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运用策略与方法论文(共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运用策略与方法论文(共4篇) 第1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 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 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我采用了导入法:“同学们到过大兴 安岭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兴安岭,去感受大兴安岭的美。我把先在 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大兴安岭风景图片,在投影仪中播,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 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走进老舍的《林海》,去感受老舍笔下的大兴安岭的独特美。这样的教学,学 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 生学习之门。
二、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例如,《三峡之秋》一课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默读课文,说说作 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在不同的时 间里,三峡的景色有着怎样的不同?”等,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有的引导朗读 或默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
有的 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课文 后的设计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 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另外,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 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段落”“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 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这首诗的后四句”等,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 教师操作,关注了方法的指导,体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年段特点。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 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 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这样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 师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 机。
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我问学生:“自读第一节。说 说这节写了什么内容?课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中写的景物哪些是实际存在的?哪些是想到的?两句诗写了两种 不同的景,从全诗看,哪句是主要的,为什么?“远远地”写出了什么样?“明”和 后面的什么词相呼应?点出了什么?“点着无数的街灯”渲染了什么气氛? 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句很工整,比喻很有特色。可有一个学生却 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他的回答 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 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 一节诗句很工整,比喻很有特色,街灯像明星,明得像街灯。这样回环往复的句 子,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同时,诗人展 开丰富的想象,他既然不满足于地上的现实,就在想象的天国中抒写自己的理想。
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 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 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 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 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 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 导学生对母亲和“我”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 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感受情感的熏陶和濡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要让孩子沉潜到语言文字之中,自然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濡染。如教 学《跌倒》,只要学生能读出跌倒也是美丽的,我们就是要经历跌倒才能成长, 跌倒了我们不要怕,就足矣了。学语文最重要的是感悟,尤其是诗,我们不能一 个劲儿地问为什么,而应该是懂了什么,而我们语文老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怎 样弄懂。如果盯着这充满诗意的句子非要追问:为什么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 落叶?风怎么能跌倒呢?云怎么能跌倒呢?那诗就被活活糟蹋了。在教学时,还 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下仿写。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这课后,孩子就写出了这样的 诗句:“种子,跌倒了,才有了参天大树。”“乌云,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彩虹。”“月 亮,跌倒了,才有了欢快的早晨,”“烈士,跌倒了,才有了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 正如陶行知致潘一尘的一封信中所说:“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总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 为主动的探究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
作者简介:孙洪民 第2篇:试论单元迁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是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课程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综合理解知识,以提升语文素养。单元迁 移法即所学知识能影响另一种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在其他知识体系中得到迁移, 从而灵活运用知识。最重要是能在学习中帮助学拓展知识延伸能力,增强自主探 究意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师明确迁移方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迁移方向,只有确定具体教学 目标才能保证迁移的顺利进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规律挖掘科学合理教学 方法,并良好地结合教学目标和整个语文单元知识点训练目标,教师要心中明了 教学情况,头脑中树立纵横连贯的知识树,要求能迁移讲解树枝上的横向知识。
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词语“奇迹”解释时就顺势延伸了偶尔、意外、幸运、奇 迹等词语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了解相关词语运用技巧。语文教师在讲课前应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新 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同时能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学科,这是一个多面知识重组的过程。该课程教学 主体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力,因为只有当学生发现问题,才会启动思维去 理解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尤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将以往所学知识联系新知识。
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教学中喜欢给学生设置障碍,以致于学生并非能灵活 应用记忆,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认知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授人 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迁移是通過形成结构化和系统化知识点并融入知识 网络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实现有效 的迁移,最后归纳学习方法并从中获得感悟。
2引导知识横向迁移培养学生语文本质探究能力 如果学生在全新的环境和形势中没有合理应用学习到的学习方法,那 么就不能充分地吸收所学知识。只有灵活应用知识才能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解决问 题当中,从而完成知识正迁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基本上都依靠 教师传授,虽然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能在课堂上运用,但在未来实际问题解决中 却很少能准确应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满足已传授过的知识,重点 在于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即转化为应用技能,由此一来才能进行教学迁移。例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某单元主题为让学生写一处景物,教师就可通过知识迁移引导 学生将阅读结合写作,既要带领学生复习以往所学文章并借用其中语句写作方式 和谋篇布局,虽然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提升作文水平,但这是积累的过程,能在 循序渐进中明确主体地位。
五年级语文和低年级相比已经有了相应篇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 惯性应用简洁主旨揭示本质,因此学生学习时就要通过繁琐的文字了解课文真正 意义,这也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某小学语文教 师在讲解《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由于该篇课文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是否有类似的场景,同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 其他场景,如何父母外出游玩,在家写作业,参加考试等,逐渐通过文章人物事 件过渡到所学内容中,充分挖掘课文主旨,激发本质探究能力。
