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之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关于历史教学的论文

历史教学之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历史教学之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一、寓教于情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列宁说:“爱国主 义是千百年中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 情。”邓小平同志曾对我国现阶段的爱国主义特征作了精辟 概括:“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 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 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现阶段爱国主 义教育的主旋律就是“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建 设祖国,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讲 课过程中,教师要用历史教学发展的眼光,重视发挥情感在 学生思维、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用真实、纯朴的情感感 染、陶冶学生,要以满腔的爱国主义之情,爱憎分明地讲述 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如:在讲义和团运动时,教师可 以绘声绘色地讲述:1900年,北京城内贴满“还我河山还我 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的反帝传单。爱国群众高呼:“拼将十万头颅血,誓将乾坤 力挽回。”“头可断,血可流,不驱虎豹战乱不休”等豪言 壮语;
在落垡、廊坊大败侵略者,使之狼狈逃窜。在讲述义 和团占领天津,使外国公使龟缩在使馆和教堂里不敢出来的 情节时,教师以特有的感情,特有的眼神,激昂的语调,深 深地感染学生,使大家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又如教师讲沙 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我国领土里,边指挂图,边讲区域范围及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霸占我国 东北、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相当于十一个 浙江省的大小。学生听后对沙俄强盗行径的气愤之情必然会 油然而生。义和团的壮举为的是祖国不受侵略,学生的气愤 之情是爱国情怀的自主流露,这些都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二、寓教于课外活动之中 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应结合初中 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历史教材(尤其是乡土教材),采取多 种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 激发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历史教师可利用学校组织 的春游、秋游、扫墓活动,以及英烈事迹座谈会,参观展览、 瞻仰遗像、凭吊忠魂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亦可配合形势推 荐并组织观看教育性、艺术性强的影视片,如《甲午风云》、 《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开国大典》、《大决战》、 《周恩来》、《焦裕禄》等等,然后展开影评活动,使学生 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不断深化。另外,还可组织兴趣小组, 引导学生读历史小说,讲革命故事,开主题班会,还可举办 历史人物画像展览、知识竞赛和抢答评比等学生喜爱的活动。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了课余生活,又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贯穿了具体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三、让学生触摸与感悟历史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应顺应形势、结合现实、联系实际, 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内涵,使爱国主义教育富有时代感, 使学生富有使命感。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历史不仅仅只代表 过去,历史是凝固的现实,而现实是流动着的历史。在教学 活动中,应引导学生融入历史,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凭借 历史来追求现实或未来的答案。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 用“香港回归”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澳门的问题、展望台湾 的问题。再如,我们还可结合教材,让学生搜集信息,证实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总之,在历史教学 中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既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也是由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历史教师应不断探索, 不断前行,使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历史课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