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共5篇)_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

精选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共5篇)

精选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共5篇) 第1篇: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 与临床药学的发展态势相比,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相对滞后,尚处于起 步阶段,但是新时期临床中药的应用得到了极大推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无疑 促进了临床中药学的快速发展。正因为当前临床中药学发展尚处于起步状态,更 有必要对临床中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1临床中药学的特点 基于学科比教学的角度来看,临床中药学具有下面的显著特点:(1) 以满足中医临床用药需求为主要目的。临床中药学严格按照中医临床的实际需求 与用药规律,对有关中药学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将中药学的研究成果作为指导, 促使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及优化。(2)从两个角度出发。临床中药学研 究不仅可以从中医临床用药的角度出发,同时也可以从重要研究的角度出发,但 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要进行中医学与中药学相结合、临床研究与实验研 究相结合方面的工作,最终达到提升用药安全的目的。(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 导。应按照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中医的基本内涵与规律,关注脏 腑经络病理,将临床疗效作为检验标准的重点,辨证论治。

2临床中药学全方位发展途径 2.1加大学科间的协作互补 临床中药学要想发展,与中医临床各科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需要中 医临床各科的发展为其提供支持,同时与中药各分支科学及基础学科的发展也是 分不开的,例如药理、制剂及药化等,都需要当代高新科技手段为其提供支持。

所以,临床中药学必须在研究手段方面加大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力度,起点一定要 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2.2将中医学与中药学、临床需要相结合 中药学科建设应该时刻注意中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指导,同时积极与 中医临床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临床实际需要提供服务,切实提升临床医疗的水平与疗效。如果没有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作为指导,与中医临床需要相分离,那么就 成了搞“纯中药”,这种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因此,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何药物研究都要和基本医学理论以及临床需要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应用依据,体现出实际应用的价值。

2.3促进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 不管到何时,传统中医药学主体内核都要保持,并不断深化认识,这 样才能对现代化的临床中药学进行发展。临床中药学是一种现代学科,它以传统 中医药学为主体,坚持传统中医药学主体的科学内核,随着该学科的快速发展,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结合,以保持中医药学主体科学内核为 基础,更好的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研究,不断深化传统中药学认识,使现代化临 床中药学得到快速发展。

2.4注意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 临床中药学直接根植于中医临床,将药学研究作为重要支撑,不仅要 有实验研究的基地,同时还要具备临床研究的基地,只有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 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优化量效、常要特用,更好的将现代学科的价值体现出 来。只有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才能使实验微观研究和临床宏观疗效 观察更好的实现互补。

3临床中药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临床中药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当前已经发展成了独立的 新兴学科,建设临床中药学的关键点主要在于中医学和中药学相结合、传统研究 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应明确临 床中药学学科建设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3.1学科体系结构 3.1.1学科学术体系 临床中药学的目标是“合理、科学、安全用药”,将单味中药、复方中 药的药理与应用、各系统用药规律作为主要研究核心,促进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的结合,将药物化学、生药学及药理学等作为研究的基础,形成一个全面的学科 学术体系。3.1.2学科工作体系 工作体系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其一,学术思想体系,包括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相关的方法和理论;
其二,人才培养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出学生、专家 及研究人员;
其三,研究机构体系,涉及到文献理论研究室、专类实验室及临床 研究基地等。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应结合临床中药学的特点,将临床研 究基地建设好,这是现阶段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急需加强的地方。

3.2与中药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基础学科包括生药学、药理学及药物化学等,临床中药学的基础主要 是上述学科和方剂学。策杖和支撑则为炮制学、制剂学及调剂学。

