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数学课堂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

加强初中数学课堂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加强初中数学课堂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感觉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有很 多弊端,超负荷的学业压力使一代人变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 压抑甚至泯灭了孩子应用的童心;
机械地记诵使活生生的孩 子整天面对一大堆死记硬背的无用知识,扼杀了孩子与生俱 来的原创力、好奇心,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之所 以要学习数学,一方面是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的需要,另一方 面是数学本身的需要。

事实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 身为教师首先就应该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作为研 究的背景。例如,生活中的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拔高度, 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成为我们引入正数、负数的实际背 景;
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为我们引入方程模型的实际应用。

让学生从实际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 范。如果能够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问题研 究的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课堂 教学搬到生活实践当中,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 起来,让数学教学真正做到从生活实际中来,并到生活实际 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 让学生知道,其实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更能通过实际生活积极主动地去尝试站在数学的角度 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寻求方法去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中的例题和分析由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回答, 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分析并且独立解答问题。

尤其是在学生完成时间性作业时,可以利用这个好机会 来设计情景,让学生多多练习一些实际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学生通过解释现象或寻找实际运用该现 象的途径解决问题性作业;
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 象,即让他们遇到关于这些事实的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 的矛盾;
提出假想,概述问题,并对结论加以检验;
激发学 生比较和对照事实、现象、定则行为,由此引起问题情境;

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与新事实,并独立作出概括;
组织科学 与实际相联系,有时教学科目的材料在训练技巧、复习已学 知识等场合时无法保证造成问题情境,这时就应当利用其它 科目中那些与所学教材有联系的事实或资料,以便创设问题 情境。教师的教育工作,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经验和文化,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培养人、塑造心灵、变革精神世界。在传 授知识的时候,也要讲清知识来自创造、重在应用的道理。

因此,一位优秀教师应该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 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造者。

创造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 其积极应用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教育 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特别是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的创新会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而不再是强迫自己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的主 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的位置要转变,对学生的思维要 撒手,相信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开启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基 本方式:组织科际联系,有时教学科目的材料在训练技巧、 复习已学知识等场合时无法保证造成问题情境,这时就应当 利用其它科目中那些与所学教材有联系的事实或资料,以便 创设问题情境。

二、一堂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拥有浓郁的求知热情,并 有应用到实际的欲望 教学不是简单灌输某种独断的、强制的结论,而更多被 看作是一种“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被看作是传递社会经 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那么,教师不是从事科研就高高在 上,不是有了理论与理念就可以离开课堂,而是必须回到课 堂来,注重课堂开发,让学生广泛接触古今中外的先进技术、 文明思想和文化精华,并陪伴学生生活在课堂中。课堂应当 有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灵性和创造性得到释放,不应强调 以教师为中心并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 精确化,严重束缚了教师、学生创造性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施 展发挥。教师没有发挥他们的“参谋”作用,而只是进行填 鸭式的知识传授。导致教学内容只剩下干巴巴、片面的、单 一的知识,教学也变成了告诉与被告诉两个简单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地参 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实际经历进行 各种启发性引导,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弄懂”“学 会”知识和能力的欲望。比如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 以用熟悉的从不同路径到达同一地点的知识来理解,在不等 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 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 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才算真 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 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以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 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 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 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

三、让压抑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好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哲学意识,从而让学生变 得更为聪明。数学情景教学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更多地观察生活实际问题,从 而做到学有所用。教师为学生的成功学习设计良好的环境, 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情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 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数学教学采取何种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育 的目的,而这又与教学的现状、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密切相关。

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数学教育中忽视创造性 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教学中倡导研究 性学习,引进数学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学模式的变革, 与当前社会对数学教育的需求是一致的。

例如典型的建模思想,是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将遇到 的问题表达成数学表达式,于是就建成了一个数学模型,再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与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并用结果来解释 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 一旦学生熟悉了这种数学思 想并能熟练运用,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大成功。以问 题为载体,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建 模,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等。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成功与失败中获取知识和能力的 培养。

课堂气氛是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好的课堂气氛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 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过程中教师是 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
具备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
具有创造性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身为教师首先要保证做到爱学生,这种爱应该是多方位 的。无论是从生活中还是从学习中,学生的喜好、冷暖教师 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够在实际生 活和学习中帮助学生填补缺陷,由此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 且将闪光点不断放大,积极鼓励学生,不轻易否定,做到恰 当的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让学生切实感受 到来自教师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 更是益友。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能力 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 化,丰富化。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陶冶情操、拓宽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上教师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 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多增设一些适 合学生思考和动手的小问题,尤其是在课本教学中和实践教 学中,通过实际参与和思考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学生苦学习,教师也苦教学,一味 地灌输讲解填鸭,桎梏学生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学 生不爱动脑筋,更不能发挥创造。

从前的应试教育可以说是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 展,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无限的延展,更不能发挥充分的 想象力。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教材中多设计一些“学一学”“做一做”的内容,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用生 活中的实际物品与教材巧妙地结合着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对 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通 过观察和实际动手参与,更能让学生观察到数学中存在的一 些问题,从而向教师提问,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 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了课程标准的 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 象出实物形状。”就目前看,学生的教材充分站在了学生的 角度,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字以及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 趣,让教学教材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 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利 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课堂,不再 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 灵感得到激发,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永久探究的过程,在新 课程的教育下,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建立了良 好的师生关系,这使得学生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习 中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 能力。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并为学生向更高 层次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结合实际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有太多涉及到数学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点之所在。数学学习 中是存在很多乐趣的,尤其是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倘若能做到这些,定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 数学的乐趣,由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多多参加实践 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将教材与实际生活问题巧妙地 结合起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使其成为了整个学习实践 过程中的主导者,由此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类似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强化了其乐观向上排除万难的体验感悟,久而久之, 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和 增强。如在设计《测量校园中旗杆和树木的高度》这一节课 时,首先要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设计出可行的测量 方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优化方案,并评选 推广有价值的设计方案在全班交流,再对自己的方案设计进 行讲解讨论验证。这一过程对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培养其对 身边出现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都 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初中数学的内容,从前过分强调了数学的科学性和 逻辑性,忽视了数学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数学,首先 要从实际生活中进行问题的引入,强调数学的实践性和探究 性。例如投资预算、人口控制、生产规划、资源利用、交通 运输等都蕴含数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可以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求解;
其次,数据概率类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涉及的 内容可包括:抽奖中奖、购房分期付款等,锻炼学生收集整 理的能力,并对数据分析预测等;
再次,生活中很多最优化 问题都能运用到函数知识,如投资计划、自小投入成本、最 大利润利益等。几何三角类知识广泛用于航行、建筑、测量 等。

总之,书本理论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学习二者是相辅相 成的。理论联系实际,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并不是 说要回到老路上去。我们看中书本理论的学习,同时强调书 本理论的学习只有服务于生活实际时,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 义的,才是可取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充分的肯定 了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施福涛.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 教学与 管理,2003(8). [2]张丽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2004. [3]林志成.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J]. 中学教 研(数学),2005(5). [4]李彦会.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J]. 教育教学论坛2011.4. [5]徐黎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