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研究以广西省为例
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研究以广西省 为例 一、广西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广西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 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加快区 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推 动传统优势工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 升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了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现 代产业新体系。(一)推动传统优势工业的优化升级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十 二五期间,全区工业总量不断突破,发展效益逐步提升,实 现了跨越式发展。以2015年为例,全区工业总产值共2.25万 亿元,年均增长14.7%,工业增加值6338亿元,年均增长11.8%, 工业利润达1175.3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52倍。工业化 率已由2.3提高到2.5,使得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50%左右,已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①。针 对广西汽车、冶金、机械、食品、有色金属、木材、建材等 传统优势工业,要加大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伸 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传统工业中所急需的硬件设施 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工艺创新, 培养具有相关产业工艺的专业人才。同时,对于公共平台的建设也不能滞后,在传统优势工业技术领域布局工程实验室, 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平台;
在创新技术领域建设科技研发平台 和创新平台,以此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以“互联网+” 为背景,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工 业的深度融合,以便提升企业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②。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 基础,对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 术密集、潜力大、效益好的产业。广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应由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 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力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 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1]。当前,广西与其他发达 地区相比,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状况依然没有转变,经济总 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工业结构不优,工业发展进入了不 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于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 为广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是打造未 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 核心技术是关键,只有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强大了,才有利 于创新产品的出现。应研发一批标志性和带动性较强的先进 技术、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提升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产生,用现代化新技术和新 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广西大力发 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服务业,创 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提升服务业水平。在现代物流业方 面,广西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链接海上丝绸之路, 粤港澳出海、出边、出省物流通道,完善物流节点城市、物 流枢纽等布局,打造面向东盟、辐射西南、服务“一带一路” 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2]。在旅游业方面,作为广西现 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 色。十三五期间,广西将重点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 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南宁、 桂林、北海、梧州4个旅游集散地,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 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研学旅游目的地 和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推动旅游产品和产业转型升 级[3]。
二、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现代产业体系的适 应性分析 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来看,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 才。应用型人才是地方经济社会所急需的。根据教育部颁布 实施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专业目录分 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 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92个专业类, 506个专业,其中基本专业352个,特设专业154个。截止到2016年,广西共有新建本科院校15所,专业设置范围覆盖除 医学以外的其他11大门类。
(一)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传统优势工业的 适应性分析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广西‘十三五’规划”),广 西传统优势工业可归纳为制糖业、有色金属产业、冶金行业、 石化及化工行业等,同时结合现在的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 济带及桂西地区工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形成集聚发展。北部 湾经济区内的沿海石化、装备制造、造船、能源等产业相互 支撑,不断延伸产业链;
西江经济带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以及 沿江城市,重点发展汽车、化工、食品、建材、机械等产业, 构建沿江布局发展模式,增强了西江经济带工业集群的发展 能力;
桂西地区有色金属、水能、动植物等资源丰富,有色 金属加工、水能开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是其发展的重点[4]。
就专业设置与传统优势工业的适应性来说,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传统 优势工业的适应性层次不齐,其中石化及化工行业与新建本 科院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最高,达60%;
依次是工程机械和 修造船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建材建筑行业、电子信息产业、 制糖业、轻纺行业、造纸和木材加工行业、有色金属产业、 冶金行业,适应性分别为40%、35.7%、32.3%、25%、25%、16.7%、14.3%、14.3%。虽说这些产业都是广西的传统优势 产业,但发展后劲不足,各新建本科院校开设此类专业也相 对较少,所以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这些产业发展缓慢的 原因之一。广西“十三五”规划中亦明确指出,把推动传统 优势工业优化升级放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首位。
(二)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适应性分析 近年来,广西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西 部经济强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大战略任务。当 前,广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是新能源汽车、 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较为落后的是大健康、新能源、 节能环保。从整体而言,广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较为落后。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应 用技能人才方面,目录中涉及到的专业少、专业性强,详细 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适应性和其对传统优势工业的适应性程度差 不多,都是高低不一。首先,适应性最低的为大健康产业。