结语:
综上,临床中药学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新兴学科,其建设发展任务十 分艰巨,学科建设的内容与领域也非常多。要想将临床中药学建设和发展好,关 键在于坚持医药结合,积极促进中药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的 结合以及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合等多项工作。本文是笔者个人对临床中药学 发展相关问题的看法,其意在抛砖引玉,可能存在不周之处,希望与大家在未来 的学科发展及相关研究中不断完善该学科,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作者:傅姗姗 第2篇: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培养特定职业高 层次创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着高校的办学实 力,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国内外各高校目前都在 努力探索如何能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特色人才模式。当前高等院校都 面临着同类院校不断增多、招生数量大量增加、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的状况,高 校之间如果优势与特色体现的不突出,极易造成“千校一面”,培养的学生变为“万 人一面”,特别是以中医药办学为主的、规模相对不是很大的、专业辐射面相对 较窄的专科学校,在办学实力方面将失去竞争优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中药学 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培养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为目标的传统研究 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滿足中药行业现代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白。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培养模式与历 史经验,如何更好地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仍存在许多需要研讨 与探索的领域。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以培养 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研究生教 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1修订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国内各用人单位和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调研,全面了解21世纪中 药学科学和中药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导向,选派相关人员分别深入 广东、天津、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吉林等地走访、调研、搜集社会 人才需求信息。在明确目标、充分调研、凝炼特色、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人 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新的培养方案注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形 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2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坚持以“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生产能力和 科研能力。按“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评价-临床中药学服务”总体体系设计体现 “宽口径、多层次、多模块”的原则,根据人才需求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
具体课 程设置体现“高、新、精、现”原则,反映新知识、新科技、新成果。前期以加强 公共基础教育为主,后期按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个性化培养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 [1-3]。新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2.1立德树人、德育先行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德育教育应围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医 药文化开展进行,在传承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坚定中医药信念,“德”字为先,加强 公德信念、提升道德意识[4];
开展义务支教、“中医中药龙江行”宣传等各种形式 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
构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 育的心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

2.2自主学习、激发兴趣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自我发展需求的学业生涯规划, 遵循自我选择,定位專业学习的突破口。教师根据中药学专业和中药产业发展现 状和趋势设定讨论主题,将学生分为5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指导学生进行高校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成 绩、人文素质、实习实践与效果、三创活动与成果等6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完善 学生的价值观,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改善以讲教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式,缩短硬 性的课堂教学学时,“解放”学生,使之能遵循自我兴趣需求进行个性发展。

2.3动手实践、开拓思路 鼓励学生申报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创新思维 寻求平台,使学生初步形成科研意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 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的中药新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实验课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使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不低于1∶1,实验的 设置也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可适当调整在理论课中出现。

规划专门的时间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的应用性思维。

2.4突出自我、张扬个性 选修课设置科学思维训练模块、实践能力训练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 择,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同时扩大选修课课程涉及的范畴、数量,特别是 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让学生体会大背景下科技发展的力量,结合自身寻求 突破。

3改革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 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水平,培 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熟练、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 实践性强的中药学人才。

3.1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进行设计性实验 实践以理论为基础,创新以实践为平台。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 为主已延续多年,应彻底动摇其霸主地位,增加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 实验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理论课中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整合个别 实验,形成综合性思维。

3.2以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生产、科研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中药学类专业实习分为两部分:一是科研实习,为学生配备实习导师, 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及创新思维,增强实验动手能力, 为中药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是生产实习,学生到医药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 践,由实习单位指定生产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对生 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加强了解,为学生从事中药学生产、质量评价等工作打下基 础。

3.3建立综合性实践组织管理与质量监控、考核制度 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全面实 施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体 系就是把原有定型的、较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形成一整套可直 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研究生实践实验进程与效果的操作系统,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 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

强化生产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考核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线。一是专业 课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与生产实习;
二是生产实习考核以学生出勤率、实习报 告完成质量、带教教师考评作为依据;
三是科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论文质量与 答辩情况;
四是毕业设计和论文是否有创新,是否被公开发表、是否有新的创建。

同时制定其各项考核标准,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4改革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与进修机会、鼓励教学立项与研究、开展教学比 赛与观摩等形式,积极构建教学交流与学习平台,促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 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1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取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研 究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2搭建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平台,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 推进研究性教学,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4.3推广应用多媒体 积极推广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力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 制、开发和推广使用。为进一步整合与更新教学内容,应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评 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水平和教学效果。

5探索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模式改革 科学合理地改进具有创新性的、富有活力的考核模式,有利于造就建 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创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考试的改革不仅仅局限在考试形式上,更重要的 是通过它能够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 革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行 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1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 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单独的管理与考核办法,并以目标管理 为手段进行要求和评价,采取课堂讲授、讨论、论文写作、实验、实习相结合的 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

5.1.1构建突出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药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多样化程度高,需结合课程特性改革创新,为不同课程灵活 匹配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考试方式,探索形成多维立体的考试模式,可综合参考传 统闭卷考试、开卷测试、现场面试、分组测验、课程论文等形式,从而改变“一 次闭卷考試统天下”的局面。考评体系应立足于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将考 评贯穿于学业课程开设的始终,使学生在平时就能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进 程有节奏有层次,也变向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答水平。例如:由指 导教师指导的小组作业,社会实践等评价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还能充分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发展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相促进,为培养 新型高素质综合人才提供了强大的考评保障。

