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生态系统构建探索
产教融合的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生态系统构建探索 摘 要:本文从分布、互动、竞争、演化四个维度分析 了产教融合的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态特 征变化。表现为自生自发、网状关联、跨界融合,社交网络 嵌入、大数据分析,利益相关者竞争及知识链与价值链的协 同进化。在分析影响该生态系统演化的核心问题基础上总结 了产教融合视域的资源库平台环境的需求,并以实际的资源 库搭建探索了如何建设具有自生能力的不断向前移动演变 进化的资源库知识生态系统。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 (2015)11-0057-04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之一是资源建设,教育部《教育 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首要行动计 划——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行动。由此近年来高 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http://www.cchve.com.cn) 的建设和推广方兴未艾。
一、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变化 分析当前的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 变化可从分布、互动、竞争、演化四个维度来分析。
1.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知识生态系统的分布生态特征 变化 由DICE模型知识资源的层次(District)分布可分为知 识个体、知识种群和知识群落不同的层次。[1]知识生态系 统中,输出某一类知识能力的个体视为一个知识个体。如拥 有某些知识资源、具备某类知识技能的教师、管理职工、学 生、合作企业员工、能工巧匠等,都是特定的知识个体。具 有相似的岗位特征、特定知识能力的知识个体的集合就是知 识种群。具有相似知识能力的知识个体常常聚合在同一部门, 如同一类课程的教研室教师、同班同学、同系教职员工、同 行业的企业工程师等。不同的知识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结合高校的内部教科研环境和外部的校企合作、行业 合作就构成了知识群落。而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广泛深入应用, 生产者同时又是应用者的大量参与、内容本体及关联的变迁 引起了知识资源分布的巨大变化。变化特征可总结为自生自 发、网状关联、跨界融合。首先,知识资源不再是单纯的为 教师的备课服务,而更多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服务支持的学习 资源。Web2.0环境下,学习资源的结构和逻辑都是开放的, 有别于传统的“专家生产、用户使用”的单向信息来源的信息传递模式。学习者是资源的重要贡献者,他们在学习过程 中产生的过程性信息,在使用资源、参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生成性信息作为重要的互动示范资源被持续更新。自生自发 的资源生态,导致资源的产生和传递方式发生质的改变,由 单一的专家生产并发布资源转变为学习者既是资源的消费 者也是资源的生产者。而职业教育资源库中有一类知识种群 是产业从业者和社会学习者,因此,原来单向资源来源的传 递模式转变为多源头资源生产模式。开放引发的自生自发的 资源生产和传递模式充分挖掘了知识群落的群体智慧,依靠 使用者共同生产和更新资源,利用群体的智慧使资源得到持 续性的更新和发展,群体的智慧成为学习资源进化的重要动 力。
其次,知识资源的传统生态层级分布转化为交叉网状分 布。这里,不单单是内容的跳转链接构成网状,更重要的是 由资源内容的链接构建出人的关系网络,如该学习领域具有 权威地位的专家教授、艺术家、手工艺人,相关领域的关系 人,或者是同样关注该资源的使用者。人的关系网络再进一 步带来更多的资源链接。这样,通过相关资源的链接不断地 将相关用户链接起来的方式将可进化的物化资源与人力资 源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可以动态演化、自我发展的知识关 系网络,当网络聚合到一定规模和深度时,网络自身将拥有 社会智能。[2]如此,网状关联实现了资源内容和人际智慧的双重共享。
再次,知识资源的分布体现了跨界融合的趋势。原先, 知识个体、知识种群和知识群落这三个层次的生产者生产各 有特性的资源,并且学校、企业两类知识种群间存在明显的 场域性。因为目标的不同,学校和企业知识种群表现出不同 的组织结构、管理技术、知识资源战略和文化趋向,导致学 校和企业的知识流动及资源服务存在明显的界域性。产教融 合目标下的国家职业教学资源库则必须打破界域,拓展双方 知识生态定位的维度,架通有效桥梁,让资源生态系统中的 有机体实现生态位功能、资源、时空等维度上的交叠,冲破 原有知识的鸿沟。不同角色定位的群体由于角色的转换体验、 交叉任务的执行形成了新的心智模式,也即隐性知识资源获 得了流动,知识鸿沟距离缩小,场域得以交叠。
2.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知识生态系统的互动 (Interaction)生态特征变化 社交网络是目前信息化环境下覆盖面最广使用人群最 多的交互工具。在这样背景下,资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体之 间的交互也体现出社交网络化的趋势,并呈现出主要以移动 应用为主的态势。根据世界著名市场调研公司 GlobalWebIndex(GWI)基于17万名互联网用户的调查显示,Facebook依然是国外最受欢迎的社交应用,41%的互联网成 年用户经常使用这款应用。国内最火的社交应用莫过于微信。
