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谈儿科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儿科学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能力全面、潜力良好的 综合型儿科学人才为宗旨的高层次医学教育。研究生阶段的儿科学生不仅要有过 硬的临床工作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儿科学及相关学科领 域的科研能力。因此,在保证儿科学临床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教学顺利进行的同 时,科研素质、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应尽早地贯穿其中,培养高层次儿科医 生在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具有将最新的生物医学研究 进展运用到临床实践的能力,以实现尽早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接轨。为了达到对儿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科研能力的培养 要求,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及下属实验室在研究生尤其是科学 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在这些 过程中收获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总结出来供同道参考。
一、制订完整的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计划 作为高技术人才的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素质、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 强的创新能力。对于儿科学研究生而言,学生要在一定年限的时间内完成专业训 练,获得较高专业学历,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或儿科学科技工作者,除了个 人的勤奋努力外,合理地制定培养目标,认真实施培养方案也同样重要。根据四 川大学研究生培养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华西临床医学院和我科室研究生的实际情 况,研究生第一学年在完成学位课程的同时,査阅文献,掌握自己研究课题领域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科研课题设计,完成课题预 实验。以此为基础,在导师指导下公开开题,完成开题报告。第二学年开始进行 论文科研工作,实施所设计的课题及解决研究工作进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同时在 不同程度上协助导师进行相关课题的申报工作,参与“标书”的撰写、课题实施和 总结等;
并在规定的时间根据课题开展情况完成《四川大学研究生 二、组织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如何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尽快让其 进入研究课题一直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除了正常的教学、科研指导外,研灸 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也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和 研究生获得新思维、新灵感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研究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活动,大大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使自己与其他科研人员、科研单位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开展和参加丰富的学术活动是儿科学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主要任务之 一,通过系列学术活动,使研究生们拓思维、丰富知识,同时熟悉儿科学 及相 关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科研 课题的能力。学院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20次。为了 给研究生们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儿科教研室及整个四川大学搭建了不同领 域的、面向研究生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各种各样论坛和讲座,主讲者范围 来自五洲四海,大到国外的专家学者,小到本科室的医生护士,都可以登上这学 术交流的一方平台,与广大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探讨。除了比较大的学术交流平 台,我们也组织和创办了科室和实验室自己的学术活动平台。每两周1次定期召 开学术周会,安排研究生轮流主讲读书报告或试验进展,并在学术周会举行期间 要求研究生事前作好文献资料准备,会上要踊跃发言,以培训科研思维能力。
三、以研究生导师制为龙头,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导师制为龙头,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能独立完成科研 任务的高级医学人才。导师制具有高弹性、双向性、针对性等特点。导师制的双 向性是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可以自主选择,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导 师的研究方向等情况选择导师,导师也可通过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对研究生 择优录取。导师的针对性是指导师在了解研究生的个人特点后,有针对性的为学 生制订适合该生的培养计划和重点培养方向,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科研生涯中能 扬长避短,让研究生在其优势方面的潜力能得到充分挖掘。儿科教研室自招收研 究生以来,坚持以导师制为龙头的研究生培养理念,为每个研究生制定个性化培 养方案,由导师负责,教研组集体培养。
四、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与管理体系 为了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研究生的科研潜力, 学院着力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与管理体系。首先,建立了学科分类评价与管理 制度。儿科教研室的研究生从事的研究主要分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对两种不 同类型的研究成果我们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临床型研究课题,我们主要 看重其内在的应用价值和对临床实际的指导价值,而不是单纯以论文发表数量和 影响因子评价研究生所做工作的社会贡献和其个人学术水平。而对于基础试验类 研究课题,我们评价的重点参考指标在于是否是原创,是否具有重大科技创新和 技术进步,是否具有重大科学发现,以及在儿科学及相关领域、学科内产生的影响;
提倡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强调论文的被引用频次。其次,建立了相对弹性 的研究生课题管理制度。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有利于研究生科 研创新积极性的调动,对培养优秀研究生,留住优秀研究生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上采用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四川大学设立了不同的研究 生奖学金等级,根据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决定其前三学期获得的奖学金等级, 而研究生入学后,则根据研究生前三学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课程学习、科 学研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自我评价,写出个人书面总结材料,交指 导教师和学院领导审査。然后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评价,确定后三学期的 奖学金发放等级和是否继续攻读相应的研究生学位。对在校研究生建立必要的筛 选制度厂实行中期考核分流,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 我们认为,应当为研究生从事项目课题的研究建立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尤其是 儿科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其在学习期间本来就担负着较多的临床工作任务, 要求他们花大量时间在实验室从事试验研究是不大现实的。一味照搬刚性的机制 与制度往往使大多数研究生不堪重负,甚至使个别研究生走到放弃学业的极端。
因此,应遵从研究工作基本规律,建立弹性的研究生科研管理机制与制度,从而 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热情,科研能力得到全面健的培养。
在改革开放走过三十个春秋的今天,我们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也乘着改 革开放的春风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心 得,探讨和摸索提高儿科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 国国情和儿科学实际情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良好科研 能力的儿科学复合人才。
作者:赵凤艳、屈艺、母得志(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四川 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