5.1.2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开放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命题的方式及角度决定了考试的导向,命题时应该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控制题量及命题难 度、确保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增加能体现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测试,提升命题的 含金量,提高创新性、能力性、开放性命题的比例,脱离考试靠死记硬背过关的 旧模式,在试卷中多设开放性无标准答案的试题,鼓励有创新、有新意的答卷, 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将社会实践效果作为评 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学以活用的综合素质,鼓励创新精神。

5.1.3逐渐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建立全程监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更新 “一卷定输赢”的局面,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认定应该扩大时间维度,成绩应分散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倡导学业教学全程考试,并适当提升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 认定中的比例,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围绕不同课程在各教学阶段的特点,综合 应用随堂小测验、课堂分组讨论、小组课外作业、综合性论文的形式,及时获得 反馈信息,充分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调整教学指导方式,提 高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的接受度。

5.1.4完善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具有进取精神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高效规 范的评价管理制度是保证课程评价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立完善对 应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19]。常规管理必须要严格执行,使考试管理工作有法可 依,有章可循,同时,必须配合反馈改革机制和评价奖励体系来进行,以达到与 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作用。

5.2探索模块式考核模式 专业技能实践考核依据学生参与的科研、生产实践不同而采取相应的 模块式考核方式。

5.2.1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模块考核模式适用于参加了中药炮制、有效 成分提取、制剂成型工艺及质量检验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岗位实践的研 究生。

考核常见中药饮片及中药固体、液体剂型的生产理论、生产流程与各 岗位标准操作规范(SOP)。

质量检验评价、新药及保健品研发、GMP管理等专业实践考核采取 现场实践考核和问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达到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或能够组织、开展中药新产品、保健食品的实验室 研究及临床前研究等相关工作,或具备组织实施GMP管理、认证相关工作的能 力。

5.2.2中药质量分析与评价模块考核模式考核学生对UV、TLC、HPLC、 GC等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标准操作、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处理方法的掌握。

如:在中药质量评价方面,应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常规的检验操 作(包括药典制剂通则的检查和附录检查法),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检查 和含量测定方法,对中药制剂进行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掌握中药质量标准 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标准的方法学验证等内容。

5.2.3中药药效评价与临床应用研究模块考核模式中药药效评价:考核 中药药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掌握和熟悉中药药效作用机制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 整体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生物学4个药理水平上的药效研究。掌握 常用的实验动物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检测指标 的选择;
熟悉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毒理等临床前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中药临床应用:应掌握中药药性理论,掌握约200种中药的性能、功 效、主治、临床应用、使用注意、用法,用药禁忌;
掌握约150种中药的药理作 用、不良反应等;
掌握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联合用药原则;
掌握中药不良 反应的监测与中药应用合理性的监测方法;
熟悉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
熟悉中药 临床应用的管理,包括含毒性中药材临床应用的管理;
要求能够积极参与临床查 房,指导患者进行中药的使用,收集、分析、评价中药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

5.2.4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与应用模块考核模式掌握中药常见化学成分 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熟悉中药提取与分离纯化新技 术、新方法,同时结合品种开发和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促进中药新药创制和中药 复方的二次开发。

5.2.5中药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掌握药用植物的种质保存、快速繁殖、 引种驯化、栽培的知识与技能;
尤其要掌握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常规与基因 工程育种以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中药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品质 评价研究;
掌握中药资源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中药活性成分的 提取、分离、检测方法,以及利用DNA指纹图谱、蛋白质图谱、红外光谱等技 术对中药材进行真伪、品质等评价方法。熟悉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实 施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宽口径、厚基础、重传承、求创新”是所有中药学工作者一直坚守的 信念。坚持以人才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努力扩大学科专业覆盖面,提升专业服 务社会能力;
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与基础为根基,融合现代科技教育,使中药人才 发展有后劲;
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医药学技术,使传承与创新紧密结 合;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将质量保障落实到教育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提升中药学专业学 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谢海龙等 第3篇: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作用分析 中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价 值。中药的成分多为动植物,其副作用少,适合人体的生理机制,但是受到中药 成分复杂、对人体的作用机制较难掌握、中药配伍的多样化等因素影响,中药应 用后发生医疗事故的机率会大大增加,阻碍了中药的推广。因此,医院需在临床 上充分发挥出中药师的作用,并促进中药学在医院的普及,为医师安全用药、合 理用药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我国中药学的进一步发展。

