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系统的建构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系统的建构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 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随着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对高职工商管理人才的需 求量将越来越大。不过,由于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 培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兴趣培养, 各院校同类专业特色优势并不明显,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 结构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实际需求,从而加剧市场供求 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为切实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高校 必须推动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构建科学 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 应用型人才。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实践性教学是指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等与传统意义 上的所谓“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是独立于理论教 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实践性教学可以说是课堂教 学的延伸。在国外,实践教学也被称为模拟教学,是一种全 新的教学形式,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 一系列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教育部关于以 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 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 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 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三个主要特征:
1.职业性特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 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 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 养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 业教育特征。因此,其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职业能力、素 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
2.技术应用性特征。高职教育既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技能 教育,也不是基于学科的高等教育。因而,高职工商管理专 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有机 结合、重视实践的教学体系,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 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地域性特征。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首先是为适应地 方经济建设发展而形成,是职业教育延伸的结果。因此,其 内涵的变化和扩展,也必然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现代化的需 求和变化,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 水平,反映地方性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同时还要 兼具前瞻性。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 若干意见》(2006年,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把“工学结 合”作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 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 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及职业性,为高职工商企 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提出了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若干意见》明确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 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 要的高等技能人才的使命,并进一步提出高职教育应教育学 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 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使获取职 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达到80%以上。结合工商管理专业 的具体特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是 企业的普通员工、基层管理人员,其要求的概念能力是较低 的,同时,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 是“必需、够用”,不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高职工 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强素质” 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必须体现“与市场接轨,为社会需求服 务”的宗旨,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完善工商管理特色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优化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学 生具有“坚实专业理论基础,具备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 养目标。据此,文章构建了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如图一所示。
1.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通用职业能力 和专业岗位能力是从员工整个职业生涯出发所作的能力结 构划分,通用职业能力指员工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如外语、计算机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搜寻、组 织能力等等。专业岗位能力是指员工在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 专业工作中所必备的能力。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 仅要培养专业岗位能力,也要培养职业素质和通用职业能力。
2.“实验教学、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一体化。实验教 学、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是基于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 职业素质结构要求而设置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三个不 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同时也是相互关联和相通的,各自 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不同的任务。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 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课程理 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实验以校内的实验室 为基础。专业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 力进行的训练(含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也包括职业岗 位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 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 应用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训,通过模拟项目、案例教学对学 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实训基地应以校内为 主,这是比较符合我国当前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的。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阶段性的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 专业识,熟悉专业设备和基本掌握操作技能的必要实践环节, 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所从事工作的内容 和对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实习主要利用校内、校外 实习基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项目如表一所示。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条件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高校实践教学不是 无关紧要,更不是可有可无。要搞好实践教学,高校领导和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深入领会党的教育路线、 方针、政策,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 创新人才的自觉性、紧迫性的认识;
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把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搞好。
二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积 极鼓励和组织专家教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政策 以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或者教学 计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设置具有层次性、 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 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材或者其他指导实践 教学的资料。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按照社会对各类专 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 实践教学内容。
三是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引 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 方法改革,让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把重视实践教 学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切实可 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双证型” 的工商企业基层管理人才必须先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 即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 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 学能力。同时,要聘请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 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 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四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有力保障。实习实训 基地的建立工作是高职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学 校资源状况和专业特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可考虑校内基地 和校外基地两种主要形式。
1.校内基地的建设。应以技能实训为重点,以模拟仿真 (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岗位、真实的人员)为原则,让学生在 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将专 业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本过程和能力,使学校 毕业生具有零距离上岗优势。具体操作上,针对管理类专业 特点,可以考虑建立企业经营实训室、商务仿真实训室、物 流实训室等,并配以相应的实训设备,以达到模拟仿真的效 果。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建立良好的校企 “双赢” 合 作机制,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需 要学校各系部紧密依托当地行业协会和专业对口企业,充分 利用社会资源,按照互惠互利原则,通过合作、开展科技成 果推广、生产和社会服务等手段来实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 作,要把建设一大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逐步把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设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
五是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实现以考促学。针 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管控的现象,必须采取切实 可行的措施将实践教学置于有效的管控之下。这既是对 “重 理论轻实践”现象的一种纠正,也是遵循教育规律,贯彻“理 论联系实践”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这个机制不是孤立的,而 是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体系应该正确 处理理论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关系,也应该 体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独特的特点,反映实践教学评价的一 般规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成绩考核构成如表二所示。
四、结语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必须体现高职人 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和企业对人才规 格的需求;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围绕“实践” 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特 有的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