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教研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模型分析]

基于网络教研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模型分析

基于网络教研中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模型分析 1 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分 析 信息时代对网络教研的呼唤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 师如何进行更好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现代教 育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育手段和理念,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 越迫切,而网络教研所生成的学习共同体正可以展现它的活 力。网络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教研方式打破了地区、时间和空 间的界限,为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经验分享、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和个人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唤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是提倡素质教育,而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深化,就要求教师不 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同时要求教师重新审 视课程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提高自身的教研水 平。只有这样,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突破。

教师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 传统的教研方式已经限制了 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急需一种新的路径来 有效地与传统的教研方式互融互补。网络教研的出现可以让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名师的指导、助教的帮助 以及同伴的互助,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储备。同时,教 师在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反思教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2 网络教研与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方式。通过网络教研,教师可以自由交流信息、 探讨问题、合作课题、进行科研攻关,在资源共享和智慧共 享的同时共同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1],同时有助学者针对 教师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提供学习支持。

网络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基于网络的由学 习者及助学者(包括在线教师、专家、辅导教师等)在共同 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围绕共同的主题,通过参与、活动、会话、 协作、反思、问题解决等形式彼此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 习资源,为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建立的突破时空限制 的在线学习共同体[2]。

3 网络教研支持下的学习共同体组成 信息传播机制是一种对信息从发布者到接受者的渠道 的总体概括,包括信息传播的形式、方法以及流程等各个环 节,包括传播者、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以及接收者等所有构 成的统一体[3]。根据信息传播机制,因此,网络教研下的 学习共同体的组成要素即为学习者、助学者、资源和环境。

学习者 学习者(学习型教师)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传统的学习者而言,网络学习共同体 中的学习者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拥有较强 的信息素养,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能动地获取资源,与他人分 享交流知识经验等。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某种引导或者知 识,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知识的创生者。

但是由于时空分离的原因,学习者往往会感觉到孤独感,所以学习支持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对国外院校的23门网 络课程进行评估,学习者就指出最大的问题是学习者缺少交 互,容易感到孤独[2]。

助学者 在网络教研中的助学者主要是指教师、辅导教 师和专家型教师。他们在网络教研中扮演着“组织者”和“经 营者”的角色[4]。传统的教研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时 间、空间安排,往往浪费很多人力物力。网络教研中的助学 者为有效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支持。助学者可以弹性地安 排辅导时间,能够针对学习需要提供很多学习资源和开放性 主题讨论,并且针对学习者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帮助、反馈和指导,同时助学者还要引导学习者以正面积极 的情绪进入学习。

资源 网络教研平台上有很多可供学习的预设资源和学 习共同体不断创设生成的生成性资源。预设资源主要是指提 供给学习者进行个别化学习的资源,可以包括视频和文本类 资源。生成性资源主要是指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 助学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环境之间在同伴互助、反思记录过 程中所产生的有价值、可供参考的资源。生成性资源有助于 加深学习者对特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加强共同体内部 的情感交流,构建个体在共同体中的定位[5]。

环境 网络教研需要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环境,这种环 境可以使得学习者和助学者有效地学习和成长。网络学习环 境应该尽量创设轻松、多维的氛围,满足学习者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同时要设置评价机制,有效提高和保持学习者的学 习热情。

4 网络教研中学习共同体形成机制 根据网络教研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组成及其相互之间 的关系构成,笔者认为网络教研中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和功 能主要有知识获取、经验分享、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个人 成长五项。

知识获取 网络教研平台中有大量的预设资源供学习者 使用,学习者首先可以自己观看平台上的专题片,在学习结 束之后若发现有疑难问题,则可以自行选择平台上的学习辅 助材料。同时,学习者可以在教研平台上共享信息资源,这 些信息资源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个体教师具体 的教学经验和社会生活[6]。同时,学习者积极进行信息交 互沟通,从而产生对自己教学和自身学习的元认知,实现个 人知识建构,并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

经验分享 相较于传统的教研组织形式,教师更需要一 个开放自由协同学习反思的共同体。研究表明,教师的实践 性知识的共享性较差[7]。而网络教研中的学习共同体有助 于优化实践性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教师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 识的转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通过网络教研平台上 的工具资源和反思活动,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上传经验资料, 将默会知识显性化,实现实践性知识的外化传播、集体分享 和内化吸收。自我反思 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这表明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身不断地 进行反思。学习者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经历、 教学方式等进行反思,以文本的形式分享在平台上,这种方 式以便自己日后查看进行分析总结,对同伴而言也是一种参 考。

同伴互助 网络教研中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时常遭 遇混乱或阻力,尤其由于受时空分离的影响,会很容易产生 孤独感。而基于网络教研的学习共同体拥有共同的愿景,通 过平等的对话和讨论分享专业意见及学习资源,能够帮助他 们对学习共同体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增强学习者在学 习共同体中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个人成长 网络教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积极性,既可以体现个性,又可以进行协作学习与研究[8]。

教师学习共同体主体之间在网络教研平台中互动协商、互相 帮助、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教育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体 知识资源库的完善,而且在主体之间交互过程中获得了认知 和情感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时霞.网络教研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及意义[J].科 技信息,2012(33):912. [2]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 2005(8):33.[3]信息传播机制[EB/OL].http:
//baike.baidu.com/link? url=ln8eblN4CrxNhGkhrZd7p340JQf49-jLlhYDfFG1oAIBeE_ hhgf9WyqyPiHy1gevCHzKjsoA76l5VHYIUNK56K. [4]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 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5. [5]任剑锋,李克东.分布式认知理论及其在CSCL系统设 计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8):3-11. [6]宫云凤,戴心来,高玉珠,等.网络学习共同体:新 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