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安全教育 [生本教育对中职教育的启发]

生本教育对中职教育的启发

生本教育对中职教育的启发 [摘要]生本教育的意义在于解放教师和学生,激扬学 生自我成长的生命力;
从生本教育的视角审视中职教育的现 状,发现对中职学生的认识、中职学校的师资结构以及中职 学校的教学方面都与生本教育的理念存在偏差;
在中职教育 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入可以有效促 进其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的转变,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 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本教育;
师本教育;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8539-(2016)01-0046-03 职业教育要服务社会,应对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就必 须培养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毕业生。就中职教育 而言,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另一方面要了解用人市场,不论 是了解学生还是了解用人市场,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的学 习在一种丰富、和谐以及充满生命感的过程中进行,这也是 中职教育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生本教育” 一方面积极实践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以“市场需求”为依 托,依靠学习者的天性和潜能,激扬生命,促进人自身的成 长,帮助人学习。

一“、生本教育”的意义 对于“师本教育”和“生本教育”的区别,郭思乐说“:
我们似乎可以明确地发现师本教育的运行机制与生本教育的运行机制的区别。前者像皮带带动的两个齿轮,老师是大 齿轮,学生是小齿轮,连带着运转,我们把那样的方式称为 连动式;
后者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 身的动力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激发式。”①如果说传统的以 教师的教授为核心的教育被称为“师本教育”的话,那么,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本教育”。所以, 生本教育所追求的就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以学生的 自我学习为本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全面依靠学生、为学生的自主成长而设计的教育和教学体 系。在更广阔的层面上,生本教育还包含着以生命为本的意 义。即学生作为成长中的生命所应当具备的权利以及所必需 得到的呵护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教师要发生从教育的主体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的转变;

与此同时,学生作为学习者则转变为真正的独立主体。“生 本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还原教育主体―――学生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让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有 利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尤其是课堂氛围的形成。在课 堂上,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 为“学”服务。

二、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中职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1.中职教育生源差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确实存在鄙薄中职教育的思想:只有13.3%的职业学校教师认为职业教育很重要,13.8%的初中 毕业生认为很有必要接受职业教育,15.6%的学生家长认为 子女接受职业教育非常有必要,却有42.5%的学生家长认为 子女上职业学校低人一等。②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 的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总是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入普通高中, 不得已才会去读中职教育。在现实情境中,社会对中职教育 的认识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与误区。与上普通高中考大学 这条阳关大道相比,民众普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 教育,于是,上中职的学生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因 为他们是被普通高中升学考试所淘汰的一类人。与此同时, 这些孩子的家长又不忍心他们的孩子小小年龄就外出打工, 于是被迫选择了上中等职业学校。就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 外界给他们贴上了文化基础薄、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不 高,甚至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低下的标签。而社会乃至 中职学校和教师自己也在强化着这种刻板印象。这对于正确 看待和客观认识中职生这一群体造成了困难。事实上,若从 多元智能的角度去看待中职生,他们往往只是在言语智能和 数理逻辑智能发展不良的同时其他方面的智能可能却非常 突出;
另外,从生本的角度来看,这些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 现的所谓的问题往往也是教师本位、学校本位和应试教育所 导致的结果。若是这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能够在老师的了解、 关爱和尊重下学习和成长的话,目前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消失。2.教师结构不尽合理 生本教育追求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与此同时还需要能够 全方位指导其学习的教师群体。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高 素质、高技能的毕业生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教 师团队。但是,我国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就 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两大问题。

中职教育的特性在于要求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 专家、学者,更重要的是同时还要成为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 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即业界所期待的 “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许多中职院校的现任 教师往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其中绝大多数 是从学校到学校,拥有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 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还有一部分则是很好的专业技术人员 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很难将所掌握 的技能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总之,上述两种 类型的教师都比较难以完全胜任中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 的要求。另外,中等职业院校还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 问题以及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如,教师团队中缺 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其知识结构也 不尽合理,缺乏必不可少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工作技能, 所以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要求。因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 学活动的开展是以“实践”为导向或是以“行动”为导向的, 所以如果教学一线的教师不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就很难在生本的意义上做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这必 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乃至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3.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双师型”教师也蕴含着对于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方法 方面的要求,即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职业学校的教学应 当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则是以让学生掌握 知识、拥有技能,同时在整体素质与能力方面有着全面的发 展与提高。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基础教育当中被诟 病的传统教学理念、方法在中职教育领域依然有市场。中职 教育的教学仍然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教学方法,课堂上以教 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为第一要 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突出“以师为本”的主体地位和价值,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和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割裂了的教 与学之间的关系,使得职业教育的应有价值无法得到真正的 实现。而“生本教育”倡导创造性教学、提倡能力本位和行 动导向为特征的“项目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对于追求 “知行合一”的中职教育而言具有很好的适切性,对于中职 学生而言更是其真正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教学途径。但是,限 于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滞后性,上述方法 还很难获得教师层面的认可以及教学实践中的使用。

