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转变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转变 【摘要】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 一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是指所有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有 影响的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职学校为 学前教育机构输送大量管理、教育、教学人才,因此,中职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 展。声乐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骨干课 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幼儿歌唱教学的基础知识、 演唱技巧和教学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发声原理和 人体歌唱器官的构造,通过对发声方法的学习和对歌曲的艺 术处理使学生逐渐提高演唱能力并有效运用到教学当中。此 外,声乐教学为弹唱等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声 乐教学的质量对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 重要。【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专业声乐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革,中职学校教育教学 的内容、方向、形式也发生很多变化。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 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生源质量的变化决定教学内容的适度调整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中热的逐年升温,中 职学校的招生数量逐渐萎缩,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质量也逐 渐下降。过去,学生需经过面试、专业课加试、文化课考试 等层层选拔才能升入中职学校学习。而今,许多学校“零门槛”的招生制度使许多没有专业基础、甚至不具备专业素质 的学生走进课堂。因此,专业课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学生实际 情况适度调整。过去,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很多老 师追求“高大上”,在教学中倾向于让学生演唱“大作品”。
而现在,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使学生掌握基本演唱方法、 完整演唱较为简单的声乐作品、了解幼儿园音乐课的教学流 程、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内容从过去的单一侧重 演唱中外艺术歌曲,转变到现在的突出声乐演唱基础训练、 培养学生基本演唱能力、学习中小型声乐作品、重点学习儿 童歌曲演唱和教学方法、课堂模拟教学等。教学内容的调整 和丰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 学效果,突出学生未来职业特点,有效地把学前教育专业的 声乐课教学落在实处。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实际情 况避免拔苗助长,又和学生未来职业有效衔接,教学效果良 好。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声乐课堂的教学手段 过去,一位老师、一架钢琴、一本教材、一群学生构成 了声乐教学的“标配”;
而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课堂 资源配置和教学技术手段都悄然发生变化。多媒体的运用广 泛走入课堂,为老师和学生迅速查找教学资料提供方便条件。
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音像资料欣赏到不同歌唱家演唱的同 一作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也可以欣赏到同一位歌唱 家演唱的不同作品,体会其演唱风格;
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和同学间交流,通过学生的表达,老 师可以掌握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下课后, 学生可以运用智能手机下载软件把自己演唱的歌曲录制完 毕后上传到微信群或网络平台中共享,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手段从过去单一的老师教唱、学生 学唱,到现在的多种手段相结合转变,使教学生动化、立体 化、形象化甚至个性化。课前、课中、课后的多媒体灵活运 用开阔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目标的确立促进课堂教学的形式转变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全国大中型幼儿园、早期教 育机构等,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具有丰富的学前教育 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幼儿园、 早教机构的教学、保育、管理、研究人才。过去的声乐教学 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唱,现在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教学重 点落在使学生如何通过“自己学唱”、“自己会唱”最终达 到“自己会教”。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 前培养目标对教学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学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声乐课,是艺术实践课,教师要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 生实践,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执行力。课堂 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使学生实现“教师” 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例如:在组织教学环节,当天的值 日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手语操等形式代替老师组织 教学;
发声练习环节,可以选择钢琴基础较好的同学代替老师伴奏;
新授环节,视唱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作为“老师” 辅导同学们识谱、试唱作品;
练习环节,可以选择组织能力 较强的同学扮演教师创新练习形式,组织同学巩固新知;
总 结环节,可以让同学们推选一位代表代替老师完成,锻炼学 生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角色转换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独立思考 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除了上面谈到的“师 生角色互换”形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学科渗透形式”。由 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学科较多,利用这一优势,在声 乐教学中把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 讲授儿童歌中《祖国祖国多美丽时》,依据学生的爱好特长, 把学生划分为器乐组、舞蹈组、简笔画组、儿童诗组等等。
器乐组的同学为歌曲编配伴奏,舞蹈组同学根据歌曲内容创 编儿童舞蹈,简笔画组同学以祖国为题创作儿童画,儿童诗 组同学创作儿歌歌颂祖国……这样,通过多个学科的渗透结 合和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兴趣引发对声乐学习的热爱,进而提 高声乐教学效果。在学生掌握了声乐演唱基础、儿童歌曲演 唱方法之后,可以采用“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与“师 生角色互换”中学生扮演某个环节的“教师”不同,“模拟 课堂”教学中,选题、备课、上课等环节都由一名学生独立 完成。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对唱、 弹、说、演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许多同学通过模拟, 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以教带学,以学促教。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 教学效果,加强岗位体验,为声乐教学的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四、未来职业的要求推动声乐教学的模式改革 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对独立,学 生在修满校内课时以后统一参加校外见习、实习。在这样的 模式下,学生在校时演唱能力相对较好,但投入到见习、实 习环节后,往往出现“学过的知识记不住”,“记住的知识 讲不出”等问题。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专业课老师 不能及时深入到校外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 导。待学生们完成见习、实习工作回到课堂以后,即便在专 业老师的辅导下解决了见习、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再 回到幼儿园进行实践了。这样,解决问题往往成为“纸上谈 兵”,学生没有实践过程、没有深刻感悟、没有反思总结。
为使学生适应新产业、新职业、新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以 教学为实践的基础,以实践为教学的提高”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从教人员应该具有很强的艺术素质、创 新能力、科研水平、管理技能。为了提高和检验学生的专业 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组织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成才。工 学结合、校企结合等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灵活运用。让学生们 带着问题学习,带着任务练习,每堂课教师都为学生营造幼 儿园的教育教学环境,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把传统的见习、实习渗透到不同阶段的专业课学习中。如:学习艺术歌曲阶段,为学生提供进录音棚录音、登上舞 台表演的;
学唱儿童歌曲阶段,用两三课时深入幼儿园,身 临其境感受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方法、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状 态;
学教儿童歌曲阶段,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直接走入幼儿 园课堂进行教学,或者把幼儿园的学生带进我们的课堂,为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样,学生可以得到学校 专业老师、幼儿园资深教师、录音棚录音师等专业人员多维 度的点评和更加有效的指导。学校与多家大型幼儿园、早期 教育机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为企业输送 优秀人才。通过这样的模式,让每一位学前教育学生都通过 实际体验、实际操作掌握了正确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提高专 业知识和技能。过去,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变成了大 家眼中的“孩子王”。人们普遍认为,学前教育教师只要能 歌善舞,会哄孩子就可以了。而今,学前教育培养目标被明 确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实际工 作能力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 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文化素质要求、专业 技能要求大幅提高。同时一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涌入中国, 要想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工作岗位,必须对此进行学习。学前 专业声乐学科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职业能力 的培养,注重职业道德的提升,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的原则,不断探索、不断研 究,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