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下青年教育论文
中国梦下青年教育论文 一、“中国梦”凸显青年教育的时代语境 青年教育都在一定的时空坐标中展开,“中国梦”成为 当前青年教育的时代语境。马克思提出:“一个时代的迫切 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 同的命运。”[6]203“中国梦”切入了当今时代的中 国问题,是当代中国时代发展需要的呼声,开启了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这个时代以改革开放提供的广阔空 间和丰富土壤为基础,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一,综合国力的 大幅提升,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第二,社会和谐的进一步推进,人 民的“幸福指数”逐步提高,“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 稳定的重要保证”;
第三,中华文明的逐步演进,向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第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就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其中。
“中国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响亮提出,是当代中国所处时 代的客观需要,是对中国时代问题的积极回应。青年教育以 “中国梦”为背景和依托,立足于当下的中国社会现实,牢 牢把握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遵循时代发展对青年提出的客 观要求,进一步开展和推进。在2013年5月4日习近平 同志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1]52青年教育也应以“中国梦”为契机,紧紧围绕这 一主题坚持与时俱进,从经济、社会变革的时代坐标中认识 与把握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满足广大青年日益增长的多样化 和个性化的利益和需求,开展适应“中国梦”时代发展要求 的青年教育活动。
二、“中国梦”引领青年教育之路 (一)教育青年深刻领会“中国梦”的话语内涵 “中国梦”思想内涵丰富,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含义。
从政治层面看,“中国梦”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 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最 集中的体现。从时空角度看,一方面,“中国梦”贯通过往 与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 秀文化的继承发扬,而且是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 刻总结,还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更是新时期中国科学发展 的美好蓝图;
另一方面,“中国梦”面向世界,坚持倡导人 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始终坚持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7]401,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另外,从实践维度看, “中国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根基。正如习近平同 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的,它是在改革开放3 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须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对青年进行“中国梦”教育,必须教育青年正确 处理以下两对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 国梦”是“国家梦”和“个人梦”的对立统一。部分组成整 体,整体包括部分,两者相互联系且互相转化。“中国梦” 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也是包括广大青年的每一个中 国人的梦。“国家梦”和“个人梦”联系紧密,一方面,青 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前途抱有较多期待,是自我需要的 反映,青年“个人梦”强烈,它也构成了“中国梦”的动力 和源泉。“国家梦”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 挥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得其大 者可以兼其小,青年“个人梦”要以“国家梦”为根本追求 和行动目标,才具有真实意义。青年需树立全局观念,以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梦引导自身发展之小梦,同时,努力完 善自我,实现个人梦向国家梦的积极转化与相融。二是正确 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是理想的 基础,通过实践紧密联系。“中国梦”是来源现实并超越现 实的伟大理想。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催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正是在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基础 上提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为依据,成为中 华儿女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成就起前行的精神动力,推动 着人去改造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 抽象的,通往彼岸的美好未来需要包括青年在内的每一个中 国人的积极实践,必须主动正视与应对时代机遇与挑战,树立问题意识,通过解决问题,找到正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途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和谐统一。因 此,青年在认识和理解“中国梦”时,不仅需要仰望星空, 而且更需要脚踏实地,既要满怀激情,更要使足干劲,否则 就会“空谈误国。” (二)教育青年勇敢承担“中国梦”语境下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作为确 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 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 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8]329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新时代,必须教 育青年勇敢承担起自身的使命与任务,为实现“中国梦”接 续奋斗。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青年是中国革 命和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 要力量。27岁的梁启超试图以变法改良的方式创建“少年 中国”,28岁的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响亮 口号加之辛亥革命的磅礴气势拉开了振兴中华的中国梦大 幕。紧随其后,一大批热血青年投身其中。1919年,在 青年运动兴起的基础上,北京大学生为求建设一个民主和科 学的现代中国奔走呼号,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 反帝爱国行动。1921年,28岁的毛泽东和其他青年志 士(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7.8岁)组建成 立中国共产党,揭开了青春中国的崭新一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来了新的曙光。革命年代,正是广大青年(革 命时期300万先烈中大多数为青年战士)流血牺牲,前赴 后继,创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 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扫盲队、 青年节约队层出不穷,成为“祖国的、积极的、自觉的保卫 者和建设者”,为实现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 以来,无论是在政治的激荡潮涌中,还是在市场的温暖春风 里,广大青年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青 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频频亮相,开启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青 年只有继续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才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梦想,“中国梦”更是青年一代的。
(三)教育青年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 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 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要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 创造;
要矢志艰苦奋斗;
要锻炼高尚品格。为实现“中国梦”, 进一步明确了青年教育的具体要求,实现“中国梦”,不仅 取决于社会的发展,而且更体现为一种主体能力的发挥。马 克思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 无意义。”[2]19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 需要每个人,尤其是青年才能的全面发挥。第一,教育青年 树立理想,锻炼品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伟大梦想, 必须教育青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 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 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 断发展。“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伴随改 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逐步迈向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前提保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途径就是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因此, 教育青年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保持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赖与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想信念,明确人生价值。“百行以德为首”,道德力量是 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青年则是引风 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尤其在价值多元、文化交锋、观念多样 的复杂时代条件下,广大青年一定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品德锻炼和实 践。第二,教育青年勤于学习,勇于实践。青年是学习的黄 金期,作为站在知识与信息前沿的群体,应该始终教育他们 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斯大林说过,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 有知识,就必须顽强地、耐心地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欧美同 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也讲到,梦想是从学习开始,事 业则是从实践起步。实现“中国梦”要求当代青年必须具备 全面综合的文化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 践,化理想为行动,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落实并贯彻到具体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这也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强 调的实践观的要求:“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 的生产活动。”[9]282青年只有投身到丰富的社会实 践当中,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以切实 的意志行动推动梦想的实现。第三,教育青年艰苦奋斗,敢 于创新。青年代表着时代的精神与性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时代,需要青年发挥艰苦奋斗和创新的精神。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伟大梦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教育青 年不畏艰难、矢志奋斗,发扬和光大前辈身上的那种艰苦奋 斗、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同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 的民族禀赋。特别在当今时代,创新思维的活跃,创新热情 的激发,使得创新精神力量倍增。青年思维敏捷、探索欲望 强烈、观念开放多元,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 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和践行者。
实现“中国梦”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而伟大的事 业,这就要求教育青年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寻找 新路径,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实现新发展,用创新意 识、能力和举措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