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视角下的大学生公务员热的原因分析
社会阶层视角下的大学生公务员热的原因分析 公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指依 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的工 作人员。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演变与各 级社会管理者的产生方式 (一)中国社会的大洗牌(1949-1956) 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 在大陆逐渐推行民主革命(当时西藏除外。西藏于1959年实 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生产关系。包括消灭地主与买办、 限制与引导民族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开始由市场经济转型计划经济。这一时期,一方面,农 村的土地改革使众多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分到了属于自己 的土地,同时,免除了解放前贫雇农对地主所负的债务(但 不包括私人在商业领域的债务关系)。农民翻身做了国家的 主人,社会地位上升。另一方面,旧社会的地主田产、买办 的资本被没收,他们成为专政的对象,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工农、革命者大体是向上流动的,地主、买办普遍是向下流 动的。这一时期的各级社会管理者主要有上级任命,支持新 政权的人会得到重用。
(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确立(1956-1966) 大跃进的失败,使城市无法承受涌入的庞大数量的人口, 政府开始在城市裁员。国家推行户籍制度,对城市户籍人口的粮油等日用品进行按人定量供给,生活有保障;而农村人 除须向城市居民供应粮食,还要自行解决口粮问题,生活较 无保障。在户籍制度的隔离下,农村人很难实现城市流动, 除非通过考学、参军或城市招工等极少数渠道可以向城市流 动。这一时期,各级社会管理者主要有上级委任,政治立场 坚定者往往会被重用。
(三)社会流动混乱的十年(1966-1976) 文革十年,中国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政治化。一 些人在运动中被打倒,一些人在运动中发迹。农村人进城的 机会更少,城市人大量向农村倒流。高考被废止,改为由推 荐上大学,这实际上给了领导干部以方便,他们多推荐自己 的子女,能上大学的大多为干部子女,普通工农少有机会实 现向上社会流动。这一时期,政治生活较为混乱。一个人能 否被重用取决他(或她)跟谁站队,个人才能居于次要地位。
(四)社会分化流动趋于正常(1976-1992) 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十年动乱结束。尤其是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量以往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界定各阶 层的标准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经济利益上的差别。期间, 有不少人(包括社会管理者与在职事业单位人员)都停薪留 职或直接辞职下海经商。同时,国家提出尊重知识与人才, 1977年起恢复了高考,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特别是给那些处于社会底层而又乐于奋斗的人提供了一个 阶层由低向高流动的机会。社会管理者的选拔标准从以前主要看政治上是否合格到德才并重。
(五)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1992年至今) 1992年,邓小平南巡,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理论,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体来讲,户 籍、出身等先赋性因素自此对个人向上社会流动不再如以往 那样起决定性作用,后天因素开始变得重要起来,如一个出 身底层的人可以通过勤劳而致富,成为社会地位较高者。正 因如此,社会阶层分化加快,各阶层的职业地位发生了不同 程度的变化,逐渐形成有十大阶层组成的社会,有的学者将 其称为现代社会结构的雏形。根据各自所掌握的社会资源 (权力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多寡,社会十大阶层 依次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 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产 业工人、农业劳动者、无业失业者。
二、大学生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分析 (一)公务员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较高 当今的中国社会,若按阶层划分,可分为十大类。第一 类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属于体制内核心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他们不占用生产资料却可凭其手中握有的组织资源(权力) 控制或支配生产资料。第二类是职业经理人员,属于体制内 边缘部门或者体制外中高层管理,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但能 够控制或支配生产资料。第三类是私营企业主,属于体制外 的高层管理,他们凭借手中占有的生产资料来雇佣他人。第四类是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其凭借各 自掌握的文化资源(专长与各种执业资格证书)自雇或受雇 于他人。第五类是办事人员,属于被管理者或低层管理者, 他们掌握着一定量的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权力资源)。第 六类是个体工商户,属于体制外。他们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 自雇或雇佣他人,拥有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第七类是商业服 务业员工,其不占有生产资料,拥有少量的文化资源或权力 资源(当为低级管理人员是拥有少量的权力资源)。第八类 是产业工人,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受雇,拥有少量文化资 源或权力资源(当为低级管理人员是拥有少量的权力资源)。
