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效积累习作素材四法_

小学生有效积累习作素材四法

小学生有效积累习作素材四法 南宁市邕宁区城关第一小学黄少莲 【摘要】本文阐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 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小学生进行习作素材 的有效积累,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 的需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丰富作文的内涵,从 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50-02 写作能力是语言素质的综合表现。长期以来,传统作文 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进行的是“为了考试而写 作”“为了任务而写作”等训练,学生越来越感到“没东西 写”“不会写”。学生习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感受单调, 题材雷同;
内容贫乏、空洞,毫无特点,缺乏创新;
照搬照 抄,缺乏真情实感;
作文结构混乱等,而学生课外阅读材料 有限,见识面狭窄,是习作素材匮乏的主要原因。再者,教 师重写法的指导,而忽略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这也是 导致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成因。针对小学生的习作 情况,教师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了作文教学中不可 缺少的一环。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 方面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 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善于观察是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 主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对于积累写作素材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抓住特点,按顺序观察 罗素说:“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处小景,一件小事,只要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就是好的习 作素材。人与人、物与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有着各自的 特征,学生在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如观察 人物从外表特征、表情变化,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观察四 季,从季节变化感受景物的特征。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 习作要求是“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有的学生喜欢 观察某种小动物,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它整体的模样、 大小,给人的印象,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其外型特征,比如 样貌、身体毛色、尾巴等有什么特点,最后是它的生活习性 等。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学生观察有顺序,思维才有条理, 文章的语言表达才会层次分明。

(二)精于思考,用心体验 学生观察事物,不仅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还要用脑 去想,注意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边思考边观察,这 样才能对所观察的事物产生新鲜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在指 导学生观察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从而获 得对事物的感知。在进行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加真实的 感知,笔者准备了植物爬上虎,首先让学生观察爬山虎长什 么样。学生大都能抓住爬山虎的颜色、形状进行描述:“爬 山虎的叶子绿绿的”“爬山虎的脚弯弯的。”笔者让学生用 手去感觉,他们对爬山虎又有了新的认识:“爬山虎的叶子 向上那一面滑滑的,向下那面却不滑”“爬山虎的脚软软 的。”笔者抓住时机,总结出观察的方法:要想对事物有更 具体的了解,除了用眼睛去看,还可以用手去触摸,有时还 可以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最后还要用心想一想,学生 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爬上虎的特点,并记住了文章的写作方法, 在迁移写作时能学以致用。

二、挖掘教材资源,积累语言文字 三、广泛阅读,丰富素材积累 仅仅注重知识积累,获得写作素材是不够的,学生还需 要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开阔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诗人杜甫的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 联系。可以说,“多读、熟读、广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 效办法,阅读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阅读视为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

首先,要推荐好的读物,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小学生求知 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 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学生 读书的盲目性,如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健康、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化,如 结合历史题材课文《将相和》《火烧赤壁》等,阅读有关历 史故事书;
结合常识类课文,阅读相关科普读物等。为了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制定相 应的阅读加分制,定期评选“阅读明星”。其次,指导学生 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每人准 备一本“采蜜本”,专门用来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对 于学生摘抄的内容,老师每个月检查一次,期中、期末开展 阶段性评比,鼓励学生积极积累。第二种形式是制作“阅读 卡”。“阅读卡”主要是记录阅读篇目的主要内容,阅读收 获和感受,还有向同学推荐的理由。学生在完成文字的编排 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配上精美的插图,并定期进行展示 活动,以此激励学生爱读、多思、勤写。

四、坚持写“漂流日记” 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教学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 成一件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 叹无内容之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重作文的形式和技能, 忽视素材积累的指导,和学生写作中真情实感表述的指导, 学生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对作文产生了惧怕心理。

对于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为了使学生 对写日记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笔者选择以日记作为记载写 作的形式,通过“漂流日记”的方式促进集体写作机制,全 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本日记,组员轮流写日记,期末进行评比。学生在写日记的同时,可以一览其他组员的日 记,在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时,学到了同学作文的表达方法, 打开习作思路,增强习作的兴趣。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不仅有东西可写,也有了表达的愿望,不仅提高了习作能力, 也加强了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2. [2]叶昂龙主编.学作文“自主式”教学设计[M].宁波:
宁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