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施行现况对比
创业教育施行现况对比 我国于2002年开始了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探索,在清 华大学等8所院校开展试点。十年的实践中,国内高校探索 出一系列本土化的创业教育实施方式和途径,对这些方式和 途径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分为5个方面和11种具体实施途径。首先,课堂教育是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创业 课堂教育可以分为专业渗透课堂教育和创业专业课程教育, 专业渗透是指把各学科的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创 业专业课程教育是指依托现有学科体系,在高校内部开设创 业专业类必修和选修课程。其次,师资力量培养为创业教育 提供“播种者”。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可以用两个内涵性指标 来衡量,即教师社会背景和科研能力。第三,第二课堂创业 教育活动的开展是营造高校创业文化的最直接手段,其具体 内容包括创业相关社团活动、企业家讲座和创业竞赛。第四, 环境支持是高校内实施创业教育的支撑系统。高校创业教育 的环境建设包括创业教育客观环境建设和主观环境建设,客 观环境建设是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硬件或有形支持。主观环 境建设是高校对于本校创业教育的软件或无形支持,主要包 含学校领导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等。第五,实践教学是我 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 是指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者支持在校学生直接创业,使学 生在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的一种教育形式。
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大学生企业实习和创业实践。根据不同创业教育实施途径的属性特点,文 章将11种实施途径分为禀赋类指标和主观类指标。专业渗透、 创业课程、教师实践经验、教师科研和培训、社团活动和企 业家讲座6项指标,与高校的教育资源禀赋,以及学生素质 有着较强关系,文章将其简称为禀赋类指标;
而其他5项指 标更多是与学校对创业教育的主观态度有着较强关系,文章 将其称为主观类指标。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比研究的维度选取和样本属性 分析 文章对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的对比调查在两 个维度上展开:第一,采用我国部分211院校(以下简称重 点院校)学生样本与非211院校(以下简称一般院校)学生 样本,对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对比研 究。第二,采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学生样本与西部省份 高校学生样本,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高校创业教育的实 施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课题组在全国选取22个省市的58所院 校展开本次问卷调查,其中重点院校25所,一般院校33所;
东部沿海发达省份院校27所,西部省份院校20所。同时,为 了保证东西部对比的科学性,东西部省份在进行院校选取时 将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比例均控制在3∶2左右。
二、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对比调查分析 创业教育课堂教育方面。一般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 教育的程度,重点高校要明显高于一般院校(满意度对比:重点院校82.69%>一般院校75.49%);
而在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课程开设方面,重点院校略微高于一般院校(74.04% >73.53%)。由于教育资源禀赋特征不同,重点高校的创业 课堂教育开展情况要优于一般院校,其优势重点体现在一般 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创业知识渗透,而在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开 设上,重点高校和一般院校水平相当。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方面。在教师的企业或创业工作背景 情况对比中,重点院校的总体情况与一般院校水平相当(满 意指数对比:4.16>4.11);
在教师的创业培训或学术背景 对比上,重点院校的总体情况要优于一般院校(4.45>4.34)。
由此可见:可能同样是基于不同层次高校,教师资源禀赋有 差异,在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上,教师企业背景和教师学术 科研水平,重点院校等于或优于一般院校。
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教育方面。在社团活动开展和企业 家讲座两个指标对比中,重点院校无论是在总体的满意指数 上,还是在满意度上都要明显优于一般院校;
但是在创业竞 赛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来看,一般院校的总体情况要明显优于 重点高校(4.71>4.60)。总体而言,重点院校由于其学生 素质和知名度的优势,在大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和企业家讲座 两个创业教育要素方面优于一般院校;
而创业竞赛作为高校 内部可控要素,同时也作为一般高校可以发挥特长的全新领 域,一般院校的实施情况要高于重点院校。
创业教育的环境支持方面。在创业教育领导层支持对比中,一般院校要明显优于重点高校(89.22%>84.62%)。
在创业教育的物质层支持对比中,一般高校无论是在总体的 满意指数上,还是在满意度上都要明显优于重点高校 (4.26>4.22,83.33%>81.72%)。总之,无论从主观态度 上,还是从真实反映主管态度的物质支持上,一般院校要优 于重点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给予了更多支持。
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方面。在学生的创业实践指标对比 中,一般院校要明显优于重点院校(4.26>4.09,82.35% >80.77%),而且表示“非常同意”的样本比例来看,一般 院校的54.9%要远远高于重点院校的37.5%;
从学生的企业 实习方面来看,一般院校同样明显优于重点院校(79.41% >75.96%,4.11>3.91),表示“非常同意”的样本比例来 看,一般院校的39.22%明显高于重点院校的30.77%。在以 大学生企业实习和创业实践为代表的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层 面,一般院校的情况要优于重点院校。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可能是,一方面,一般院校的就业压力可能促使更多的学生 去进行创业实践;
