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分析及编制原则的探讨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分析及编制原则的探讨 摘要:教材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核心载体,教 材建设是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环节。通过对近期 出版的中学生心理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的发展存在良好 的态势,但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拍脑门”现象普 遍、教材内容缺乏可操作性、教材发展缺乏连续性等。针对 这些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中学生心理教材的编制要点:教材编制要首先确立严密的教育逻辑、教材内容确定要有严 格的标准、教材发展要表现出明确的连续性。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段,这种关键性不 仅表现在他们要面临中考、高考等人生转折;
还表现在它是 中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定型、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间 节点。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心理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也是中学生获得心理常识、心理调适技能、积极人生 体验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中学生心理课程的核心载体,它在 一定程度上标示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水 平。因此,加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分析,并在分析 的基础上确立心理教材的编制要点及编写要求,对于促进心 理课程的专业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发展,推动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制现状为全面系统的认识中学生心理教材的发展现状,现将近 年来心理学专业人士编写的教材进行的系统分析,从教材的 数量、教材的教育目标、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发展等几个方 面探索中学生心理教材发展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出版数量 从教材的出版数量来看,2008-2012年公开出版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50本,其中2008年出版4本,2009年7本,2010 年11本,2011年13本,2012年16本。从教材出版的数量来看, 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教材数量的逐年上升体现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 育的不断深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受到社会、学校、教 育者、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重视。从社会的角度看,国家 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 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 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 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 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等。”课程的开设无疑对教材的编 制提出了要求,加速了中学生心理教育教材的编制进程,促 进了中学生心理教育教材数量的激增;
从学校的角度讲,加 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关键环 节之一,这也是学校逐渐重视心理教育教材开发的重要因 素;
从教育者、学生、学生家长的角度讲,也基本上实现了 由只注重分数向注重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转变。1.2教材内容 从教材内容来看,各种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差异很大, 每种教材中确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可能完全不同,即使相 同的主题也可能存在不同界定。按照每部教材中各个相同或 者相似主题出现的频率可以概括出中学心理教材的几项基 本内容。见表1。
表150本教材涉及的各主题分布下载原表 表150本教材涉及的各主题分布 整体上讲,中学生心理教材的内容是越来越丰富的,早 期的教材中主要以前五种主题为主,依次是:自我意识、人 际交往、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和环境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新的心理问题的出现,新近的教材逐步纳入的一些新的教 学主题,如生涯规划、恋爱心理、性心理、网络心理和危机 干预等;
最近的一些教材中出现了生命教育、审美教育、幸 福感、生涯规划等主题。
1.3教材的发展状况 从教材的发展来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材的发展都应该 是螺旋上升的,一本教材的成熟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
心理教材的发展也应该如此,因此教材的前后连续状况也是 考察心理教材发展状态的重要标准,50本教材中,修订4次 以上6本,修订2次10本,无修订18本,全新版16本。可见, 中学生心理教材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很多教材是只出版过 一版,以后再无任何内容上的更新和发展;
还有一些教材是新近出版,并且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教材是在哪一版教材的 基础上发展而来,还有一些教材只经过一些非常简单的更新, 例如只是对出版人员顺序进行了修改。而这50本教材中只有 6本是在以前的教材基础上不断发展、逐渐积累而来。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存在的问题 2.1教材编制中的“拍脑门”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虽然很快,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 所以这其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最经常出现的问 题就是在教材的编制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拍脑门”现象。出 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心理 教育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与数学、物理之类的课程不同, 心理教育课程是一种体验性的课程,就像《纲要》中所言: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 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 格积极健康发展……”。心理教育课程的这种特性很容易将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制导向“拍脑门”的决策方式。这种 决策方式表现主要有两种体现: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 编制一定要以一种或几种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要有清晰 的指导理念,而很多教材根本无法体现出明显心理学指导理 论或心理教育理念,这就导致心理学教材缺乏连续性和发展 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表现为心理健康课程对于中学生一种 心理品质的培养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是一种自然的、 无序的展开状态。第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的编制缺乏严密的心理健康教育逻辑,主要表现如缺乏对教育目标如何确 定、教材内容如何选择、学生的发展如何评估等深入思考。
这就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目标缺乏连续性和阶段性、 教材内容随意更换、教学效果无法评估的状况。
