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支架让学生乐学会学] 国家不让支架了吗

提供支架让学生乐学会学

提供支架让学生乐学会学 【摘 要】实施新课改后,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武昌实验小学作为践行新课改的先行者, 借助语文这门基础学科,重点探索了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支 架策略,帮助学生乐学、会学这一措施的可行性,达到了让 学生习得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保证自主学习有效进行的 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6)30-0006-04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强 调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原有的 知识经验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工处理学习的材料,从而 建构新的认识结构。学习从根本上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但 要使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实现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 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需要 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学生逐渐从被动学转变为乐学、会学。

学习者必须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并习得关于自主学习的 技能和方法,才能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

本文以“前期测评单”为支架,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
以PPT导学、预学案导学、文本阅读 指导、单元结构化梳理单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支架,促使 学生由乐学转变为会学。

一、以“前期测评单”为支架,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 学习者选择和处理新信息、新知识时,往往是以原有的 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前提的,而对于新知识、新信息的关 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新知识的建构必须源于已有知识, 教育者只有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现学生的“真问题”, 才能把握教与学的起点,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面对新知时,对所要学习的 知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具有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一些非正规 观念。这些观念有时是正确的,能提供建构新知识的基础, 但有时它们是不正确的,会给建构新知识带来负面影响。教 师如果能从学生那儿抽取所教学知识的“前拥理解”,针对 学生的“前拥理解”做教学设计,创建可以揭示学生理解程 度的课堂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理解程度的变化, 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初学者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往 往不能把他们拥有的知识与新的学习任务联系在一起,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潜在联系。因此,很难明确地表述他们 在面临新的学习任务的具体困难所在,如果学习者能够明确 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之处,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必然引 起其对新知的探究和渴望。

基于以上观察与分析,笔者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设 计并使用了“前期测评单”。“前期测评单”的设计与常见 的“前期测查题”不同,它不是以简单的习题检测为目的, 而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现状、“寻找教与学的起点”为目的。

学生只需口答或与同伴交流,不用做。它主要分为两个部 分:第一部分“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围绕将要学习的知 识要点,以问题条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做出判 断,其目的是判断学习者对新知识是一无所知还是有所了解, 甚至是已经掌握;
第二部分“梳理方法,提出问题”,学生 根据自己对新知的自我检测,试着说清自己的思路,发现自 己的学习困难所在,从而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把他们 的思维展示给自己、同伴和教师。教育者能从中了解学习者 的“前拥理解”,从而创建恰当的建构新知或挑战新知的机 会,学习者则能尝试将自己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以三年级数学“整十数乘一位数”一课为例。笔者在“前 期测评单”独立思考环节中设计了两个问题(如表1),全 班有44名学生,其中43名学生选择了“会”。但是,在“前期测评单”梳理方法环节中(如表2),能准确描述方法的 学生仅18人,其中通过原有知识做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学 生仅5人,大部分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了解停留在 会算的层面,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算理。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弱处理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 法,重点设计了“请你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释80×4=320, 5×600=3000”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 算理的探究。通过讨论交流,有的小组提出用加法解释乘法, 有的小组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有的小组借助数的组成进 行解释,有的小组用因数和积的关系来解释,呈现出方法的 多样和思维的多维。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数学中计算的 认知重点由掌握技能转向了对计算方法合理性的思考。并且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将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整合到一起, 随着学习的深入,在后续学习中还会把它们编织到更完整的 理解结构中。

每个人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理解和资源之上的。学 习一个主题并非从无知开始,然后进行全新的学习。许多方 式的学习需要转化已有的理解,当需要把某人的理解应用到 新情境中时尤为如此。因此,教师要关注并重视学生的“前 拥理解”,找准教与学的起点,创建利于学生产生疑惑和问 题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支持他们寻求新的挑战,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

二、以多样化教学策略为支架,促使学生会学能力的发 展 学生在预学中发现了问题,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用 什么方法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呢?教育如果仅仅定位于帮助 学生获得答案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社会信息和知识的急速增 长,使教育无法面面俱到。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 指出,识知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 使用信息。当代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习得知识所必需 的认知(智力)工具和学习策略。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学生面临新问题,如何收集信 息,选择什么方式来有效解决问题,如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 系,解决问题时能否顺畅提取所需经验或知识等要素,决定 了学生的学习是否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否成为一个终身学 习者。现代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 习得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很多,也各有 特点。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作为支架,促使学生 学会学习呢?在做选择之前,教师应该明确两点:一是没有 任何教学策略具有普适性,即没有一种教学策略能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
二是无论选择哪种教学策略,都应基于解决学 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其目的应直指促使学生会学能力 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 会学能力的发展。以下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教师在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上的几点做法。

