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活动课 探究式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思考

探究式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思考

探究式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思考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与发展,关于心 理活动课的模式与类型的研究与实践也越来越丰富。探究式 心理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 成长体验为主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为学生提 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 小组、集体等多种探究活动,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 学生潜能。

借鉴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评 价结果、检验结果”五步骤,探究式心理活动课一般分为四 个板块,包括创设探究情境、组织探究活动、分享探究感受、 整合探究收获。这当中,一组有效的探究活动可能包括若干 个探究策略,每个探究策略实践后,都会引发探究感受,活 动与分享可以多次交替进行。不过,由于心理活动中探究的 主要是感受、情绪和策略等,对于探究结果的评价与检验 , 需要学生自己梳理与整合。

一、探究式心理活动课的设计 现以笔者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所上一节心理活动课“为自 己喝彩”为例,探讨探究式心理活动课的一般结构和设计思路。

1.创设探究情境 在探究式心理活动中,情境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外,主要 起导向作用。本课师生热身互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奇迹问句 引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如果有奇迹发生,这节课真的帮助 到了你,你最希望能够帮你做到什么?是什么原因,使你想 做到这些的呢?当学生思考交流后,引导他们写下来,以明 晰自己的方向。

2.组织探究活动 当探究方向明确后,教师就可以围绕探究主题,精心策 划相关的探究活动,以促使学生获得新体验。在这一环节中, 为了让学生了解影响自信心的内在因素,明晰努力方向,掌 握提升自信的方法,我采用了5种不同形式的探究策略:
(1)故事探究。请学生听《上帝与乞丐》的故事,故 事主要讲述上帝想帮助乞丐,可和乞丐聊后发现,即便乞丐 拥有百万家财,仍不忘记乞讨。全班交流,听了这个故事, 你想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探究:①如果说有些学生和乞 丐很像,聪明的你,想一想,可能会是因为他们的哪些言行呢?②在做一些事时,你有过类似的乞丐想法吗? (2)体验探究。请学生修改自己的目标,把原先的“我 希望……”改成“我能……”,大声读几遍,觉察下自己的 内心有什么不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学生能够感受到内 心中有一份力量在涌动,信心在增强。

(3)游戏探究。引导学生玩鼓掌游戏:①先让学生预 估自己10秒钟鼓掌次数,然后计时鼓掌,了解差异,分享感 受。②请速度快的学生分享经验,学生探究练习。③再次计 时鼓掌,了解差异,分享感受。

(4)冥想探究。引导学生冥想:如果奇迹真的发生了, 那会是什么时候,怎么看出奇迹在你身上发生了?父母看到 你的进步,他们会怎样?老师看到你的进步,他们会怎样? 同学看到你的进步,他们会怎样?那个时候,你感觉怎样? (5)内省探究。回忆自己曾经在学习上的一次成功, 或者让你感到骄傲的一次经历,无论离现在有多远,无论别 人是怎么看,哪怕是很小的一次发言很出彩,作业得满分等 都行!把那次经历说给同学听,在说的时候尽量回忆清楚当 时的场景。3.分享探究感受 因为有多次探究活动,所以分享探究感受和组织探究活 动基本上是融为一体的。在分享的过程中,重点围绕三个方 面引导学生觉察体悟:①故事探究后,分享哪些话语在影响 着你的信心?通过对隐藏内心深处的信念的探究,引导学生 觉察负面信念对自己信心的影响。②体验探究后,分享朗读 时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没有束缚后的那份自信。③游 戏探究中分享两次鼓掌后的内心感受并进行反思追问。第一 次追问惊讶的原因,很多学生不相信自己竟然可以拍这么多 次。第二次追问成功的原因,为什么你第二次鼓掌会进步这 么多?④冥想探究和内省探究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真实的 感受。

4.整合探究收获 二、探究式心理活动课的特点 探究,中文字面意思是探讨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 调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心理活动课也不例外。从《为自 己喝彩》一课的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相对于一般的心理活动课而言,探究式心理活动课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的特点:
1.目标明确 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与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 题作为突破点,通过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探 究式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必须非常明确,以确定学生探究 方向。如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说出影响自己信心指数 的一些因素,能掌握提升自信心的方法,并在运用方法中感 受到自己的信心在增强,对自己更有信心。整节课聚集于学 生自信心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

2.主体参与 探究式学习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教师作为探究式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充分发挥 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促使他们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取知识、丰富体验、发展 能力;学生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主人,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 究主题,运用探究方法,开展探究行动,交流探究收获,总 结探究成果。本课遵循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 则,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的意识和能力。3.活动聚焦 探究式心理活动课中有多元化的探究策略。如本课在从 探究主体上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与自我探究;在探究形式上, 主要采用体验探究、游戏探究、阅读探究、内省探究等;在 探究内容上,重点进行了情绪探究、信念探究等。但这些丰 富多彩的活动,全部聚焦于探究影响学生自信的因素,从认 知、信念、情绪、策略等方面合力深入,或抽离分析,或结 合体验,直达学生内心深处,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供了清 晰的路线图。

4.自然生成 心理活动课中最可贵就是学生内心真实感受的流露。在 探究式心理活动课中,老师只是设计了探究的路线图,而每 走一步,会发生什么,出现什么,很难精确预设。教师秉持 “无对错”原则,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探究发现。学生的情绪、 感受都是在探究中现场生成,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真实、 生动、深刻。虽是刻意安排,却又自然生成,突破了理性层 面的限制,让内心的感受自由滋养。这种师生、生生间真诚 互动,营造了充满正能量的心理场,有力地支持学生心理成 长。人的心理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正如萨提亚女士“冰山理 论”所言,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 到的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外在行为表现或应 对方式,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 所见,恰如水面之下暗藏的更大的山体。只有揭开冰山的秘 密,我们才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 真正的自我,那才是影响个人成长的根源,是学生心理素质 的核心。

因此,停留在理性层面的对话和感性层面的体验均不能 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课应该突出探究,引导学生 深入探索自己和同伴的内在冰山,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 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和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