第九类为农业劳动者,他们占有少量生产资料或不占生产资 料,自雇或受雇,拥有少量经济资源。由于气候及农产品价 格的变化与不稳定性,其收入较为不稳定。第十类是城乡无 业者、失业者、半失业者,他们中除了少部分人能得到及其 有限社会救济,其余的人几乎是赤贫、一无所有,属于社会 最底层。
公务员属于上述阶层分类中的第一类或第五类。具体而 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属于高级公务员,他们管理着整个国 家,拥有实权,能够控制与调配绝大部分社会资源。公务员 中的办事员属于低级公务员,他们主要负责将国家政策法规 在基层落到实处或执行一些其他的事务性工作,拥有一定实 权。公务员对在我国是一种比较体面地职业,他们能够赢得 社会的普遍尊重,其社会地位较高。正因如此,“学而优则仕”国人普遍认同,这也就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来竞争公务员 岗位。
(二)公务员在工作稳定性、福利待遇、养老保障方面 优于大部分其他社会阶层 公务员职业稳定,只要不犯特别大的错误基本不会被解 雇,不用担心失业,而非公务员阶层存在着破产或失业的风 险。且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处于激烈 的变动之中,普通人的职业岗位更替较为频繁。然公务员不 论何时,其工作都很稳定,只要国家存在,就会有公务员岗 位的硬性需求,其被誉为“铁饭碗”。公务员的工资一般不 是特别高但福利超优厚,往往福利是正式工资的若干倍(其 报酬大多以非工资性收入表现出来,如福利收入。这样可以 减少或避开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额度,公务员实际受益)。况 且,普通工薪阶层需要将自己月收入的25%—40%拿出来交五 险一金,而公务员在工资占自己总收入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只 需缴纳自己月工资收入的8%作为五险一金。与非公务员工薪 阶层相比,公务员只需交少量的养老金,待退休后依然能享 受很好社会保障。其工资福利是由国家财政财政担保,不用 担心工资福利发不出。而其他社会阶层的收入和其效益息息 相关,如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取决于其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普通工薪族的收入有赖于其已完成工作的质与量。由此可见, 与其他大部分社会阶层相比,公务员的社会地位高(国家与 社会管理者)或较高(基层办事员)是毋庸置疑的。(三)我国公务员选拔机制相对公平透明 自2006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是我国公务员队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里程 碑。其第十六章之第九十六条规定: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参 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程序进行公开招聘。公务员考录机制公开 透明,其努力打破身份及地位限制,除一些特殊的职位外, 不会有门第、性别、身高、婚姻状况等方面的要求。一个人 只要贤能,就有机会被录用。毕竟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确实需要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现行产业结构的矛盾 自1999年起,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始实行扩招政策, 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这受到了国民的广泛好评与普遍欢迎。
高校扩招,一方面使得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来自底层青年受 教育机会增加,增强了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能力与机会。高 考这条向上流动通道的扩容与畅通,让处于社会底层且乐于 奋斗有上进心的人看到了一丝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这有助 于缓解阶层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特 别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他们背后的整个家庭几乎是节 衣缩食、倾其所有甚至是负债供其上大学,希望借此来改变 自己及家庭的命运,摆脱社会底层。然我国现阶段依然存在 着占比很高的主要由密集的体力劳动支撑的产业,其报酬甚 微,一般由社底层从事。
三、缓解大学生公务员热的对策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内,大学生公务员热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现阶段很多产业处于全球产业分工链的低端,其附加值 较低,主要由社会底层从事。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愿从 事这样的工作,从而倒逼他们去考公务员,然公务员能吸纳 的就业人数毕竟有限,产业才是吸纳就业人群的主要阵地。
这就对我国的产业升级提出来现实的要求,产业升级将会创 造众多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公务员与非公务员的待遇同样 优厚,如此一来,大学生也就不必千军万马地挤公务员考试 的独木桥。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 张娟娟.社会保障对就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D].山东大学,2012. [2] 栗静.我国大学生“公务员报考热”现象的成因及 其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3] 徐秋梅.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现状解析[J].中国集体 经济,2008(15). [4] 万兵,余家富.“公务员热”之我见[J].才智,2008 (22). [5]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4. [6] 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M].南昌:江西高 校出版社,2011.[7] 亚当·斯密.国富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8] 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M].北 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