没有任何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这与广西 新建本科院校中没有医学类院校有关。另外,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专业覆盖率也较低,分别为 11.8%、14.3%、20%。从这三类产业的特点来看,专业覆盖率较低的原因是该类产业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专业人才的 素质要求较高,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不具备培养这类人才的实 力。其次,适应性较高的为生物医药、通用航空、先进装备 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专业覆盖率分别为50%、42.9%、 41.7%、40%。生物医药类专业总共才4个,所以只要新建本 科院校开设其中任何一个专业,都会增加其比重。目前,广 西15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只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航空航天 类院校,所以航空航天类专业是其主要专业构成;
新能源汽 车和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开设专 业较多。
(三)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现代服务业的适 应性分析 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 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以广西大力发展的电子商务 和现代物流为例,电子商务实施“电商东盟、电商广西”工 程,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搭建了一批大宗商 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支 持制造业网络直销、网络团购、社区综合电子商务应用等新 业态发展[5];
现代物流需要建设物流园、物流信息平台, 以保证物流工程的顺利实施,详细情况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现代 服务业的适应性在三个产业体系中最好,金融服务、商务会 展、房地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专业覆盖率分别是76.5%、75%、70%、68.8%、66.7%。首先,就现代服务业对应的专业 类别来看,主要是社会科学类,这类专业的设置与理工类专 业不同,社科类专业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理工科动手实践 训练较少,所以这些专业所需投入的成本没有理工科专业大。
另外,经济、金融、管理都是现今社会所急需的专业领域, 所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纷纷开设这类专业,大力培养金融管 理类人才。其次,广西是旅游大省,打好“旅游牌”也是关 键。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等专业都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专业,桂林旅游学院作为我国 最早独立建制的全日制公办旅游本科高校之一,为广西乃至 全国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类人才。
三、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 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过于片面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广西现代产业体系的 实际需求是不相匹配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西新建本 科院校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设置了大量专业,15所新建本科院 校中,财务管理专业布点有11个、市场营销专业布点有10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7个、物流管理专业布点有6个,这就 出现了学校扎堆开设投入少、生源多的专业。这些专业所需 经费不多,属于“万金油”,这种高趋同化会导致专业覆盖 率低的现象。因为都设置了相同的专业,很多传统优势工业 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却出现设置空白,自然这些专业就无人问津。高趋同化意味着专业集中度很低,不利 于各院校形成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会造成人才过剩和人才 浪费。与此同时,广西北部湾地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 料均存在专业设置的空白点,会导致传统优势工业与战略性 新兴产业人才的缺失。虽然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但并不意 味着传统优势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能被忽视。广 西“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升级传统优势工业和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 专业设置时,要牢牢抓住产业体系,不能片面。
(二)与企业联系不紧密 随着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其规模急剧扩大, 在此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不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自身的 办学条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盲目地争办一些“热 门专业”,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究其原因,与专业设置 过程中缺乏企业参与不无关系。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 才如果要符合地方社会的需要,其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与企 业相结合。企业作为接受、使用人才的终端,更是衡量新建 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是否相适应的最具权威的评价者,如果 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那么对于区域经济的稳定发 展是极为有利的[6]。当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开设的专 业与地方企业联系不大,没能紧扣企业发展目标。就现实情 况而言,广西通常采用学校主动调研、开发新专业或者校企 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方式来设置专业,虽然企业参与到了学校专业设置中,但这种参与只是停留在表面上[7]。
所以,为了保证专业设置的质量和针对性,广西新建本科院 校必须转变观念,不能简单地认为专业设置只是学校行为, 只需报备政府讨论、批准即可,必须促使大量企业参与到学 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来,认真倾听企业的人才需求[8]。
(三)专业设置规划不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在建校之初没有本科专业,更无经验可言, 在进行专业申报时往往会不同程度地盲目想象,匆匆上马, 进而导致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规划不吻合 [9]。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处于转型期,由专科升为本科是 质的变化。本科专业与专科专业“名同质不同”。现在多数 院校缺少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规划,用对待专科专业的态 度来对待本科专业,如果不统筹规划,不顾办学条件盲目和 随意地看市场需要什么就设什么,就会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 学校的基础性专业和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的专业就得不到相 应发展,造成地方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短缺。所以,新建本科 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申报时,要加强质量监控。质量管理是 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加强质量监控是专业设置工作中的重 要内容,专业设置过程既是一项需要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协 调配合,凝聚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心血的系统性工作,也 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得到学校上下的监管和控制 才能有效开展[10]。
四、提高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现代产业体系适应性的对策 (一)紧密对接产业结构,填补空白专业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位于地级市,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 服务的,所以广西各新建本科院校应当紧抓这一办学目的, 关注地方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市场需求 的发展变化要敏锐,专业设置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 做出调整,增设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这样才能促进地方经 济发展,最终实现其办学目的[11]。专业设置与产业的适 应性主要体现在学校进行专业设置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地 方经济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能在多大 程度上满足地方经济需求。为了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的 需求,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对接现代产业体 系发展。前面提到新建本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 那么其具体表现就是为地方经济提供符合产业特点的应用 型人才。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了解地方产业 结构的特点,明确地方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专业设置要与 地方主导产业相匹配,适当兼顾其他产业[12]。由于人才 培养存在滞后性,因此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有一定的超 前性,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较好的敏感度,能够根据新 建本科院校自身的优势开设相关专业,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 同步。