这提示我们,职业教育资源库生态系统必须重视社交网络的 交互支持,以社交网络为基础建立学习社区,可以实现无障 碍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交互,满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发表 评论、参与活动、更新学习资源和创造学习资源等需求。
互动的变化还体现在基于资源应用学习分析的大数据 的利用上,通过可追踪过程数据的学习资源系统,系统可以 获取大量学习行为、学习轨迹与路径等过程性数据信息。通 过对这些过程性数据的分析,设计者可以从学习者行为角度 了解资源应用及学习过程的发生机制,并用来诊断、推荐、 劝导学习;
[2]系统和应用者的互动是基于动态的学习者的 实际参与、表现和进展情况,大数据的支持对资源库生态系 统的互动促进作用巨大。
作为应对读图时代的策略,互动的变化同样体现在对图 形信息的交互需要,学习者希望有便利的“图形讨论”。可 视化的交互更能让学习者得到及时的反馈,并获得认同感, 满足“竞赛”、“表演”等欲望,从而从情感上为学习者提 供归属感。
3.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知识生态系统的竞争和演化 生态特征变化职业教育资源库知识生态系统竞争(Competition)与 演化(Evolution)的特征变化体现在学校和企业作为产教 融合资源库生态系统的典型知识种群,呈现出显性知识和隐 性知识的不同分布,存在较大的密度差异。应用生态学的种 群密度,可将知识密度界定为知识生态系统中具有某一特定 知识或技能的知识个体的多少,借此体现某一种知识能力在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强弱及所处的地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在学校和企业间的不同分布和较大的知识密度差异是产教 融合资源库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学校内的知识个体和知识 种群以显性知识体系结构为基础,层次清晰,易于传播和复 制,如学科、专业、课程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将偏系统化、 知识化、理论化的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作为核心,兼顾建 立学术知识、职业知识和职业伦理相融合的 “职业素质体 系”,实际教学中,是将课程、教材、实验、参考书、授课 方式、评价方式等科学结合起来的体系。而企业内的知识个 体和知识种群除了保存于文件、手册、图纸中的知识,更是 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知识,是已经凝聚在工作过程、经营管 理制度和技术、方法等之中的隐性知识,是嵌入或外化在产 品或者服务中的隐性知识。这两类资源需要借助于教学设计 和学习路径设计融合渗透,在项目资源中嵌入学科知识体系 支持资源,引入资源库的教学项目是经过提炼典型、合理调 整、组合优化、总结提升的实践项目。项目是知识的综合应用载体,要具有教学性。[3]即学习者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 可以获取相关知识范围的一般规律,便于学习者今后的技能 迁移。
基于生态系统的竞争演化原理,学校和企业是产教融合 资源生态系统中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双方都有趋利性。即通 过应用传播资源增强个人或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尽可能快 速地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类知识种群都具 有通过自身的知识资源流动带动价值创造、快速传播创新知 识、加速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动力,进而带动整个资源 系统的全新发展。而在资源流动中隐藏着资源价值的流动, 因此,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资源再配置、利益再分配的过 程。
学校和企业的知识链与价值链的共生互补和增值升级 是产教融合资源库生态系统演变进化的关键。随着市场竞争 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和充满竞争的环境, 其特征是竞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剧,而竞争优势越来越 依赖于难以模仿的创新。学校的知识供应链提升了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学校则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知识链的 内化转变、外化实践转变、产业化转移,实现了知识链的价 值提升。学校和企业的这种知识生态的共生互补推动了整个 知识生态系统的进化提升。综上分析,可用表1来表示资源库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 变化。
