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一、前言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提高学生科学 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 在小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应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 念,并强调“教师应在科学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机 会,使他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可 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重视对 学生的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 实验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证 据、解决问题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颠覆了传 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由学生自主实验 操作、解决问题,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是一种高 效的学习方式。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操作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既是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又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教学 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 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笔者结合教学 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1)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探究动机。问题是探究性学 习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产生探究的动机。因此,在教 学之初,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探究兴趣的调动,要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立疑问,为学 生创设适宜的情境,以疑铺垫,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例如,在“校园里的 小动物”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观察蜗牛的探究活动环 节。在探究之初,我先提出了一连串问题:“蜗牛的身体分 哪几个部分?蜗牛有嘴巴吗?蜗牛是怎么吃东西的?它吃 的是什么?”学生初听这些问题,都会很困惑。于是,在学 生的思维处于打开状态时,我继续引导:“下面,我们就当 一回小小的科学家,一同走近蜗牛的世界,探究看看蜗牛藏 着怎样的秘密。”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 的思维,让学生围绕着“问题串”积极参与思考,从而为学 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激发内心的探究欲望。

(2)巧设实验,指导学生探究方法。曾有人说:21世 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学 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实验作为小学 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通 过有效的实践操作,学生才能深刻感知科学真谛,掌握操作 技能,体会科学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 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授手段,巧设实验,引导学生掌 握探究方法。例如,在“铁钉生锈了”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各种生锈的铁器,让学生观察铁锈与铁的区别。而后准 备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 实验证明:铁锈不是铁。接着,再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 各自设计实验方案,统一汇报修改后,再由学生操作实验, 观察铁锈与水、空气之间的关系,并做好记录。最后,再互 相交流实验结论和实验心得。通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实 验,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实验探究的方法,也在 自主设计、自主实验中发展了探究的能力。

(3)创造条件,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探究就是努力运 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的实 验条件必不可少。而一个人的观察探究始终是有限的,多人 的共同合作更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及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条件。教师应从学生已 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将其转化成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实 验材料,而后进行科学分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 究,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在“简单电路” 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环节。我准备了 一些电池、导线和小电灯泡,先让学生自主操作,用一节电 池、一个小电灯泡和几根导线,把小电灯泡点亮。学生在操 作中,既要设计电路图,又要观察现象,还要记录步骤,实 验进度很慢。于是,我建议学生以4人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分工进行实验,有的负责设计电路图,有的负责观察实 验现象,有的记录实验步骤和数据,如此,实验进度增快了很多。接下来,在点亮一个小电灯泡后,我又为学生增加了 一节电池和一个开关,让学生们共同合作,使两个小灯泡同 时亮起来。通过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合作 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更培养了学 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与人协作的精神。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把开启学生科学知识的启蒙钥匙, 如何去开启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智慧之门,为未来打下良好的 基础,这是教师所要重视的。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 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探究性教学,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 发,科学设计,合理引导,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从而促 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