1临床中药学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 临床中药学指的是中药学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合理 用药、药品管理、药学研究和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中药学的作用主要有:
1.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和参与医护人员的合理用药,可确保用药 的安全性,同时可从经济性、合理性等方面给予医师用药指导,帮助医师选择正 确的中药剂型、药品等,建议护理人员合理给予患者药物,进而减少不良反应的 发生率。中药学在临床指导医师合理用药的具体内容有:检查医师开具的处方是 否存在配伍得当和对症下药的情况,并帮助患者避免重复用药;
帮助医师了解患 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对部分煎药的患者,帮 助医师指导其正确的煎药和用药方法,以此获得更佳的疗效。

1.2促进中药临床应用监测工作中药学在促进中药临床应用监测工作 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药学实验研究:药学实验研究主要是对医院 药学水平的反映,医院需深入研究中药的毒理反应、生理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等 内容,帮助患者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②中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帮助医师收集本院或者其他医院的药品信息,在收集后分析总结,再通过网络平台将 可用的信息分享给医院的工作人员。另外,还需中药师归纳信息,以明确中药信 息的存在价值,为今后医院开展药学工作奠定基础;
③药品的质量管理:中药师 在进行药品质量管理的时候,可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并采取各种检测方法确保药 品的质量,同时严格依据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药品的发放、收回和检验等工作。

1.3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前景因我国的中药学起步晚,且对中药的优势、 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认识不足,导致我国的中药学发展缓慢。而随着我国社会 医疗的飞速发展,中药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国家只需辅以科技方面的支持,就 可促进中药市场的长足、稳定发展,使中药学走出国际,为更多的人服务。

2临床中药师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 2.1确保中成药有效使用每种中药都具备其特殊的疗效,且中药剂量 细微的变化,也会对药效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中药 师在分析患者的病情后,制定出科学的用药方案,进而发挥出中药的疗效。如癌 症患者在放、化疗期间,中药师可开具补益扶正的药物,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造 血功能和免疫力,达到保护患者骨髓的目的。但是像紫河车和鹿茸类中药则因其 具备诸多的活性成分,不利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因此,医师在开具补益扶正的 中药时,需避开以上药物。由此可知,中药师在分析不同中药的应用案例时,可 总结不同中药的特性,尽量发挥出中药的疗效,为医师提供更安全的用药建议。

2.2协助医师进行患者的用药教育大部分患者对于中药学缺乏科学的 认识,因此,其在服药的过程中会出现不遵医嘱的行为,甚至出现同时服用多种 中药的现象。另外,中药药物之间也存在配伍禁忌,部分中药混合服用,会减弱 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中药师需在学习中药学知识的前提下,为患者 提供有效、安全的中药指导方案,使患者能了解中药的用法及使用禁忌。

另外,在临床中有部分特殊的药品和人群,中药师需对此类药品的毒 性成分进行检测,或者为特殊人群制定安全的用药方案。如中药师需对特殊药品 的临床剂量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并分析患者在中药方面的使用禁忌,研究不良反 应的处理方法,进而为医院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3临床中药师的发展前景随着中药学的兴起,中药的应用范围也不 断扩大,导致临床中药师所承担的职责也越来越大。而中药市场需求的扩大,进 一步带动了保健药品的消费,随着人们对保健药品的关注度加大,就会有更多的人提出诸多涉及中药的专业知识,此时就需沟通能力强、熟知中药理论的中药师 为消费者解答疑惑,进而为临床药药和保健用药提供专业服务。

3临床中药师与临床中药学之间的联系 临床中药师与中药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均不能独立存在。

中药师积极参与医院的中药实践,目的是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减少患者的用药 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中药师需持续丰富自身的中药学知识,进而帮助中药学走 向国际,为更多的人服务。我国的中药学应用起步晚,并且中药师存在与重要工 作完全脱离的问题,故医院在自身机制完善的过程中,需将中药学和中药师的作 用真正彰显出来,进而促进中药学的向前发展。同时医院需要设置符合实际状况 的考核模式,使临床中药师能通过考核获取正确、公正的评价,同时考核内容需 包括基本的中药学知识,并含有临床实践方面的知识,尽量体现出中药师思维的 灵活性和处理问题的机智性。

