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篇一: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óu],他的绘 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 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 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 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 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 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 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 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 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 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 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 去向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篇二: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 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 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 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 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 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 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 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 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 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 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篇三: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 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 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 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 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 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 草惊蛇这句成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篇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有名的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仅擅长吟诗做画,而且善于治理 国家处理大事。从政不久,凡伯便通过自身的才华获得了周厉王的青睐。又一段 时间时间后,他便开始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并拥有了很高的身份。但是周厉 王骄横跋扈,枉法断事,荒淫奢侈。奸臣们都百般献媚讨好,而忠臣却苦眼言相 劝,清梳利弊。无奈周厉王荒淫无道,并且听信奸臣所言,残害忠臣。凡伯直言相劝,告诉周厉王国家的急迫。并且还指出诸侯正对周朝虎 视眈眈,希望可以让周朝重新强大。但是奸臣当道,奸臣向周厉王诉说凡伯的种 种不是,说凡伯妖言惑众并且看不起周厉王,它的言论其实是诋毁强盛的周朝, 恶意诅咒周王。因此周厉王虽然欣赏凡伯的才华,却对凡伯非常反感与厌烦,慢 慢的对凡伯疏远,对奸臣们更加信赖。从此以后奸臣频繁出入宫廷,越来越多的 忠臣被陷害入狱或者被杀,而奸臣却越来越如鱼得水。随着忠臣们一个一个被奸 臣陷害,离开国家逃亡异国他乡,凡伯身边的知己越来越少,奸臣也越来越不把 凡伯放在眼里。凡伯看着这个奸臣当道的国家痛哭流涕,十分愤慨,因此凡伯写 了一首抨击奸臣的诗上交给周厉王,自己则去外出周游列国,这首诗后被诗经收 录,诗中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