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与思政课教学改革刍议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提高与思政课教学改革刍议 高职院校在为社会输送大量实用型优秀人才的同时,也 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即对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的提高重视不够,而这将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必修的人文课程,在理工科为主的教育 体系中,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作用尤显重要。
摘 要: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思政课教学改革 1999年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 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 的发展形势喜人。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有技术的劳动者,培 养的大量实用型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在严峻 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 平上,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更是保持在96%以上,这都是就业 市场对高职教育的认可。
但是,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也 呈现出急功近利的状态,重视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忽视 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严重缺失的现象令 人担忧。培养的大批实用人才,虽然就业率赶上甚至超过了 本科,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就是高职生虽有着良好 的职业技能,但缺乏一定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可持续 发展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生人文素质缺失。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高[2006]16 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 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目标是“主要培养面向生 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 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即具 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需要一 定而有效的人文素质来支撑的,因此,创新高职人文教育理 念,扎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要 求。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 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 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知识传授、 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 的内在品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主要 指人文科学)包括哲学、经济学、伦理学、史学、法学、文 艺学、语言学和艺术学等。它对形成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文 化涵养、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修养、 思维品质和创 新意识等有重要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对待自 己、他人、社会和自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的、意义、价 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智慧的人,有修养的人。而这些素质与学生走进企业后所应具备 的职业素养是一致的。很多企业对于学生的毕业院校、在校 成绩并不十分看重,而是看重学生身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是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恰恰是目前最缺 失也是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比本科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动手能 力强,但基础的文化方面稍显薄弱,对纯理论的灌输不太感 兴趣。加上高职院校本身的性质决定,其所开设的课程基本 以理工科为主,这就让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更加难以提高。
总结起来,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实用主义盛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 到学生在专心的看专业书,例如《机械制图》、《大学英语》、 《航海技术》等,课后问起原因,回答无外乎:要拿奖学金、 要过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要考三证,总之,在学生眼里, 拿到专业技术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 能力,各种证书可以是他们在找工作时增加自身能力的砝码, 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
第二,文化素养低。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 生们早就养成了“唯以分数(名次)论英雄”的心态,故而 十几年来“一心只读专业书”,其他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
曾经有个大一的学生在课堂上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来到大 学后最大的感觉就是图书馆里书好多,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也有图书馆,但是我们同学都没有人进去过,怕影响学习成 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可想而知 了。在课堂上,有个别是学生曾说“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在提到四大名著读过哪些时,学生一般都说看过《西游记》, 从电视上。
第三,“三观”水平低。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就会确立什么样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 观。按照人的成长和教育发展规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观的形成一般是在人的中学阶段,而实际上,在独身子女和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忽视了这方面 的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三观”还没有形成,或者是错误 的。这必将影响几年之后学生走上社会,对于各种自身的发 展态势、工作经历的起伏等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无 法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人文素质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必然将影响其人生成长,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将产生不可估 摸的影响。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这是摆在各 个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道共同难题。各个院校的性质不同,情 况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会相同,纵然是在一个院校内,也 是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关于提升学生人文素 质水平的途径,学术界研究颇多,故笔者只从自身教学专业, 结合教学实际,来探讨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 人文素质水平所发挥的作用。三、思政课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作用 (一)思政课教学的困境 在教材统一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并未 体现出自身特色,与普通本科院校思政课一样,仍以课堂理 论讲授为主。导致近年来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
1、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沿袭着一支粉 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以 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填鸭式”教 学,缺少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平台,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 极性,难以产生共鸣,结果导致学生“厌学”、教师“难教” 的不良局面。
2、学生学习不够自觉 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 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可度低。上课注 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对感兴趣的比如爱情方面的、社会发 生的一些焦点等问题就听几句;
对不感兴趣的,就看看课外 书,玩玩手机发发短信,或者干脆陶醉在随身听里……这些 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考核方法不够科学 (二)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意见”也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提纲挈领式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思政课“要针 对高等职业院校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 生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 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 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对现有的思政课教学进行必 要的改革,把看似枯燥的政治理论教育变成提升学生人文素 质改革的主战场之一。
1、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思政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解决“抬头 率”不高,枯燥的政治理论和同样枯燥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最 为抵制的。要解决这种现状,就首先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 革。改变过去“一人说众人听”的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 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同样的理论,学生 通过讨论、辩论、交流、表演等方式得到的体会将比教师讲 授更深刻。
2、适当整合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材由教育部指定,全国通用,但是不代表所有 教师都只能照本宣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革是可 以的也是必要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意见”的精 神,以“经典”和“够用”为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当中, 为学生们讲授必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高职高专大学生所需 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及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律常识等内容都应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加以介绍。
3、改革考核方法 在考核上,应该选取多元化方式,让考试不仅是获得分 数的途径,更要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思政课的考核系统应综 合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对课堂基础内容的领会以及实训环 节的参与情况,可通过课上进行主题演讲、课下的小组讨论 等更为灵活的方式代替单纯依靠观察出勤率、提交作业的方 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0年末,教育部将原本分别由两个司管理的中、高职 院校,改由职成司统一管理。这一行政管理架构的变动,是 重构中国教育版图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 健康、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未来我国 高职教育将更加正规、专业,与国际接轨。针对学生人文素 质不高的现状,高职院校应系统有计划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 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激发他们自身 的归属感、荣誉感,提高社会认同感、参与感,激励他们的 开拓意识、创新精神,从而振奋精神,完善人格,成为社会 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