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结舍
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结舍 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结舍范文 一、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 现状 本文中的地方高校以邢台学院为例,主要考察的是邢台 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现状。中国传 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 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等。对于这些文化,除了有基本的认知外,英语系的学生考虑最 多的就是如何翻译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笔者有多年教 授英语词汇学的经验,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又 对多个班级的学生做了简单的课上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中国 传统文化中比较常见、常说的东西都有大概的了解,但不能 比较完整精准的掌握。例如,学生基本都知道对联是字数相 同的、寓意深刻的两句话,但很少有人知道两联之间要对应 位置词性相同,即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 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还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 方必须一致。虽然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以汉语为专业,教学大 纲中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也没有具体要求,但若我们能多掌 握相关的知识,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就能做出更好的比较,翻 译时也能选择更合适的译法。就翻译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而言, 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在没有工具书或网络的帮助下,半数以上学生对于文房四宝、对联、灯谜、红包、放鞭炮、春联 等词汇都不会翻译,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完全正确的做出翻 译,有部分学生能够做出猜测性翻译。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 生对于这些有中国特色词汇的简单翻译都有困难,更不要说 用母文化和西方文化比较学习、相互交流了。因此,我们在 英语教学中要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入,只有对自己的 文化有了良好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做好了交流, 对英语学习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很重视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 同时多加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毕竟是外语,而我们学习英语大多是在中 国的生活、文化、教育的环境下进行的。那么,掌握英语就 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学习外语就能够完成的,要想达到能够 灵活运用英语的程度,我们除了要学习基本的英语知识,也 就是学校开设的英语方面的课程外,还要多将英语和汉语联 系,融会贯通,多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才能够在不同的场 合运用合适的英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很多英语学习者认 为只要掌握地道的英语就算是外国人运用英语的最高境界 了,其实也不尽然,我们不仅仅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才 运用英语,更多的情况是在中国我们也要用英语,而且这样 的运用应该是适合中国环境的运用。例如翻译,它是中西交 流的桥梁,做的得当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交流。对于一些有当地特色词汇的翻译需要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勉强直译非但不 会促进交流,还会使人一头雾水。例如,当我们对外国人说 “theFourTreasuresofStudy”时,若对方不了解中国的文 化,他不会知道这是“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说起“DragonBoatFestival”,我们要向对方解释什么是“端 午节”以及端午节的习俗。若我们请外国人吃“beggar’ schicken”,难免不被误解成对他们的不尊重,我们不是让 他们吃乞丐吃的东西,而是请他们吃一种叫做“叫花鸡”的 美食,这是由荷叶包住鸡,再裹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然后用 火烤出来的,这种做法起初是有穷苦难民用偷来的鸡做成的, 所以叫做“叫花鸡”。而当我们看到“dog-tired”和 “thesaltoftheearth”时,恐怕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我 们也难以理解它们是“累坏了的”和“社会中坚”的意思。
综上所述,文化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那么,中 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语言本身需要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底座,语言是 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想学好一门语言,就不 可能抛开它的文化,只有充分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风俗、传 统、历史等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但是作为外语学习 者,文化知识的输入仅仅靠课本似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将 母语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比较学习是一个较好的途 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也必不 可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去深入研究。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遗产之丰 厚举世公认。中国传统的文化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还能 让我们接受更好的道德教育。目前,英语文化价值观在全世 界的扩展,每位英语教师都有责任担负起传承中国文化的责 任,在传播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加强和巩固我们的母语文化。
有了良好的母语文化基础,再结合我们通过书本或是实践了 解的西方文化,将二者融会贯通,英语学习一定能够事半功 倍。再次,文化是交流的桥梁。要想用好英语,我们除了要 学好基础知识外,还要尽可能地掌握中西文化,这样才能在 不同的场合用适当的英语,才能促进中西方的交流,在传播 文化、吸收文化的过程中学好英语。将英语学习寓于文化交 流中,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
三、关于加强英语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几点建 议 首先,在学习英语时,我们的思维不可过于“西化”, 即一味追求所谓的“地道英语”,以至于学来的很多都是方 言,尽管地道,但也不属于标准用法;
有些英语学习者为了 摆脱“中国式英语”,总是想方设法寻求“地道英语”,英 语特殊用法,殊不知他们找来的英语词汇和特殊用法中很多 都是英语方言或是谚语。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多多了解英语 的各种用法,多多学习英语成语或谚语,但我们在使用英语 时要切记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显示我们了解的英 语用法有多少。时常会有英语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加入几个平时不太常用的英语词汇。例如,lass(女孩),jammy (幸运的),turkey(哑巴),queer(同性恋者),ding-dong (打斗),zero(不重要的人)。尽管这些词在个别地区或 某些情况下使用是很平常的,但在日常的交流中,尤其是将 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使用时并不常见,这就需要再花时间 去将这些生僻词汇解释一下,虽然这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 但就交流而言,并不十分有利,会影响话语的通顺,甚至导 致交流失败。因此,我们最好使用较为标准通俗的英语,以 达到最主要的交流目的。
其次,学习英语,接受西方文化输入的同时不贬低中国 传统文化,建立平等的交流意识。许多年轻人,尤其是英语 学习者,了解“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能够 用英语介绍这些西方节日,这说明我们的学习是有一定成效 的,但若我们也能够用我们的所学把“端午节”、“七夕”、 “元宵节”介绍给外国人,这就不但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有 利于我们使用英语。我们是中国人,英语对我们来说是外语, 学习它、运用它是为了中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如果在这 个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很多 人都认为这是我们没有学好英语,不会用地道的英语,但事 实上这不只是中国人的责任,而是交流双方的责任,中西方 文化是平等的,双方都有责任为达到良好的交流目的而做好 准备,尽量充分的了解对方的文化。那么我们在学习英语及 其文化知识时要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输出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交流的目的。
再次,学习英语的同时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开 设此类课程,既可帮助学生学习外语,又可为学习增添乐趣。
目前大多英语系很少开设汉语的课程,笔者认为给英语系的 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十分必要,了解了本国文化,有 牢固的文化底子,有助于理解、接受西方文化,有助于文化 交流、传播。而且,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时觉得枯 燥乏味,在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时觉得无从下手,有些甚至难 以理解,这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习。如果 我们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课程,让学生同时学习和比较 中西方文化,了解异同,既有利于接受西方文化、传播中国 传统文化;
又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 不够高,要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跨文化交 际能力。教师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及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加 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授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 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加大对其的考察力度, 培养更为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