4结论 中药在我国的医疗行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在医疗界占据的地位也比 较特殊。中药学的发展离不开中药师,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药师的作用 也日益凸显,其不但在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工作中担任重要职责,而且在推广 中药学、宣传中药的利弊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由此可知,临床中药学及临床 中药师在医疗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中药师需在熟知中药学 的基础上,挖掘出中药的更多优势,进而促进我国传统医疗技术的向前发展。

作者:杨华 第4篇:《中药学》教学改革中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的应用解析 中药学是在中医院校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利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中 药学和方剂分成两部分学科来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导致了教学中对中药学的详 细分析,忽视了方剂的使用疗效,因此,在学生们的眼里都认为中药学的重要性, 从而方剂这门学科都比较低,为此,为了解决这种严重的现象,目前实施了《中 药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以下详细的介绍了教学改革中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的应 用分析。

一、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作为在中国医学中的基础学科中药和方剂,是以一种理论性与临床诊 断之间的连接。经过长期以来,两种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些不能割舍的联系?药 和药方是分为两种形式的,但确是不可分割的。在我国中药的发展历史中,中药 和方剂之间的关系是以一种偶然的形式发生的反应,经过相关人员的反复研究表 明,这两种形式统称为药物中的一种,其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的。从最初的中药 和方剂的起源来看,仅仅是单味药的一种应用,具有局限性,但在单味药中,相 关人员发现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是病情得到全面性的照顾,而且部分的 单味药还具有一些不好的副作用,食用起来不是很安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从 而就出现了中药和方剂相关联的现象。然而随着我国的中医学理论和实践性的不 断发展总结,其中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病情需求,随之要将中药中的成分 相组合,从而形成了方剂的应用。中药和方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不仅仅是 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作用,而且在发展其中,两者是相互帮助促进的。若有需要 增加中药的数量,随之方剂的数量也要增加,而且随着方剂的数量制定中药的药 方?单味药的功效在不断完善,尚且在中医理论中的性能也在不断的扩展。所以 方剂的铺垫是为中药的不断发展而定的基础,方剂的药物配置是促进中药功效的 进一步发展。

二、目前中医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学和方剂学的起源发展是相互的,理论基础也是相同的,并且临 床诊断是非常密切的,但问题是中药学和方剂学在教学中是脱节的,现如今许多 中医学校都把《中药学》和方剂分成为两个学科来分别教学,在中药学课堂中讲 课时,偶尔也会列出几种类似于方剂的药品,但并没有详细解答此药物在方剂中 的具体应用作用,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们对中药的疗效进行掌控,且同时还把中药 学所列出的方剂成分完全不会在方剂课堂讲解中出现,从而这样就;
浪费了学生 在接受学习的资源时间。此外,学生在学习这方面方剂时,对其具体的应用成分 和某种药物对某种病情的疗效都已经淡忘了,不能正确的讲解方剂药物的特点, 更不用提会在临床中灵活的应用了。在中药学的相关学科中进行试验教学方式, 以一种单味的药物来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可人们往往都会忽略掉方剂的存在性, 以至于使学生们都认为中药学为主要的专业科目。认为中药的研究方法都是和西 药的操作一致,完全忘记了要结合药方与一体的思想理念。综合以上所述,在中 药学教学改革后,要结合中药和方剂两种概念来进行讲解,即要以药物为主也要 要以药方为参考,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学生们对两种学科的了解,也能增强中药 学和方剂学科中的相关性,从而达到整体性的提高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兴趣和实践 力。三、在《中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我们要从中药学和方剂的相关性着手,在以往长期的实践教学课堂中 总结出一套完全以中药学为主要,从而结合着方剂进行讲解中药学的教学实践方 法,为中药学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良好地尝试?中药学在临床诊断中是以一种复 方为主的形式,在不同的药物中其作用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依据方剂的主治 疗效和药物存在的特点,中药在方剂中起到了分别主治和辅佐的作用。由于许多 的中药疗效和主治的方剂功能是能联系到一起的,尤其是在方剂中经常存在的中 药功效的优点。为此,在中药学中的改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方剂的具体作 用来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从而突出了中药在方剂相结合后的地位?利用中药在 方剂中的应用来铺助学生们能更好更有效地了解中药的功能特点和临床疗效? 在课堂中不定期的拿一些中药的样品,这样会让学生们在了解药物的同时还能记 住形状,也可以在课堂中拿一些配好的简单药物,例如:止咳、消炎的功效,让 学生们试试中药的口感,从而会加深对药物的印象。此外,利用这样的形式来教 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打开眼界,并对学生在学习中药的特点疗效能有一些帮 助?在教学改革后,完全的体现了中药药方的整体改观,有助于学生对中药的记 忆加深,同时也是为了在日后临床中奠定了基础。