1. 支架1:PPT导学策略 以二年级数学“分苹果”一课为例,这节课教学的主要 内容是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及写法。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 少,在进行自学时面临的困境是:独立阅读、理解文本有一 定困难。教材用3个步骤呈现了竖式的计算过程(如图1), 但是学生很难独立解读。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供了“PPT 导学”这一支架,用动态的方式呈现竖式书写的每个步骤并 讲解每个步骤表示的含义(如图2)。这样呈现能帮助学生 更好地阅读教材及掌握竖式书写的顺序和含义。

“PPT导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静态的文本转化成 动态演示,有效突破重难点,并且可以反复播放,适用于一 些程序化的技能的习得。如笔算除法竖式的写法,怎样画线 段、画角、量角等学习内容的教学。2. 支架2:“预学案”导学策略 以“三位数加法”一课为例,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百以内 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进一步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对于学生来 说不太难,适于自学完成。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这一内 容时,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是教材直接呈现几种计算方法, 取代了学生的自主思考;
二是学生易把解题当作学习目标, 而不会思考不同解题方法的意义,也不会提炼“三位数加法” 的主要方法及步骤。

基于此现状,笔者提供了“预学案”导学支架,引导学 生会学。“预学案”的设计给学生留出了空白,提供了思考 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并且针对不同的方法聚焦问 题,目标明确,学习重点突出,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条理。而 且这个教学单元——多位数加法都是这样的结构,采用“预 学案”导学能帮助学生固化这种自学方式,学生能用这种方 法正迁移自学加法、减法等内容。

“预学案”的优势在于能聚焦问题,重点突出,帮助学 生很快把握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提炼主要策略方法。“预 学案”适宜于知识进阶类的学习内容,即学生有一定知识基 础,不需要教师过多指导的,可以独立自学的内容,如小数 加减法、小数简便运算,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预学案”不适于概念类、起始类的内容学习。

3. 支架3:文本阅读指导策略 随着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增强,促使学生掌握自行阅读 教材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时,教师可以提供“文本 阅读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以北师大数学教材为 例,教材的编写通常由一个情境引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几 个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学生自行阅读教材面临 的困境是:把阅读例题当成解题练习,把教材方法当成自己 的思考,不能抓住重点。这样的阅读导致学生缺少数学学习 中很重要的一环,即对新知的探究和独立思考。基于教材的 编写特点和学生的阅读现状,笔者提供了文本阅读指导这个 策略作为支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教材的步骤和方法。

文本阅读指导通过4个步骤指导学生阅读:一读。读懂情境 图,先不看书上的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二解。读书上的问 题串,不看解答,先自己尝试解答问题;
三比。将自己的方 法、同伴的方法、书上的方法放在一起比较有什么不同,看 懂与自己不同的方法;
四理。梳理本课的新知识点,找到与 旧知识的关联,归纳方法。教师通过这4个步骤的引导,逐 步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学会自行从教材中获取新知 识。文本阅读指导策略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适用性强, 能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善于抓住核心问题、关注新 旧知识的联接,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

4. 支架4:单元结构化梳理单策略 研究表明,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提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差异 表现为“费力”“相对不费力(顺畅)”和“自动化”3个 层面。由于人一次所关注的信息容量有限,要是在处理任务 的某些方面能够驾轻就熟,那么便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 任务的其它方面。例如,词义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很难将注意 力集中到阅读的内容上,书写有障碍的学生也很难将注意力 集中到书写内容上。这些例子都表明,解决问题时顺畅甚至 自动化提取相关经验和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当学生学 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时,他们必然面临这样的困境, 这些知识在脑海中的存放是散落的、杂乱的,在解决实际问 题时,他们不能顺畅地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这时,笔者可 以提供单元结构化梳理策略为支架,引导学生学会处理、组 织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纳入更为完整的认知系统中去。

以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为例,单元教学结束后使用单 元结构化梳理单(如表3),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 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和交流。在梳理单中教师提供了“知识点”与“相关问题”两个模块,帮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点与更 多的问题情境相关联,也能更好地评估学生是否知道何时、 何种问题情境适用于这些知识。

从作业中可以看到,学生提取的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是 根据这个知识点衍生的相关问题各不相同,通过交流学生能 将问题情境与相关知识建立更深刻、稳定的联系,便于他们 遇到同类问题顺畅提取相关知识。

单元结构化梳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帮助学生将知识 与具体问题情境连接起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围绕 “核心观点”形成结构化模块,便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顺畅 提取相关知识。这一策略适用于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学习内 容完成之后。

总之,学生多样化学习技能的习得不是一日之功,它是 一个长期的、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发展目标,教育者应始终把 教会学生会学这个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促进学生学习 能力的提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说道:“未 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过程性研究中,笔者愈来愈感到学法研究的重要性。教育者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把握以学 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才能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