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训练在数学教学中重要性
口算训练在数学教学中重要性 摘 要:以我的教学感受为例,在教三年上册数学时,为了完成 口算竞赛的任务,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口算练习,因为是 刚刚接触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如果熟练度不够,学生 就不能在规定的10分钟之内做完100道题,随之而来的将是 班级整体成绩下降。在口算竞赛之前二个月,我就把有关计 算的章节教授完闭。由于是新接触的计算知识,不可能达到 口算,心算的程度,我先让学生抄口算题卡的题做,列竖式, 掌握计算方法:让一位数与另一个多位数的第一位从最低位 乘起,利用竖式的形象性加强学生的计算步骤的记忆。在此 基础上,再撤掉竖式,进行口算的训练。学生在口算准确性 提高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速度要求,先是要求三分钟做36 道题,接着再增加题量50道题,最后达到10分钟能完成100道 题。有了速度的要求,学生做起来很有节奏感受。非常有兴 趣。口算竞赛成绩也很理想。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通过上 学期的训练,本学期在讲授数学的顺利很多,学生的思路灵 活了。而且做数学题的速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 上数学书上的内容当堂课的内容当堂就能做完。包括二次批 改的改错作业。反之,本学期后转来没有经过上学期口算训 练的学生,相对从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上就差了很多。由此可 见,口算不但是计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是 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 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因此,我想如果从学生一入学起就加强加减法的口算训 练,可以想像经过三年的训练,他们的数学能力会有一个更 大的提高。因为,小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是从数的认识开始 的,而认识数,又是从形象到抽象,从熟悉到陌生的。要使 学生能很好地学好数学,必须要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起数与 数之间的概念。如果“数”的要领在学生的脑海里显得模糊, 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可能会事倍功半。相反,如果 小学生对“数”的要领有一个较为熟悉的认识,那么学生在 学习数学的时候也就可能事半功倍。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 生对“数”的认识水平,从而学好数学呢?根据我教数学经 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口算是学 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小学生 学好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数”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数”本身的意义(一 般指数量),如“2”通常指2个、2条等;
二是指“数”与 “数”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中主要涉及到加、减、乘、 除几种运算方式,如“1”、“2”、“3”的关系用加减法 来表示,就是“2+1=3”或“3-2=1”的关系等。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口算是学生认识“数”的 基础。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是学前儿童,对“数”的概念是非 常淡薄的。他们从数实物开始认识“数”,如数手指、数苹 果等。他们对“数”既好奇又陌生,特别对数与数之间的关 系更加陌生,如两只手的手指总数是“10”,学生会数得出 来,但如果直接问他们“5加5”(即两只手的手指数)是多 少,他们可能答不出来,因为他们对“5+5”这种运算感到 陌生,对“5”与“5”之间的关系很陌生。又如,有5个苹 果,吃了2个,还剩3个,学生会容易得出,但如果直接问他 们“5-2”是多少,他们会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对减法这种 运算感到陌生。要使学生对加法与减法这两种“数”的关系 有一个较为熟悉的认识,首先,教师要从实物开始,对学生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减法训练,使学生对这两种运算 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数”、特别是数 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加法 与减法的口算训练。只有口算水平的提高,才能促进学生提 高对数及其关系的认识,从而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供 了保证。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贯穿于整个 教学过程之中,不要把口算看作是对加法与减法的简单重复, 仅靠上一两节课是收不到效果的。
到了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乘法运算了。乘法是“求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所以乘法运算也是以加法 运算为基础,如果学生对加法运算较为熟练,他们在学习乘 法运算时也会“迎刃而解”。但是,对于乘法口诀的来源与运用,学生初次接触时也会感到陌生,以至于不知所措,或 者在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时会出现较多的差错以及运算速度 慢等的情况。因为,“要战胜它,必须先了解它”,要解决 这个矛盾,教师在教学时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口算训练,特别是对乘法口诀的熟记。“除法是乘 法的逆运算”,要学好除法,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加强对学生 的乘法口算训练。
从数学教师这个角度来说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训练:
一、 注重每堂数学课的前三分钟口算训练。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钟进行视算训练,口算的内容 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训练的方法多样化。例如:
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 “接力赛”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 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 不懈,日积月累,天天练,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口算训练。
各年级各阶段形成“口算训练一条龙”,会使学生对口算日 久生情,而后游刃有余。
二、 送给学生“拐杖”,帮助学生找“盲点”。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用到“凑十法”计算 20以内的加减法。这其中的“十”就是一根“拐杖”,1 0可以分解成几和几,几和几又可以凑成10,只要你快速 地准确地掌握好了10的分解和组成,会让你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做得又对又快。还有小学三年级中的25×4=1 00,125×8=1000,这也是乘法中的“拐杖”, 我把这两组数叫做“黄金搭档”。让学生记住了,很多简便 运算都会用到这两组数,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 转换成有25×4=100 125×8=1000的形式。同时我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 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这样同时也 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视力有盲点,同样学生的计算也有“盲点”。比如我班 朱浩然,我发现他的“盲点”就是老把4+7=10,3+ 6=8,3×6=12,4×7=24这四个算式算错。找 到了就叫他以后遇到时就慢点。如果这些基础的不过关,会 直接导致中年级的多位数加减和多位数乘除算错,还会导致 高年级的小数计算、分数约分等一系列化的错误。当然找“盲 点”不一定都要教师找,可以叫他自己找,家长找,同桌找。
找到了就要很好的克服。
三、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速算比赛。
可以以组为单位,也可以以每个人为单位,还可以以男 女同学各一个小组搞对抗赛。每小组的组长可以每周组织搞 一次,看看谁用的时间少,就给谁加小五星,完了后互相检 查,错一题扣一分,作好记录,一周比一次,看谁的小五星 最多,谁扣的分最少,就是该组的“神算子”,再统一在班 上每月评一次数学小“名星”,以激励学生。另外我利用家长会,给家长谈口算的重要性,教家长怎样给孩子听算。要 求每天能给孩子听算20道题,可以是和教材进度一致的听算 内容,也可以是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各5道, 要求每天把听算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家长可以掌握听算的 难易程度,有时故意降低难度,让孩子看见自己一天一天的 用的时间变少了,错的题也少了。让他们感觉自己有很大的 进步,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听算的兴趣,培养天天听算的好 习惯。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同样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 、要训练孩子的细心的好习惯,得从平时的小事做 起,要求孩子做事要严谨,不要拖泥带水。
二、让孩子养成做什么事都要抱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家长应该结合生活,帮助孩子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他们计算。如带孩子去买菜,可 以叫孩子帮助算帐;
去超市,可以让孩子选择怎样购物更省 钱;
去旅游,让孩子算怎样乘车,怎样购门票更好;
家里装 修房子,计划怎样买地砖,怎样算涂料面积等。同时注意训 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总之,小学一至六年级,都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借助口算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记忆 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口 算不是单纯的口算,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因此说小学低年级的口算训练对学生一生数学思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