总结:经过上述的实践证明,以中药为主要教学,从而结合方剂来进 行讲解对中药学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有效的帮助?在如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对中 药写课程进行质量考核,选取一些不同的教材,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多接 触一些实践的教学形式,多做一些多中药学的总结,从而加强了《中药学》更深 层次的教学改革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的应用。

作者:丁国瑜 第5篇: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探析 中药房是医院为患者提供中药学服务的场所,同时它也是展示中药用 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药房的中药学 服务发展比较滞后,许多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满足患者对中药学服务的需 求。对此,我院制定了详细的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探讨它对中药房药师 的中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的中药房接受中药学服务的患者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有男患者58例,女患者62例,年龄为16—82岁, 平均年龄(51±5.2)岁。

1.2方法 根据中药学服务中出现过的问题来制定完善的、详细的中药学服务规 程和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位药师的职责,并督促药师相互监督,共同落实新的服 务规程和管理制度。制作调查问卷表,在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对 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饮片包装完好度、药师服务态度、药师专业化 素质、药师耐心程度、中药房环境状况等。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中药学服务要求 第一,中药房药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中药房药师是中药房中起到关 键性作用的工作人员,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中药的质量,给患者创造安全的 用药环境。所以,中药房药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采购中药饮片的过程 中,药师要保证药品来源的纯洁性和正规性,并要做好药品的入库前质检报告, 从而防止药品掺杂或掺假。其次,详细记录中药饮片的生产产地、生产批号等与 药品安全有密切关联的信息。最后,药师要做好药品的贮藏工作,根据药品的性 状、贮藏要求等来选择合适的贮藏环境。如果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霉变、 虫蛀等情况,那么药师就要即刻采取暴晒、烘烤等措施来进行补救。而对一些比 较名贵的药材,药师要将其单独放置保管。第二,中药房药师要规范调剂管理。

中药房药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调剂配方,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药师要严格 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守则,并且还要在调剂配方之前对处方进行严格的审 核,注意处方中的剂量、配伍、禁忌症等相关的重要信息。在将药物发放给患者 之前,要将药物单包处理,从而降低弄混药物的可能性。第三,中药房药师要促 进患者合理用药。在接收医师开具的处方之后,药师可能对处方抱有疑问,而这 时候药师要立即与医师进行沟通,并将疑问表述出来,从而消除医疗隐患,促使患者用药更为安全合理。第四,中药房药师要以人性化服务作为工作理念。人性 化的服务理念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中均得到传播与应用,而在中药房的 中药学服务中,同样要将此观念落实。首先,药师在工作中要对患者保持耐心、 细心和关心的态度,尽力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 药师要给其建立档案,并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用药不良反 应等情况;
如果有,那么药师要详细记录下来并将情况向医师报告。最后,医师 要在中药房旁设立咨询点,并安排相关人员在中药房内轮流值班,以便于患者随 时能够得到服务。第四,中药房药师要提高业务素养,加强能力培训。社会的需 要和环境的变化使得药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此,药师一方面要通过学 习新知识的方式来拓展视野、增强理论知识素养;
另一方面则要向经验更丰富的 药师学习,以师徒传帮带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5]。第五,建立完善的 药房管理制度。首先,相关负责人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药师进行业务 能力方面的考核,从而调动药师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每个月展开一次药师评比, 对表现优异的药师加以奖励,对表现较差的药师加以适当的惩罚;
最后,资深药 师和中药房主任要随时监督药师的工作,考察药师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操作行 为是否符合规范等。

3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实施之后,患 者对中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92.50%,与实施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

4讨论 中药房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要 对此抱以足够的重视。在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过程中,药师要时刻谨记 以患者为服务中心,以安全性为第一工作原则。在本次研究中,中药房药师通过 实施详细的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而成功提高了患者对中药学服务的满意 度。这项结果说明,中药学服务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做到了人性化管理。综上, 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需要有完善的、详细的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作 支撑,从而才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合理的、安全的用药环境。

作者:苏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