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观念_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发展空间观念 一、丰富感性材料,引导探究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利用传统教学手 段往往无法从现实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材料,导 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感知,不利于对空间知识的探究。而利 用多媒体就可以收集大量的素材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清晰 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 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 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通过上网收集了很 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然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再通过多媒体 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些图形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动物 的,如蜻蜓、蝴蝶、七星瓢虫、知了、蜜蜂等;
有植物的, 如不同形状的叶子、向日葵等;
有世界上有名的建筑物,如 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中国的故宫和人民大会堂等;
还有一些 京剧的脸谱和剪纸等。通过观察这些形态各异、美丽多姿的 图形,我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这样教学,不 仅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而且为研究轴 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

二、呈现形成过程,降低难度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有许多公式的推导,公式的 得出有时要借助图形的剪贴、拼摆等活动进行探究,但动手 操作时往往会产生误差或者受操作次数的限制无法全部展示出来,导致学生推导公式时感到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辅助 教学,就可以向学生清晰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既 突出了图形的观察点,揭示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能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降低思辨的难度。

例如,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对其推导过 程,特别是对“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 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感到难以理解。教师教学时可 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 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便把它们拼 合起来。通过对圆的分割、拼合的观察和比较,学生直观、 深刻地感受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长方 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建立圆 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 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展示动态过程,消除障碍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在动态演示 中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始终只能在平面上进行展示,导 致学生的理解出现思维障碍。因此,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 使静态的图形动起来,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在学生分类归纳出 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后,我让学生判断钟摆的运动是平移还 是旋转,大部分学生都说是平移。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 生正确答案,因为钟摆运动的轴是藏在钟里面看不见的,而且钟摆运动的幅度小,的确很难看出它的运动是旋转的,于 是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钟摆运动的动态画面。当课件中 钟摆的运动幅度越来越大时,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钟摆 的运动是旋转。”这时,不需要我过多地进行讲解,学生自 然理解了所学知识。

四、突破时空限制,发展观念 “空间与图形”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导致教学不能很好展开,而多媒体集声音、文字、 图像和视频等功能于一体,能有效地帮我们克服这一缺点。

例如,“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要引导 和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课前,为了让学生深刻感知1 千米的长度,我带领学生从学校出发向东实际走了1千米, 但学生如果只有一次亲身体验是不能准确建立1千米概念的。

所以,我又用摄像机拍摄了从学校出发向西走1千米的路程, 并有意拍摄了路程中300米、500米、1000米处的标志性建筑。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回忆从学校往东走1千米的过程,唤醒学 生走1千米的初步感知和经验,再让学生猜测从学校往西走 到哪是1千米。然后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估计学校到3个标 志性建筑的路程各是多少米,再次加深学生对1千米长度的 感知,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发展了学生的 空间观念。

综上所述是多媒体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优势,但 应用多媒体于教学,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只有用好、用巧多媒体,注重实效,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