2.2教材内容的确定缺乏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材内容 中必须要有心理学科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统领其他内容。同 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又是一门体验性课程,知识教学只是 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次要目标,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 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在教材编制 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正是由于心理健康课程的这种特点,导致现阶段中学生 心理教育教材出现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倾向是教材内容理 论性过强,另一种是完全以活动体验为主。如果教材内容理 论性过强,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繁多晦涩,又会挫伤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如果中学心理 健康教育教材过分注重体验活动,表面上看,学生一节课都 在做各种心理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非常高,但是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这种状况,那就是学生高高 兴兴的上完一节课,课一结束并不知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因此,教材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很多教材极易出现的问题。
2.3教材的发展和更新缺乏连续性 由于一些教材在编制过程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缺乏成 熟的心理教育逻辑、缺乏长远的构想。这就导致近期的中学 心理学教材在可持续发展上存在巨大的困难。具体体现就是, 一些教材出版之后不再更新,一些教材在修订之后会出现全 盘推翻前一版教材内容的现象。这种状况在任何一门学科教 材制定的过程中都是不可能出现。总所周知,人的心理发展 是存在客观规律的,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心 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心理教育教材的发展也应该符合 这种客观规律。从这个角度讲,人心理发展的内容是可以确 定的,并且具有连续性;
因此心理教育教材的教育主题基本 上应该是可以固定下来,并在不同学段上表现出连续性和阶 段性的特点。但是,现存的教材则一方面存在很多缺乏连续 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就是教材的更新换代可以完全没有内在 联系,另一方面,不能很好的表现出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一 个教学内容小学可以用、中学教材中还会出现、有的甚至会 出现在大学生的教材中。人的心理发展具有时代性,人类需 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有关人类心理的科学知识 也会越来越丰富,反映到心理学教材上就是教材需要不断的 更新,但是,心理发展的这种时代性周期的相当长的,这也 决定了心理教材的变化不可能对前一本教材的颠覆性变化, 其更新进程也应该是螺旋形上升的局部变化。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制原则 3.1教材的制定应该有严密的逻辑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中学心理教材在编制之 前缺乏严密的逻辑极易导致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材内容 的选择上、教材的发展出现“拍脑门”现象。因此,心理健 康教育教材的制定应该有非常严密的教育逻辑。这种逻辑体 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从教材编制的总体上考虑,应该以根 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基础确定的教学目标为逻辑起 点;
以在一种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严格的筛选原则确立 教材内容为过程;
以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客观评估和教材发展 的长期构想为终点的完整过程。其次,从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教材的教育目标应该以基础品质培养为逻辑起点、品质发展 为过程、以追求卓越为终点。以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的确立为例,可以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三级,基 础阶段(高一)的主要目标是学生心理调适技能(能力)和相 关情绪体验(自信)的获得;
发展阶段(高二)的主要目标是社 会交往能力(联结)和相关体验(品质)的获得;
卓越阶段的主 要目标是学生人生观(灵性)和相关体验(关爱与同情)的获 得。再次,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学 生心理发展规律为逻辑起点,以通过严格的原则筛选教材内 容为过程,以教材的可持续发展为终点。最后,在教材的可 持续发展上,以教材核心内容不变为起点,以教材内容的逐 渐丰富和结构形式的多样化为过程,以教材的适教性和易学性为终点。
3.2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有严格的标准 为了避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确定过程中的 随意性,教材内容的确定应该先确立严格的标准。第一,心 理教育教材应该兼顾教材内容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目标不是培养心理学的专门人才,而是以帮助中 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 心理品质等为目的。因此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兴趣, 注重对中学生综合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材内容的确立都应该是以心 理学科学理论为依托的体验性材料。第二,心理教育教材应 注重核心内容的稳定性。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中 学心理教育的主题已经基本成熟,教材在编写时所包含的主 要内容也可以以其为依据,出现在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应该包 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情绪情感、环境适应等 主题。对于这些主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多样化的特点,但这 种多样化并非无原则的多样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 接受性。第三,心理教育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意表现形式的 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以讲授为主 的学科的教学,因为它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 识,而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活 动中懂得认识与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进而能够主动 地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因此,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情境和学生特点,精心选择或综合多种多样的教学组 织形式或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活动体验相结 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交流 等学生自我教育互助教育相结合,力求以多元化的形式达到 学习目标。
3.3教材的发展应该体出累积性和时代性 人类知识越来越丰富,知识总量也不断扩充反映到教材 编写上,教材越编越厚,这是当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 写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就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删减精简和补充,这就要求在完整性的前提下兼顾时代性。
具体来说,在横向针对性方面,教材内容组织上应该符合学 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应尽可能 全面包括中学生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有针对 性地解决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将会面临的不同心理困惑和 问题;
而在纵向发展性方面,教材内容又应具有时代性,心 理健康教育教材应该包含丰富的现实生活有趣的学习素材, 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的素材作为学习的材 料,突出心理学与真实生活现实社会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教材的内容应 该不断地吸纳和补充此类知识,比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审美心理以及在竞争合作和追求成功中的心理变化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