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颌内牵引_小型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

小型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

小型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 摘 要:目的:观察小型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疗法治疗下颌骨粉碎 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 照组,每组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治疗组配合颌间 牵引,对照组未配合颌间牵引,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优21例,良7例, 无效2例,有效率为93%;
对照组优15例,良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治 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P<0.05)。结论:小型钛 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粉碎性骨折疗效较好,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下颌骨;
粉碎性骨折;
小型钛板;
内固定术;
颌间牵引 下颌骨暴露于体表,容易受到损伤,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下颌骨粉碎性骨 折作为下颌骨折中的一种,其治疗较其他类型的骨折困难,其中正确的复位和固 定是治疗的关键。小型钛板内固定术为下颌骨折坚强内固定法中的一种,基本方 法是在骨折段复位后,通过口内或口外切口,用钛钉将小型钛板固定在骨折线两 侧的骨面上[1]。下颌骨骨折的治疗要达到形态与功能兼顾,在坚固内固定术后 采用颌间牵引对伤者的下颌骨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2]。

以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粉碎性骨折伤者为对照,研究小型钛板内固定术联 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 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5~52岁,平均31.2岁。骨折部位:下颌 角2例,下颌体18例,颏部29例,颏部和体部合并骨折者11例,所有患者均有牙 合合错乱、开口受限等症,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将上述60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 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进行X线、CT及下颌骨三维CT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及断 端的情况。对照组采用重建接骨板和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
治疗组重建接骨板和 小型钛板内固定后,配合颌间牵引治疗。在全身麻醉鼻插管下,根据骨折部位不 同,于下颌前庭沟或颌下或口内做切口,切开软组织,暴露骨断端,清理骨折断 端间的碎骨片、肉芽组织等,后牵拉骨断端,检查上、下颌牙合合关系以进行复 位。复位后作简单结扎固定,后选用合适的钛板,在骨断端间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牙根以及面部的神经。术后,对治疗组的30例患者进行1 ~2周的颌间牵引,对照组术后不行牵引,同时均给予抗生素治疗1周。术后3个 月复查,通过临床辅助X线或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包括下颌骨愈合情况、 术后牙合合关系是否良好、张口度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优:下颌骨形态完全恢复,牙合合关系良好,张口度 ≥35 mm;
良:下颌骨形态部分恢复,牙合合关系正常,张口度20~35 mm;
差:
下颌骨复位差,牙合合关系紊乱或张口度<20 mm[3]。

1.4 统计学方法: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 研究结果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疗效较好,治疗组有效率达93%,对照组为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P<0.05),详见表1。

表1 小型钛板内固定术联合与不联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疗 效比较[例(%)] 3 讨论 下颌粉碎性骨折为下颌骨折中较严重的类型,因骨板的连续性中断,不能 传导应力,经复位后需重建接骨板作支柱固定,后进行颌间固定,坚实可靠的固 定技术是治疗的关键。小型钛板内固定术作为坚强内固定法的一种,主要用于粉 碎性不稳定的下颌骨折的治疗,固定强度高,且小型钛板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机 体无排斥反应,术后可以在体内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无需拆除[4-5]。对粉碎性 下颌骨折伤者进行固定后,骨折段的稳定性仍有可能不足[6]。因此,在术后对 伤者进行颌间牵引联合治疗,可在骨折愈合早期增强小型钛板的固定力,减轻因 骨折段的不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下颌骨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分别 用小型钛板内固定术不合并颌间牵引及小型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两种方 法对两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伤者进行治疗,比较疗效,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 的伤者下颌骨愈合情况,上下颌牙合合关系,张口度都较对照组较好,说明小型 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颌间固定为治疗下颌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对于改善上下 颌的牙合合关系效果显著,减少了张口度不良的发生,并对伤者下颌骨的正常形 态影响较小,达到了形态和功能的统一,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