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高教园区内课程互选的实践看校际学分互认的必要性
从宁波高教园区内课程互选的实践看校际学分互认的必要 性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宁波高 教园区内各校初步实施:建立课程互选平台、确定并精选互 选课程、学生选择学习获得学分等情况。分析在各层次高等 教育集中的高教园区进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有利于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高教园区内学生素质;有利于促进 各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节约资金;有利 于拓宽办学视野,建立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学校。同时指出 高教园区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探 索和建立学分互认的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5)46-0142-02 宁波高教园区地处宁波市东南方向鄞州区内,占地约 6500亩,它的建设曾经是中国高教园区的第一块牌子。园区 有:中外合资大学、理工类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高等 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级中学等7所不同专 业、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学校7所;园区开设本科专业106 个,专科专业67个;开设课程约4300门;园区有学生约56000 人,因此宁波高教园区具有各类教育专家汇聚、思维活跃、 积极向上的青年学生集中的特点。园区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于2003年起由宁波教育局牵头,各校教务部门专人 负责,组成了园区内课程互选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成立后为课程互选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
1.建立课程互选平台。工作小组牵头制作课程互选平台, 该平台包括:课程信息、教师信息、考核信息、学分信息、 学分转换与录入等。各校将供选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师 情况、学分等有关课程信息一一输入平台,如:浙江医药高 等专科学校提供的校际互选课程体育舞蹈、中医药养生、膳 食指南、医学遗传与优生学概论等。各校学生详细了解了课 程情况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点击选择键。
2.确定精选互选课程。上一学年工作小组即组织各校调 研下一学年学生对互选课程的开设需求,召集课程互选工作 会议,总结上一学年课程互选工作的经验与不足,探讨下一 学年互选课设方向,各校开始了课程精选和上报工作,每学 年各校精选出10门课程作为校际公选课,供园区内各校学生 自由选择。如:唐诗宋词鉴赏、拉丁舞、食品文化与健康、 实用美容药物学、家庭医护—内外科医疗护理常识等。
3.学生学习互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课程互 选平台上选择课程,参加课程学习,通过考试后,由相应学 校在课程互选平台上输入该生的学分,系统通过学分转换将该生所取得的学分计入学籍档案,该生完成互选课程学习。
几年来园区内已有43000多名学员通过课程互选获得相应学 分,使学生得到了在自己学校不能听到的课程,丰富了学生 的知识面。
宁波高教园区的课程共选不仅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 共赢方面取得了巨大收益,而且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了很大 贡献,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也存在着缺陷:组织力度不够、 共选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学分互认机制比较简单、课程互选、 学分互认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一切还有待我们去探索、去完 善、去提高,为此我们将园区内有关高校教育研究同仁组成 课题组,正在对互选课程体系的设计、学分的互认等进行进 一步研究。与此同时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高教园区内实施课 程互选和学分互认的必要性,主要在于:
1.加强校际间合作,课程共选、学分互认,有利于贯彻 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中国要开展人才培养体制等方面的 改革,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 通机制;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 尖创新人才,扩大教育开放。这些规定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撵。开展园区内校际合 作,进行课程共选,学分互认,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 教育教学制度的开放性,有利于建立各类教育相互融合贯通 的“大立交”,符合国家教育改革方针。
2.加强校际间合作,课程共选、学分互认,有利于提高 高教园区学生综合素质。我们在过去十年开设校级选修课的 实践中体会到:校际选修课能体现各校学科、专业特色,对 其他学校教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而且 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本 科院校的学生可以在高职院校选修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实训 类课程,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 书。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在本科院校选修一些与专业相关 的理论课程,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了综合能力;随着 就业形式的变化,相近的就业冷门专业可以通过学分互认而 转向热门专业,如目前生物医药对人才需求量大,化学专业 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补充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医药类专 业;结合校际学分互认的改革措施,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使 中职、高职的学生有机会接触科研场所,在高校科研教师的 指导下直接感受研究性院校的科研氛围,萌发他们的创新意 识,为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开辟了良好的空间。
3.加强校际间合作,课程共选、学分互认,有利于促进各校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过去园区内各学校往往以 学校和专业为主体,相互之间各自为政,有些专业甚至互为 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教学处于封闭自守的状态,非常不 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开展课程共选,各校都将自己 的优质资源尽量展现出来,不仅为学生的学习,也为教师的 教学提供了施展和进修的空间。在我们园区内的中英合办的 诺丁汉大学,给园区带来外籍教师的全英文授课风范;浙江 大学宁波理工派出了来自浙江大学的教授,让园区师生领略 到我国一流学府的教育信息……这些都证明当今时代,综合 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各校必须开 放教育,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学分互认机制,打破学校之间 的壁垒,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才能促进课程质量和教学水 平的提升,同时提升学校对教育事业的支撑度、对经济社会 的贡献度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使得高等教育 实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根本宗旨。
4.加强校际间合作,课程共选、学分互认,有利于教学 资源共享,节约资金。园区内院校实行学分制并开展学分互 认,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开发与整合各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可以缓解教师的结构性供需 矛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促进了不同 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交流,促进了 高校的科学化发展。通过课程共选,构建一系列有关学分互 认的机制,促使各高校之间精诚合作,相互信任,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高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本。如在园区内 高校间建立课程规划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各高校的专业、 一些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可以搭配组合,增强学科间的互补 性。此外,通过学分互认的系列机制,还可以避免各高校间 软硬件资源的重复建设。如学分互认机制中的后勤保障机制 的建立,可以在合作高校间相互开放实验室和图书馆,互通 有无,避免一些“他有我无”设施的重复建设。
5.加强校际间合作、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有利于开拓 办学视野。通过联盟,可以在联盟范围内有效地传达经验型 知识,便于形成一个较为宽松的相互交流、学习环境,碰撞 出新的思想火花,生成新的核心能力。几所高校,以学分互 认为契合口组建的教育联盟,组建目标在于互通有无、资源 共享,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在联盟内部,通过对彼此办学 思想、办学先进经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设计、 学科建设、教师培训、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及后勤管理等经 验层面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可以丰富和拓宽各自的办学思路 和视野,加深对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解。特别是在一些相近学 科上,各方在学科课程学分认定的环节中,或出于对某学科 课程赋分结构的把握,或出于对某学科前沿问题的学习或研 究,或基于各方在某学科上既有的研究成果,各方对此提出 一些自己的看法,就有可能在不经意地交流分享中碰撞出新 的思想火花,为今后各方在该学科或课程的建设方面拓宽视野。
总之,通过课程互选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园区内实施 学分互认非常必要。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的教学机制,建立适合我们高教园区的学分互认机制,构建 起高等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许建飞,等.浅析开放教育与开放实验[J].实验技术 与管理,2006,(4):96-97. [2]郑峰.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4):98-100. [3]严晓红,等.半开放式实验教学法对学生创造性能力 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3-14. [4]綦明正.管理体制改革也要与时俱进[J].实验室研 究与探索,2003,(4):108-110. [5]伍旦初,等.现代化的实验平台——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5):132-133. [6]黄兴江.高职学院训练中心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118-120. [7]沃联群.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2005 浙江教育规划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