另一方面,一般院校的教学方向可能更侧 重于实践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奠定 基础。
对以上11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对比分析会发现,以创业 竞赛为临界点,之前的6项指标重点院校要优于一般院校, 包括创业竞赛在内的其他5项指标一般院校要优于重点院校。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总体趋势对比上,重点高校的禀赋类指标优于一般院校,而一般高校的主观可控类指标优于重 点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般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 视程度要高于重点院校,在社会现实方面,目前确实有众多 一般院校已经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但在具 体的实施效果(社会影响力)方面,由于教育资源禀赋缺陷, 一般院校可能要低于重点院校。
三、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对比 分析 基于同样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高校创 业教育实施现状进行数据对比,各项指标的总体趋势并没有 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不同区域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与不同层 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呈现出相同特征。
不同之处在于,不同区域高校中的专业渗透、创业专业 课程、教师实践经验以及企业家讲座四项指标的差距进一步 拉大。同时,创业竞赛及其后面的四项指标在两种对比维度 下并没有明显区别。据此可以认为,东部院校与中西部院校 相比,其禀赋指标具有明显优势,而在主观可控指标上的差 距并不明显,说明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同区域之间 没有明显区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众多评价指标中,企业家 讲座指标是东部优于中西部的最明显指标,可以将其理解为 这是东部沿海城市良好商业氛围的必然产物。
综合校际对比和区际对比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创业教育作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全新发展方向,已经被大部分院校所接受和重视,全国高校已经形成了以创业竞赛为 主导,以教师科研、社团活动和企业家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创 业教育模式,但在课程教育、教师实践经验、环境支持和实 践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重点院校和东部沿海省份院校,由 于其教育资源的禀赋优势以及良好的商业氛围,其创业教育 禀赋类指标占据明显优势。而一般院校和中西部省份院校在 主观可控指标上占据优势,说明其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要 高于重点院校和东部沿海院校。
四、提升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一,创业教育的课堂教育方面。一般院校和西部院校 要加强一般专业课程中关于创新创业知识的渗透,一方面可 以加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潜移默 化地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根据国外创业教育课程已经 学科化的特点,国内重点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优势, 在创业课程开发上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二,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上。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师 资的创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充实教师的外延知识量;
另一方面,提高现有师资的创业科研积极性,丰富创业教育 的相关理论,加强教师的内涵知识结构建设。重点院校和东 部院校则应该从提高现有师资的企业和创业的实践经验方 向加强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相关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 机会,从更高层次上升华已有的创业研究理论。
第三,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教育方面。一般院校和西部院校在以下两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创业社 团建设,对其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发挥大学生创业社团的 校园舆论引导作用和创业意识激发作用;
另一方面,开辟多 种渠道,将区域内的知名企业家请进大学课堂,拉近大学生 和创业的距离,树立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培养大学生创业技 巧。重点院校和东部院校则需要进一步借助以“挑战杯”创 业计划竞赛为核心的创业竞赛,将已有的社团活动和企业家 讲座的影响积淀进一步升华转变为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
第四,创业教育的环境支持方面。重点院校和东部院校 需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高校领导层对于大学 生创业教育的态度应有所转变,无论从应对当前大学生严峻 的就业形势考虑,还是从借鉴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方面考虑,创业教育都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 口。另一方面,利用高校现有条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 的物质支持,集中体现在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场地和相关 的资金支持。
第五,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方面。鉴于重点院校和东部 院校在大学生创业实践和企业实习方面的相对不足,应该在 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基础上,发挥重点大学在知识储 备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开辟 多种渠道,增加大学生的企业实习机会,鼓励学生进入企业, 积累在一线企业的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