二、产教融合视域的资源库平台环境需求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从生态系统的演变进化角度,产教融合 视域的资源库生态环境首先需要重组架构知识资源联盟,鼓 励政府、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创建、培育、应用和推广 资源库系统。经济社会中,合作是以利益为前提的,维系合 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是共同利益,优势互补。高职院校校 企合作的多年实践证明,学校和企业在当前的知识生态系统 中存在着共同利益及独立利益。必须尊重各方独立利益来实 现长期的合作。尊重双方独立利益的前提下,为实现进一步 的资源流动、资源管理,构建知识联盟,建立资源库生态系 统中协作交流的人际网络是非常必要的。产教融合联盟聚集 该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员工,如组建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 和学校四方联合组成的理事会,下设企业教师工作站,实现 知识资源主体的聚合。从而可以调节各方力量,解决共同的 问题,促进革新和发展。应允许保持组织、技术、资金及法 律等要素间的平衡和回旋弹性来促进资源生态的繁荣发展。再次,为利用好资源库生态系统中的学习过程数据,更 好地分析学习行为、学习轨迹与路径等过程性数据信息,资 源库平台环境应具有数据记录、统计、分类、预测、关联、 聚类等功能,包括从系统中选取转换数据,分析数据的模式 和关联,给出劝导或推荐等智能的行为支持。(见表2) 三、基于产教融合资源库平台环境的中国工艺美术非遗 传承与创新资源库搭建 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 目(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库”)于2014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 立项,是教师、学生、企业及传人针对中国工艺美术进行教 学、传习、研究、创作的资源平台。该平台的搭建运用了以 上异质知识联盟促进资源进化,开放标准实现多源自生,大 数据分析支持学习应用资源的理念。
为创建异质知识联盟,项目建设联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 技术学院、法国遗产学院等19家国内外知名职业院校和中国 工艺美术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18家行业企业及40家大 师工作室。引入以法国遗产学院为代表的国际非遗优秀教育 团队,传播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汇聚以工艺美术行业 协会、工艺美术大师及非遗传人、知名工艺美术企业为代表 的国内优秀行业企业团队,建立资源库生态系统中协作交流的人际网络;
联合国内多家知名职业院校,强强联合,共建 共享。产教融合知识联盟深入研究资源生产、消费、更新的 动力学机制,尊重多方独立利益,平衡各组织间技术、资金 及版权、法律等要素,保障资源生态的繁荣发展。
为实现资源库生态系统开放标准多源自生,非遗资源库 的政策、策略、资源、用户、技术、应用等要素均考虑到异 构互通。在知识资源子系统层次上,秉承碎片化资源、结构 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思路,元数据的标准、接口规范设计 充分支持多方协作。采用双向建设路线:既有自上而下的资 源建设者的顶层设计规划,又有自下而上资源使用者的应用 推动完善。
图2是该资源库的知识资源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 技术支持子系统的层次结构。
知识资源子系统由不同类型的媒体资源组成,按照一定 的原则归类,是专业、方向、课程、项目、积件、素材等教 学资源的素材提供地。按照媒体类型分类包括文本、图片、 音频、视频、动画、混合媒体等;
根据专业、方向、课程、 项目、积件、素材的结构关系,针对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构 建六个层级的教学资源,配置对应内容。“专业”层级,形 成工艺美术非遗传人培养解决方案;
“方向”层级,确立非 遗项目的适配专业小方向;
“课程”层级,构建“文化导入、 大师引领、项目贯穿”的课程体系;
“项目”层级,展现典 型工作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
“积件”层级,开发以能力点为核心的结构化组合资源;
“素材”层级,打造“七库 一坊两中心”优质资源。即非遗文化库、非遗传人库、非遗 库、非遗工具库、非遗名品库、非遗示范库、培训项目库、 天工存艺坊、非遗体验中心、非遗技能鉴定测试中心。
建设一个不断向前移动演变进化具有自生能力的知识 生态系统是非遗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旨在改变“非遗”传人 培养方式方法,实现职业教育与非遗项目双向互动、协同发 展,保存、传承、传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异质知识联 盟促进资源进化,开放标准实现多源自生,大数据分析支持 学习应用资源,这些策略保证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生态系 统的高效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灯能.知识生态理论的建模与实证 [DB/OL].[2006-09-22]. http:
//epaper.mis.nsysu.edu.tw/papers/20050316/200503160 2.htm. [2]余胜泉.学习资源建设发展大趋势[J].中国教育信 息化,2014(2):3-6. [3]施教芳.校企合作视域的高校知识生态系统的协同 进化实践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10-13. [4]王佑镁,吴永和,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开放生态系统 模型建设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