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野下的城市社区建设
社会网络视野下的城市社区建设 社会网络理论突破了传统社会学中的个体和宏观结构 的二元对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具解释力的理论范式。本 文试图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加以分析和 阐释,力求在此基础上帮助找到破解社区建设所遇难题的钥 匙。摘 要:
社会网络 , 社区建设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组成的网络中, 通过这些网络我们可以获取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资料和精神 支持。当我们生活在其中时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网络的存在和 它的重要作用,一旦我们走出网络,我们就会感到困难重重。
社会学家很早就对社会网络进行了研究,并产生了许多重要 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探讨社会网络理论不仅具有 很大的理论意义,对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区建设也有着 指导意义。
社会网络的涵义 齐美尔1922年在其《群体联系的网络》一书中首先使用 了“网络”的概念,拉德克利夫.布朗在1940年第一次使用 了“社会网络”的概念,他将社会结构定义为“实际存在的 社会关系网络”。近些年来社会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研 究的理论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采用,但学界对社会 网络的定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纵观这些定义主要从以下两种不同角度出发的:一类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Walk与 Vachon(1977年)将社会网络定义为一套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而借此接触个人能维持某种社会认同,以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物质上的支持与服务和获取新的信息。此类理论常被用来考 察和分析个人如何通过网络获取社会资源和信息,我国学者 多用它来探讨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问题。另一类是从组织的 角度出发,他们认为社会网络是一系列接点(人、群体或组 织)以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如朋友、成员)连接在 一起形成的网状结构。(Ranjay Gulati,1998),这类理论 主要是从节点的特征、节点间的连接关系及状态等方面来探 讨组织发展的动力,预见组织演化的趋势。综合上述学者的 定义: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个体之间通过持续的接触而形成 的亲密的社会关系和结构,这种亲密关系为个体所认同,同 时也是资源流动的重要渠道。我们知道,世界是由无数个体 或群体所结成的关系和网络。这种关系和网络分为两种,一 类是正式的制度化的关系和结构;
第二类就是非正式的亲密 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网络。社会 网络理论打破了传统社会学的个体与宏观结构的二元对立, 给社会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我们分析和研究社会提 供了新的范式。
社会网络的功能 斯宾塞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其发展是从简单结构 到复杂结构,从同质结构到异质结构的过程,结构各部分之间具有不同功能并相互依存。帕森斯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功能 思想,最终创立了社会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结构功能主义理 论。帕森斯研究的主要是正式的制度化的社会结构的功能, 对于涉及非正式结构的社会网络的功能研究却很少,从学者 们对社会网络的定义我们可以初见其功能的端倪,归纳起来 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网络促进社会整合。社会网络为其成员保持 一种持续的联系和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为成员进一步的交 流沟通提供了基础和平台。它支持和帮助网络的成员积极参 与和融入社会,这就使得当正式的制度化关系和结构解体时 社会和组织仍能够正常运转。实际上社会网络是在制度化结 构之外提供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方式,它较之制度化结构 具有更强的整合力,同时也更加具有稳固性。
其次是社会网络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弱势群体是 指那些在通过制度化手段获取资源能力较差的一类人。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是按市场机制加以配置的,由于个体间 的差异使得每个成员在获取资源的能力上各不相同,有的强 一些有的弱一些。社会网络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这主 要表现在社会网络对资源配置不是按个体的能力大小进行 的,它是按照网络成员间的亲密度加以配置的。这就意味着 弱势群体在网络内具有获取资源的同等机会。
再次是社会网络为其成员增加了获取社会资源和信息 的渠道。大多数的社会资源和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所有成员的,这些资源通常是可共享的资源或是非稀缺资源。稀缺 的资源则不可能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公开,稀缺性就意味着 只能会是社会的一部分成员享有。一般情况下,稀缺社会资 源和信息通常只会在群体内沿着社会关系网络逐步向外传 播的。正因为如此社会网络就为网络成员提供了为网络成员 所特有的获取社会资源和信息的渠道。
社会网络的上述功能往往是制度化结构所不具备的,或 者说是制度化结构功能的补充。当制度化结构发生功能紊乱 或失调时,社会网络的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正是基于社会 网络的这些功能和作用,我们在发展和完善制度化结构的同 时也一定要注意对社会网络加以保护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 著名的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社区(共同体)不仅 意味着重新找回已经失去的地方团结形式,它还是促进街道、 城镇和更大范围的地方区域和物质复苏的可行办法。在他看 来,由社区共同体所体现的社会团结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在 工业和现代社会应当加强社区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 当前的城市社区建设就是要恢复或重建过去“单位制”下的 社会网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 体制下社会成员流动很少,许多城市居民终身只在一个单位 从事着同一种工作。这样他们持续接触的也就是单位的同事,在这种持续接触中他们形成了亲密的关系,从而围绕单位构 建了自身的社会网络,我们通常把这些以单位为接触结成社 会网络的居民称为“单位人”。通过这种稳固的社会网络城 市居民不仅获得了所需的物质资料,更是得到了来自社会网 络的精神支持,老、弱、病、残、孕者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
当然这种社会稳定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随着社会的进一 步发展必然要发生变革,即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社会成员的流动不断加剧,很多人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从农 民成为了工人。伴随着企业的破产、重组、改制等,越来越 多的“单位人”开始脱离了单位进入了社会,原先围绕单位 建立起的社会网络也就随之解体,成为了所谓的没人管理也 无人关心和支持的“社会人”。进城打工的农民也脱离了原 有的社会网络而成为“社会人”,这些“社会人”都不约而 同涌入社区,在社区基础上恢复和重建“社会人”的社会网 络是我国当前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社会参与不足,这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城 市在社区的划分过程中单纯从地域角度出发,忽视对居民原 有社会网络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原来是同一个单位或是居委 会的居民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将其划入同一社区,这样有利于 支持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和社区融入,也有利于社区管理。
对于那些新加入社区的居民社区应当经常组织各类活动,帮 助他们在社区内建立起社会网络。在社区基础上恢复和重建居民的社会网络,将“社会人”转变成为“社区人”,不仅 有利于居民获取社会资源和信息,增加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同时也为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综上所述,社会网络关系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稳定器, 同时也是个体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快, 基于血缘(亲戚)关系和业缘(同事)关系所形成的社会网 络开始松动和瓦解,在社区建立起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 网络便成为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单位人”向“社区人” 转变所体现的是社会网络的恢复和重建,社会功能的替代。
当前的城市社区建设既是制度化的建设,同时也是对社会网 络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文建, 宁丰.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 中国社 会出版社,2001. [2] 蒋涛 .我国社会网络研究简评[J].社会科学论坛, 2005,(6). [3] 黄佩. 从网络看社会-以社会结构、组织方式、人 际关系角度切入[J].开放教育研究,2005,(6). [4] 刘军.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J].社会学研究,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