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百年作文文体知识演变审议 文体演变

我国百年作文文体知识演变审议

我国百年作文文体知识演变审议 文学”的方式。这是我国百年语文课程设计理念上的偏 差造成的。

第二,记叙文类写作上内容空泛、不具体,学生不会观 察生活,远离生活。20世纪80年代的强调观察,当今的实验 作文、活动作文,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学需要天分, 但观察人人可为。

第三,应用文体虽然主要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 但必要时又离不开基本的“描写和抒情”。“描写和抒情” 在知识序列中的缺位,会带来其他表达方式的“错位”,结 果整体的语感、文感和表达能力受到影响。

其实,需不需要描写和抒情,是由作文时的表达目的决 定的。事实上,在常见的实用文体比如书信中,出于某种表 达目的,就常常用到描写和抒情。

六、1957年作文类型“三分法”的学术价值 1957年的“作文方案”把作文类别分为三种:一是阐述 课文的,二是表现生活的,三是处理日常工作和事务的。这 种分类的主要突破在于:一是从写作内容上有利于解决“没 东西写”的问题;
二是从写作功能角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 的交际意识、目的意识;
三是这种分类兼顾了阅读与写作的 结合。这种分类与“三大文体+应用文”教学文体相比,是 一个很大的进步,对重构作文文体有借鉴意义,它有助于使 写作回归真实学习和生活世界。只可惜昙花一现,没有实施起来。

七、20世纪中后期:“三大文体知识”的僵化与危机 从1963年的大纲提出语文的“工具性”定位,开始重视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导致原来的“三大文体 +应用文”的知识进一步明确、定型和僵化。“小学会写一 般的记叙文和应用文”,“初中阶段,要求能写记叙文、应 用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高中阶段,要求能写复杂记 叙文、应用文和一般的说明文、议论文”。这在以后的1978 年、1980年、1986年、1988年的大纲中沿用下来,基本奠定 了后来“三大文体”的读写教学内容格局。

依据这个思路,20世纪80年代,我国语文界逐步建立起 一套基于“三大文体”特征的语文读写知识体系。这套“文 体知识”在当时“科学化、序列化、逻辑化”思路下,不断 “完善”,逐渐定型,形成一套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的 严密体系,加剧了语文的“繁琐机械”和“固定与僵化”, 这些终于在1997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遭到了社会各界 的猛烈攻击和讨伐,在21世纪走向“淡化”。

八、21世纪初“文体知识”的离场与呼唤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高考作文由命题作文、材 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命题逐步走向开放性和创意性。写作由 规定文体改为自行选择文体。教育部曾明确提出:“写作不 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于是,开始出现另一种倾 向——学生的写作开始有点倾向于不要文体,率性表达,没有基本的语体和文体意识。在“淡化文体”的潮流下,文体 知识也就几乎被掏空,只剩一个躯壳。再加上“文体不限” 的考试要求,于是绵延半个多世纪的“三大文体知识”宣告 退场。但是,目前由于没有新的文体知识体系来填补它的空 白,这套旧的知识仍以“文体常识”之类“公共知识”在人 们观念中根深蒂固,阴魂不散。旧文体知识离场带来的真空 以及新文体知识缺失带来的混乱、迷惘,至今仍深深困扰着 整个语文教育界。

从上述文体知识演进,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现代化进 程中追求语文知识科学化、简化到异化的过程。当知识脱离 它客观实存的现实母体,走向简约化、固定化,被压缩、被 抽象、被简化的时候,其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恶果也就不 可避免地出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新课标在表述作文类型的时候,开 始改变“三大文体”的话语范式,而改用“文类”的概念, 即“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这可以看作是传统文体本 质的遵循,也可以看作是文体功能的回归。

九、解决之道——重建中小学写作教学文体的思考 1.基于文字学、语言学、语用学(日常语境交流)等知 识,设计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或写作交流训练,培养学生文从 字顺、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语言表达技能,作为基础。

2.基于篇章语言学、语体学的知识,将“语篇教学”作 为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教学知识开发的重心。因此,应该从“五种表达方式”入手,进而衍生出“记叙类、描写类、 说明类、议论类、抒情类”语篇(话语、片段),作为过渡。

3.基于写作学、文章学、交际学知识,设计各种包括实 用文的真实写作,作为目的。

基于此,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教学构想:
第一级是由五种表达方式衍生出来的五种“语句”或“语 段”,它们作为真实写作文体的元素或构件存在。考虑的是 微观的遣词造句、语言措辞和段落写作层面的写作技能,应 该引进功能语言学、语境学、语体学的知识。

第二级将文章分为文学类和非文学类,或者叫作“虚构 类”和“非虚构类”,也可以直接叫作“文学类”和“实用 类(文章类)”。前者着眼于审美、虚构、渲染;
后者着眼 于实在、简明。

第三级在文学类和文章类之中,引进需要学生掌握的现 实生活世界的真实文体,让学生通过例文、语篇了解它们各 自的定义、特征、要素、功能等。

参考文献:
[1] 龙志泽.文字发凡[M].上海:广智书局,1906. [2]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3. [3]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 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