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体会]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体会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体会 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体会 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世 界历史上最古老、最强大的传统医学之一。目前作为必修科目纳入西医院校教学 内容之中,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如何在最 短的时间内既能将一门学科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同时又能使学生对中医理论 产生兴趣和继续探索、 学习的欲望,这是目前高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应探讨的 课题。

1 突出传统文化 中医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中医、 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必须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儒家、道家、佛家文化, 特别是道家思想,因为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维方法更接近道家祟尚自然的 思想。中医学认为“形气相感,形神合一”,人的意识形态、意念活动对自身及周 围事物产生影响。学习传统文化,体悟自然之道,正是为了修养心性,静心体悟 自然之道、中医之理,以平静纯净心行医,方可能成为医德医术均上的好中医。

2 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 作为一名中医课程的老师,处理好了“教”的过程,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 要想切实地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学”。古人云:“授人 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素质德育论》[3]中谈到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素质是一项系 统的过程,素质教育认为必须从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念入手,以端正大学生学习态 度为前提,使大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科学发展观也要 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因此,要学好中医 知识,不仅要想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更要培养学生的 系统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方法。对于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来说,中医教 育[4]主要是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根本上把握其精髓,紧紧扣 住以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太过”及“不及”为主的病因 与预防,以四诊、八纲、八法、辨证施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四气五味、升 降沉浮等为中心的药物理论,引导他们步人中医大门。比如在讲到心主血脉的生 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时,心、脉、血三者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可将其比喻为农田 灌溉时的水泵、水、水渠三者的关系,三者构成一个整体,当任何一方失常时,水都无法顺利流到田地里。从这些形象的、简单明了的生活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其过程,并启发培养他们逐渐构建起整体的、系统 的、辩证的思维能力。以生活中吵架后出现鼻出血、心烦失眠、面红目赤、头痛 头胀、腹泻现象说明肝、心、肺、脾之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以及五行之间的生克 制化、相乘相侮关系,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中医整体、辩证思维,从而加强他们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识 记能力,提高中医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理论联系实践 3.1 中医理论源于生活实践,在临床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才能更好地理 解中医理论。在病因病机教学中,可采取“取类比象”、“形象思维”的方法,结合 日常生活,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如风邪致 病特点,风的性质“动”→风邪致病特点(阳邪、善行、数变、百病之先导)→临 床表现(动摇不定、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震颤、拘挛、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举一反三。

3.2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所以 要安排一定时数的临床实习课,让学生深入临床第一线,耳闻目睹中医药临床价 值,亲身验证中医药理论,使他们对中医学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西医院校 学生接受的是西医学理论,要理解并接受中医学理论,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课 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典型的中医病案,采用启发式方法精 讲,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独立思考,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在临床中收集典型病例,形象示教,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见习,较好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如口腔溃疡,中 医称为口疮,对口疮的治疗,首先联系藏象学说,要想到“脾开窍于口”,从脾的 角度入手,清化脾之湿热、积热,同时脾胃互为表里,再配合清胃之法可收到很 好疗效。对于舌上生溃疡,则要想到“心开窍于舌”,从心的角度入手,进行论治, 就能收到很好效果。如果口、舌均生疮,则从心、脾两脏入手。通过临床病例分 析,一方面使学生复习了藏象理论,另一方面对如何在临床上应用中医理论有了 深刻印象。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回归于临床实践。要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 解放出来,从实践中学到扎实可靠的实用知识。

4 提高教学艺术性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要想 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 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

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 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 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 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 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 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多媒体技术 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 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 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大大 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 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 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 果。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 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 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 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 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 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 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 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