就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来说,钦州学院所处的钦州市是沿 海工业基地,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冶炼、海洋生物、海产品加工等工业,因此可以大力发展海洋、船舶、新能源类专 业;
百色市重点发展铝加工制造业、电力、林浆纸、石化、 锰、农林产品深加工、制糖、建材、煤炭、制药等十大工业, 因而百色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可以更多地向这方面倾斜;
桂中 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蔗糖产地之一,制糖工业属于轻工食品产 业集群,所以针对此类产业,应当重点开设和发展好粮食工 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烹饪与营 养教育等专业。
(二)加速推进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自身需求层面,校企合作都是 新建本科院校突破困境、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这是因为企业和学校各自的 立场不同。但是就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其实两者的目 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使人才得到合理地利用,创造财富。
企业应该看清这一本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与学校进行优 势互换。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起专业设置与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 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 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跨区域、 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办学[13]。对于新建本科 院校来说,在专业调整和优化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 的关系,区别对待现有的传统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 解决专业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和小而全等问题,实现专业优化升级,形成专业间资源共享、相互关联以及特色与优势明显 的专业集群[14]。
广西政府必须统筹规划,在调整专业结构时,要明晰产 业对经营管理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不同需求。
专业布点过多、专业覆盖率高会使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对 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在优化专业体系时, 应加大资助和开设船舶工程、大健康、生物医药、生物农业、 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紧缺型人才专业。百色学院与企业、 行业的联系日益紧密,积极探索多种合作办学方式,初步形 成了“引企入校、双元制、订单式培养、送技入企、共建校 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模拟教学、大学生创业培育基 地”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如,学校与广西方洲铝业有限公 司在校内合作建立“广西方洲铝业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 地”;
与广西贺州桂海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建 “桂海 班”。南宁学院始终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校 企、校政、校校合作,大大拓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扩大了办学资源与空间。在交通与物流专业集群方面,学校 与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办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专业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在土木建筑类专业校企 合作方面,学校与广西平润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合作。
(三)把握人才需求动向,提升专业质量 政府、企业和学校要牢牢把握人才需求动向,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进一步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学生的就业情况是专业和产业结构适应性水平最直接的体 现,它体现了学生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行业的匹配性。如果学 生所学专业与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在整体上存在对应关系,那 么就能够反映出该专业与所对应行业的匹配性较好,说明目 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关系较好;
如果所学专业与 毕业后从事的行业从整体上看没有对应关系,那么学校就应 该考虑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进行专业调整,如果调整后相关性 程度依然很低,则说明该专业可能己经不适应区域地方经济 的发展,可以考虑撤销改办其他专业,从而提升专业质量 [15]。另外,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不能只看到自身情 况,也要分析该专业在其他院校的开设情况,然后结合自身 情况来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注意将自身发展优势与地方特 色产业相结合,打造品牌专业。品牌专业的设置可以提升高 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16]。
随着广西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完善,新建本科院校作为 广西高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瞄准区域特色与优势产 业的发展需要,体现地域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在充分发挥 各院校的特点及优势的同时,提升专业设置的质量。梧州学 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新专业的设置,要 符合产业链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行业和企事 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的评议制度,健全学科专业反馈、 激励、评估机制,开展专业评估,建立专业进退制度,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钦州学院着力打造了品牌专业集群。制 定专业集群建设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建设 标准和评估机制;
设立专业集群专项建设资金;
组织实施重 点专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多举措并用,保障重点专业集群 的顺利建设。
五、结语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使广西的经济发展更上一 层楼。新建本科院校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培养人才 的责任,而专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的立 身之本,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生存之基。只有提 高学校专业与产业体系的适应度,牢牢把握产业体系的方向, 才能推动地方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学校发展。
注释:
①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DB/OL].http://www.gxdrc.gov.cn/fzgggz/fzgh/gzjl_ 39778/201701/W020170113320163797922.pdf,2016-11-3.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DB/OL].http://www.gxzf.gov.cn/zwgk/fzgh/ztgh/201 606/P020160607564755601794.pdf,2016.3.1. 参考文献:
[1][2][3][5]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B/OL].http://www.gxzf.gov.cn/zwgk/fzgh/ztgh/201 606/P020160607564755601794.pdf,2016-3-1. [4]李东航.广西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 整的适应性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22-26. [6][7][8]张原.基于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职教 育专业设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9]杨喆.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湖北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2008. [10]赵宏.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研究——基于S学 院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1]杨欣淼.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 构的适应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12]金嘉平.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 适应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13]黄群群,朱小龙.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 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J].山东农 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