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服务管理_民族学生安全教育与服务管理对策

民族学生安全教育与服务管理对策

民族学生安全教育与服务管理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 对少数民族教育更为关注,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 支持力度,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已成为国家教育的一大重点。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各高校的民族学生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比也都呈现出不断上 升的趋势。通过对省内4所高校调研,公立大学民族学生约 占全校总人数的1.5%,独立学院民族学生约占全校总人数的 1%,民族学生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族学生自 身特殊性,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 强内地民族学生的安全教育及服务管理自然也就成为高校 教育管理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学术安全;教育管理;服务管 理 1内地民族学生情况调查 结合高校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4所不同类型的 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高校民族学生关注的3大类15个 问题,每所高校100份调查问卷,通过对400份调查问卷的整 理分析,有宗教信仰的36份,约占民族学生的1%;民族情感、 民族意识强烈的348份,占87%;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需贷 款读书的253份,占63%,民族贫困学生52份,占13%;与大多 数同学能和睦相处的126份,占31.5%,喜欢独处、有心事 不愿吐露、时常感到困惑的62份,占15.5%;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对民族学生关注度高,教职工、辅导员关心、关爱民族学 生的56份,14%;对自己所在学校服务民族学生方面满意的 113份,占28%。通过问卷调查反应出,当前高校民族学生的 安全教育和服务管理,与民族学生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了解掌握不 够;在提高民族学生学习、社交和就业能力方面缺少相应的 办法;增强民族学生的服务针对性,在服务管理民族学生的 措施还有待提高。

2内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表现 一是生活习惯差别明显。由于从小生长环境不同,他们 的生活习惯与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饮食习惯上,进餐场 所有要求,如回族学生必须是清真档口或者清真餐馆;日常 服饰上,民族学生喜欢用代表自己民族信仰的饰品或服装, 包括一些脸谱、图腾之类装饰自己的寝室;卫生习惯上,不 爱洗澡、洗衣服,不爱讲卫生,从小的生长环境决定了这些 生活习惯,他们大部分住在边远地区,条件落后,家庭贫困。

二是语言文化相对落后。民族地区受教育条件的影响,民族 学生从小学习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较差,所受的教育与其他 学生相差很远,由于享受民族政策加分,进入大学学习,部 分学科基础薄弱,尤其反应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 等公共必修课上,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 力范围,使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导致成绩不理想。三 是社交关系不够融洽。民族学生天性纯朴、热情、豪放,与人相处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受到原生环境和自身民族文化的 影响,与汉族学生语言、文化、信仰差异明显,不能融入以 汉族为主的大学生活中,更喜欢与自己同一民族的同学在一 起,形成他们固有的生活、交际圈。双方由于接触少,互不 了解,差异感明显,彼此交流困难。四是宗教信仰虔诚笃信。

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宗教信仰。如藏族学生信仰佛教, 新疆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有些民族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也 有自己本民族虔诚膜拜的图腾。不同民族每年都有自己的重 大节日,在不同节日他们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隆重庆祝。

3高校民族学生安全教育及服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是生活习惯差异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民族学生自 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当进入一个全新 的大学校园学习,远离父母及亲朋好友,远离自己原来熟悉 的生活环境。环境的陌生及语言的不适应等现状很容易让初 来乍到的学生产生孤独寂寞感,加之,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经 济条件和教育条件落后的偏远山区,与其他学生的生活消费 相比,自尊与自卑情绪矛盾交织,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 决,会导致学生产生诸如性格抑郁、情绪暴躁、敏感多疑等 心理问题。二是语言文化差异容易导致同学间矛盾冲突。民 族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从小受本民族 语言文化熏陶,民族风俗根深蒂固,根植于心,不易更改并 不允许受到侵犯。而大学生来自天南地北,不同民族,有着 不同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生活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矛盾。加之,大部分民族学生来自为偏远地区,无论教 育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比较落后,这种客观条件导致他们知 识基础不牢固,知识结构不合理。进入大学后,尽管十分努 力,仍与其他地区学生差距较大,也会成为同学间矛盾的焦 点。三是强烈的民族情感容易产生小团体现象。大学校园中, 内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维护本民族荣誉的心理十分强 烈,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地位等问题十 分敏感,这种自我民族情感又希望得到广大师生的理解与尊 重。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民族学生还是喜欢与本民族的同学 交往,形成自己的交际圈,尤其是大一新生中这种现象格外 突出,总认为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文化习俗更容易交流,理解;
语言障碍、习俗障碍、学业成绩差距等的影响使他们不愿与 其他同学交往。民族学生的这种观念使得他们在日常学习生 活中交际圈比较固定,人数及范围极为有限,小团体现象非 常严重。四是特殊的经济条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民族地区 受地理、观念等条件的影响,大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尤其 是民族学生中的贫困生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家庭的贫困现状 与高校的高学费,使他们背负了很大的经济负担。由于知识 基础不好,获得各种奖学金的机会也不多,这也丧失了部分 经济来源。相形之下,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学生相比,贫困 民族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形成一种消极情绪,严 重的还会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实际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会 影响到高校的安定。4加强民族学生安全教育与服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内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潜 移默化地使他们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保留着自己民 族的习俗,不能完全融入到大学生活。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 一特殊群体,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教育服务管理。

