是阶段目标,以便让学生既能利用原有的知识 学习新内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又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 上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认知水平,因此任务分配要有层次 性。通过设置学习任务,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而 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在设计任 务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操作时间、学习任务难度,以免出现 只有极个别学生能够勉强完成任务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 计学习任务时一定要正确分析学生学情,精心分析教学任务。例如,在组织学生制作“三极管收音机”时,这个作品 包括了三极管、电阻、电容、开关等元件,数量有30多个,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作品,需要学生既要了解收音机基本原理, 又要会识别安装元件,并且熟练掌握焊接技术,因此在制定 任务时我注意到任务分配要有层次性。首先学生要分组,4 个人一组,每组由一个操作技术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这样 一来,个别操作技能差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更好 地完成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首先学习收音机原理, 明白各部分元件的作用,复习过去学过的相关知识。先识别 安装电阻,安装后组内学生互查,有疑问再由老师检查,确 保元件安装正确,设计焊接任务时设置的时间较长,要求学 生不要着急,确保质量。按照焊接要求,其他元件也是如此 安装焊接,最后设计组装任务时先由老师安装出一个收音机 作为范例,其他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安装操作。这样一 来,原本难度大的任务被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各个击破,完 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收获技术素养的同时,更收获了自信心。

(三)任务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务 的设计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有拓展性,做到因 材施教。由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个性差异虽 有所体现,但并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不 同的专题任务时都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尊重学生的个性, 给予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真正从劳动与技术的教学中受益。

我校是北京市科技示范校,科技教育水平较高,我除了 担任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以外,还经常辅导学生参加北京市青 少年单片机、业余电台、电子技术制作竞赛、科学创意大赛 等。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时做得又快又好,有很强的进 取心和探索精神。在教学时,要求大部分学生完成基本任务 即可,对一些难度较高的任务,如北京市青少年单片机竞赛 中有一项小车接力比赛,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就是结合比赛 规则和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制作出参赛作品,通过这些较难 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潜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科技素养。

三、任务驱动成果的评价 由于课堂内的时间有限,光靠教师评价可能无法照顾到 所有学生,况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完成的任务质 量与数量也各不相同。为了让他们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增加课堂的开放度,采用小组互评然后形成小组方案进行小 组间评价容易形成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课前,教师应先设计 好评价表,并及早发给学生;
课中,学生应根据评价表,结 合自己的操作情况,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课后,教师可从收 回的评价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我 从中选出好的作品展示、评价,这既是对学习认真、动手能 力强的同学的鼓励,也为其他学生做了榜样。评价落到实处, 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持续,也有利于对之后课程的有效 把控。任务驱动式教学对于劳动与技术教学活动很有帮助,能 提高学科的吸引力,提升学科魅力。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 “任务”设计时,必须考虑周全,保证任务的可执行性和有 效性,使之真正有利于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