(二)中职教育的优势和机遇 1.国家的重视与支持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通 过立法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1996 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 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
2002年,国务院出台《国 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职业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5年,国务院又发布《国 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 的推进工作力度有增无减;
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 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 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012 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的意见》,指出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的通知》,此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出台, 为我国中职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另 外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的支持不仅体现在对中 职学校的支持上,而且将政策落到了中职学生身上,也体现 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比如,在学生资助以及学费优惠政 策等方面,2007年起,国家给予职校学生每年1500元的生活 补助;
2010年开始对所有农村和县域小城镇学生以及城市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给予1500元生活补助,并对来源于 贫困县生源给予了学费减免的政策;
2012年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农村、小城镇及城市困难学生减免学费,同时给贫困 县生源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1500元助学金。由此可见, 与普通中学相比,国家在助学金及学费减免方面对于职业学 校有着明显的倾斜,可以说是把最好的待遇给了职业教育。

对于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而言,在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的情 况下,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就成为他们迫在眉睫的需要。

2.民众对职业学校认识的改观 在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的生源逐 渐得到了稳定。生源的稳定和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为中职学校 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生 源的稳定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复苏创造了条件,也为中等职业 学校走出办学低谷注入了动力。同时,随着国家及各地区一 批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中职院校的建成与发展,其教育质量 与学生的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这反过来又进一步推 动了这些职业院校的良性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国内整 体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境下,随着大批中职毕业生的高质 量就业,学生本人包括学生家长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有 了较大的改观,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信任度有了较大程度的 提升,这反过来又推进了职业教育生源的有序增加。总而言 之,不论是从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来看,还是从区域发展以 及学校与个人发展的角度去衡量,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着其 他教育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持续重 视以及各个层面对于职业教育的有序推进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考虑到了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 满足了求学者个体发展的需要。

三“、生本教育”给中职教育的启发 1.从“生本”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中职生 因为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单一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 方式的长期影响,中职生对于自己的自我认识、对于学业的 认同甚至自尊等方面都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势必会影响到 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作为职业学校,首 要的工作是对他们提供一个公正而且能够让其重拾信心的 生活环境。而不是依旧用对待失败者的眼光以及态度去对待 他们。这就需要学校自上而下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 环境,要能够发掘出中职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更要对 这些一度失去信心的弱势群体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宽容,为他 们的成长提供最为合适的条件与土壤。

2“.生本教育”要求通过教学改革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生 命力 “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 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改变了教育的活动模式、生 态模式,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 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 首先要做的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打破视教材 为金科玉律从而教教材,讲教材的习惯,教师不能被教材所 禁锢从而变成教材的传声筒;
同时,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也要打破教材对学生自有创新大胆思维的禁锢,通过对师生双 方的解放,才有可能促进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培 养了他们的专业志趣。这种改革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 管理与控制者的角色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与促进者,尊 重了学生的兴趣,其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从而进一步提 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正如我国著名 教育家鲁洁所说“,教育担负着两种培养与发展的任务:它 不仅要教会人们去改选环境(客观世界),也要教会人们改 变自我(主观世界);
它既赋予受教育者以对象化活动的品 质,又要使之具有非对象化(对象性)活动的品质,并使这 两方面的品质在个体的人格上得到和谐协调发展。”①因此, 教育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关 注生命的质量。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与成全人的生命的充分 自由发展。所以在教学层面,生本教育提出从主要依靠教, 转向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
在管理思路上,生本教育要 求从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②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武正林.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庄西真.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心理 因素的调查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 育版),2003,(5). [3]娄华水.试论职教“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 [4]转引自黄莉.中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1. [5]丁小浩,李莹.城镇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的调查与思 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