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民俗化篇章论述】论述民俗的特征

初中语文教学的民俗化篇章论述

初中语文教学的民俗化篇章论述 摘要:将初中语文民俗化篇章进行分类,并指出六类民 俗的共通之处:都体现着风俗美和人情美。让学生更好地了 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体会民俗中蕴含的风俗美和人情美。提 出民俗教学有助于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工具化与人文化的统 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
民俗化篇章;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5-6401(2016)05-0105-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民俗化篇章 第一,信仰类。这类民俗主要反映各民族对不同宗教和 神灵的崇拜,希望得到庇佑和帮助。反映这类民俗的初中文 章主要有《白毛女》《梅岭三章》等。第二,服饰类。服饰 除了具有遮体和保暖的使用价值,也有观赏和美化装扮的作 用,同时也与婚丧嫁娶等社会风俗有关,即常说的“观服知 俗”。反映这类民俗的文章主要有汉乐府《陌上桑》、朱自 清《背影》和反映民族服饰特殊含义的《驿路梨花》等。第 三,礼仪类。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反映此类民俗的内容汗 牛充栋。比如,反映古人座次尊卑的篇章如《史记•鸿门宴》, 反映入学礼仪的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反映社 会关系中的辈分关系的如《社戏》。第四,建筑类。我国的 建筑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体系,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 时,建筑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风俗的物化体现。比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通过对故宫的介绍,衬托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和国家的强大;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则集中反映了我 国私家园林所取得的艺术价值。这些无不体现着我国的建筑 习惯和风貌。第五,技艺类。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在 社会生活中形成和产生的民俗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戏曲艺 术及工艺美术等。如《社戏》中的“年规戏”,《观潮》中 的弄潮表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朝天子•咏喇叭》 中使用的胡琴、羌笛等民族乐器。第六,节日类。这类民俗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最集中的当属《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对 于二十四节气的讲述。再如,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反映或多 或少都渗透在不同的文章中,如《端午的鸭蛋》《春酒》等。

二、民俗化篇章折射的思想及意义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反映的节日 为依托,从风俗美和人情美来谈谈民俗化篇章折射的思想及 意义。

(一)风俗美 (二)人情美 三、结语 民俗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积淀,是一种物质财富,也 是一种精神财富。对民俗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 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体会民俗中蕴含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中也不能离开民俗教学,这体现着语文 教学中工具化与人文化的统一。参考文献:
[1]何斌水.初中民俗文化单元教学之我见[J].读写 算,2010(18):125-126. [2]汪丽.将民俗文化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探析[J]. 中学生导报,2014(8):98. [3]李仰臣.悠悠民俗风,淳淳乡土情:人教版八年级 (下)第四单元作文升格导练[J].初中优秀作 文,2012(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