3加强语文自读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能力 单元横向迁移是扩大或重组已学知识点,全面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讲读课能进一步保证知识纵向迁移且能良好地引 导学生借助独立自主阅读实现知识横向迁移,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培 养各项能力。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春光无限”这一单元时就将学生分为若 干小组,之后以春光无限为主题做手抄报,同时走进著名作家鲁迅或冰心并深入 阅读《少年闰土》和《寄小读者》等优秀课文,搜集和春天有关的古诗词并以“我 眼中的春天”为题目写一篇“家乡的春天”作文。当学生领略过教材中有关春天的 知识后,就通过阅读和写作方式迁移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同时提高 其搜集整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语 总之,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迁移效果显著,也符合新课 程改革强调的教育理念。相关心理学家明确指出,如果学习不再孤立,那么必然 会出现迁移。单元迁移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多项 思维能力,拓展知识延伸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严修林 第3篇:小学五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 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理解、感受、欣赏 和评价的能力。通过阅读语文课文所描写事物与场景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和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作者表达、描述及说明某事物的方法。小学五年级学生 通过阅读还可以学习描写、说明、叙述、抒情和议论等写作方法。语文是一科有 情有义有爱有恨的学科,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中经典意境和人物形 象,受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文字的感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对人物对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艺术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是必修的共性行为,而课外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学生自我 探究、自我体验的个性化的行为,老师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阅读能力、 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方法和阅读水平。
一、形成以学生为课堂阅读主体观念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代人才,在小 学语文课堂中提倡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已经成为时代 的必然要求。老师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和心理特 点。设计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提问方式,吸引学生参与。传统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不等学生阅读课文,就开始讲解课文写作的背景、分析课文的段落、归纳段意和 中心思想,学生来不及详细阅读和思考,机械地被灌输机械的记笔记,学生不能 体会阅读的乐趣。新课改在各地实行后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以大胆朗 读、分组分角色朗读、竞赛阅读及内心默读等形式,让学生用心灵、用眼睛各种 感官,深入课文领会所表达的情感、写作的方法、词汇的优美。在热烈的阅读氛 围中,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体会阅读带给人开启智慧启迪心灵的愉快 感受,使阅读成为悦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世界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堂阅读形式只是真正阅读的 铺垫、引导,课外阅读才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广阔空间。因此有意识的通 过各种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办法。“班级图书借阅室”,可 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借阅;
“古诗天天 读”活动鼓励学生在诵读古诗文的意境中修养身心;
“超越梦想”是学生展示自己 阅读体会的板报栏目;
“亲子共读”体现家校共育又能促进学生与父母共同享受阅 读带给人的陶醉。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为小学生提高语言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 情趣奠定扎实基础。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他所学的内容充满好奇心,才 会主动思考探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仅是知识讲授 的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还包括内心情感的愉悦性,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参 与课堂教学与呆板木讷的状态学习效果当然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在讲描写祖国 自然山水风光《三亚落日》一课时候,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老师准备有关 三亚风光的多媒体视频,在课堂上首先声情并茂领读有关描写红日和大海的段落,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配合播放视频画面和音乐,让学生融入配乐的 阅读中,尽情陶醉自然山水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让 学生自己反复阅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水到渠成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写作形式、 语言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的目的,在不知不觉赏心悦目的课堂中,完成了语文知識 的积累。奠定语文写作的基础。
总之,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通过阅读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阅读学生积累词汇、掌握写作基本方法和技能、 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利用多媒体手段促进语文阅读课的兴趣,努力践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王江丽 第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 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 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 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 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默读的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语速快,更利于 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 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 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 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 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相结合 的方式,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本 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①要 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②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 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 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 把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 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 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 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 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①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
②“体会含 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前一项内容安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 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 些不同。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 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通过上下文,通过自己的 生活经验,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而言,读是主体, 略读是补充;
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 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 “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 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 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 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阅读、 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 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 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 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
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 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去阅读。
四、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软任 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备较强阅读能力的。
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 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 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外阅读的书。“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大 都比较轻松活,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学 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荐教材中提到的书 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总之,在五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 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学生 的阅读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