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对古诗教学的启示
《二十四诗品》对古诗教学的启示 WWw.dYLw.NEt 一、风格类型应作为高中古诗学习的内容 1.风格鉴赏在文学欣赏中的地位 诗歌作品的风格反映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气, 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个性和艺术追求。风格鉴赏在文学评 论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历来的文论、诗论作品对此多有关 注。“一部灿烂的文学史,便是由各个时代独具风格的作家 和作品融汇而成的,不研究作家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成就,就 无所谓文学史。文学评论,以风格为主要对象品诗评文,是 我国文学批评和鉴赏的优良传统。”[2]除司空图的《二十 四诗品》外,还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皎然的《诗式》等, 均对风格有专门的阐释。2.风格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威克纳格指出,“风格并不仅仅是机械的技法,与风格 艺术有关的语言形式大多必须被内容和意义所决定。风格并 非安装在思想实质上面的没有生命的面具,它是面貌的生动 表现、活的姿态的表现,它是由含蓄着无穷意蕴的内在灵魂 产生出来的。”[3]司空图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注重描 摹风格外在表现的同时,也揭示了风格产生的内在原因。风 格反映了它所表现的内容和所采用的形式,由风格入手理解 诗歌,也就同时理解了诗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诗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生态度也是影响风格的因素,因而理解风格也可 以有效地与知人论世相结合。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 更关注诗人的性格气质等方面,认为这是风格产生的条件, 即“文以气为主”的意思。
提高鉴赏诗歌风格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 平,对于恰当和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把握古诗语言特色也 是大有帮助的。
3.风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古诗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 力,这是古诗学习的内在要求,也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 要求。欣赏和鉴别不同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 鉴赏能力、培养纯正的审美趣味。高中学生由于抽象思维和 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心理上已经具备了进行审美实践 活动的能力,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帮 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作 品的兴趣和能力。
每一位大诗人都有自己突出的、堪称典范的风格特点, 但他们并不是只有一种风格。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也 会具有相近的风格特点。是否了解多种不同的风格类型、能 否细致辨析相近和相异的风格特色,是体现读者审美水平高 下的重要指标。风格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且有助 于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所以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古诗教学 中引入风格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二、欣赏古诗需要感性与理性 当前古诗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把古诗学习简化为 理解字词含义和诗歌内容,或者机械地分为几个解读步骤, 或者不厌其烦地全文翻译,或者根据考试要求僵硬地搬套名 词。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体悟感情、感受意境,而且不利于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这些方法的本质仍然是 以教师的教和完成教学内容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动体会, 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古诗的 理解和感悟不应该是抽象的名词罗列,也不是不厌其烦地过 于细致的描述。《二十四诗品》中对风格的描述给我们提供 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思路。
诗歌写作和鉴赏并不是纯感性的,尤其是鉴赏,要想深 入理解诗意,逻辑思辨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面 临难以言说的困境,不知道怎样去恰当地传达古诗的意境, 有时只选择比较容易阐释的理性的概念,这不利于学生体会 古诗的美感。古代诗论作品有诗歌的形式也有散文的形式, 有语言生动、富于诗性的,也有语言准确、富于理性的,但 很少有能像《二十四诗品》这样把二者结合得非常完美,既 采用诗化的形式、富于诗意,又不失精辟的说理。形象化比 喻是诗性的,它注重的是个人感悟;
而概念性说理是理性的, 它注重的是逻辑思辨。怎样将诗性与理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1.形象化比喻与概念性说理相结合《二十四诗品》中所使用的形象化比喻妙处即在贴切又 不显露。这正如朱光潜先生对诗的看法:“诗与实际人生世 相之关系,妙处即在不即不离。唯其‘不离’,所以有真实 感;
唯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5]教师在古诗教学 中应牢牢把握这一点,才能使古诗不失其诗性、学生不对古 诗产生隔膜,而且评价又会比较客观。
2.个人感悟与逻辑思辨相结合 三、建构学生欣赏古诗的审美图式 WWw.dYLw.NEt 读者与客观作品之间的视界交融,依据自己的经验对作 品形成理解和解释,就产生了新的图式。这在读者头脑中其 实也是构造和组织了一种格式塔。格式塔反对元素分析而强 调一种整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不是客观对象本身的内容,而 是主体经验构成的整体。主体确实看清、领会情境非常重要, 这样才能产生顿悟。在诗歌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尤其 需要阅读主体对情境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与诗歌作品自身 追求浑成的特点有关。古诗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 的审美图式,只有这个图式建构得比较成熟了,学生和古诗 作品之间才会形成通路,学生才能顺畅地与文本对话,阅读 古诗也就逐渐成为一种自发和自动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