4.1加强教育,正面引导,帮助民族学生树立健康的思 想意识 培养和造就合格的民族学生,眼光还要放在教育上,认 清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 要正确引导民族学生迈好大学第一步。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等 时机,对新入学的民族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引导新生了解学 校民族政策,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提高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 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对民族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指 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做好大学计划。二要充分发挥 民族学生的特长。民族学生大多擅长舞蹈、唱歌,要为他们 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在民族传统节日,要为他们组织 晚会,让他们身着民族服饰,走上舞台,用自己最好的汉语 歌颂党、歌颂祖国、讴歌母校、赞颂老师;要积极组织少数 民族学生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 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要注重 培养和选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要鼓励民族学生追求上进, 引导他们自觉融入到社会、融入到集体,从培养民族学生干 部入手,使表现出色的民族学生进入团学组织,注重在团组织和学生会中培养民族学生干部,合理地发挥民族学生骨干 的作用,让他们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发展;搞好民族学 生入党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和最新成果武装民族学生,提 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四要积极做好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和疏导工作。由于民族学生特殊性格特点和交际范围,易产 生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一定要注意观察民族学生的动 态,关注其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学生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宣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

4.2科学管理,整合资源,为民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 环境 搞好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需要高校师生齐抓共管、群策 群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民族学生教育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 工作,推动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更加扎实更加完善的方 向发展。一要提高教职工对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认知。教 职工首先应主动学习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引导并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避免出现无意识 侵犯民族学生的传统习俗而引起冲突的现象。二要提高辅导 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与民 族学生联系最为密切,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与管理水平,对 做好民族学生工作意义重大,辅导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 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了解掌握民族 政策、宗教信仰相关内容,提高管理民族学生的技巧与能力。

三要建立民族学生档案。做好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从“细”处着眼,要充分认清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为民族 学生建立单独档案,针对个体差异分别做好工作,切实激发 热情,正确引导。

4.3精心组织,搞好服务,切实解决民族学生的实际困 难 全方位真诚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解决 其实际困难是做好民族学生服务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一要尊 重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方面,尊重民族学生的文化传 统和饮食习惯,经常听取少数民族学生对伙食的意见和建议, 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要求。住宿方面,合理安排民族学 生与汉族学生混合居住、合作交流,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 友谊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培养。民俗方面,尊重他们的风 俗习惯,维护民族自尊心,遇到重要的民族节日,要为其举 办相关活动,让他们身着盛装,欢度节日,体会浓浓乡情。

二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民族贫困学生工作。针对民族贫困学 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做好各种奖、助、贷、免、减等工作, 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相应资助,减少他们 后顾之忧;积极联系热心人士、热心企业,为民族学生争取 更多的专项资助基金;勤工助学岗位尽量向民族贫困学生倾 斜。三要提高民族学生学习与就业能力水平。民族学生受特 定教育条件的局限,文化基础薄弱,学校要组织汉族学生与 民族学生结对子,互帮互学;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语言交流能力;针对就业困难的实际,学校要重点关注、优先推荐,提高帮扶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制定切 实可行的求职计划,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