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前教育思潮特色比较论文(共2篇)
中美学前教育思潮特色比较论文(共2篇) 第一篇:跨文化视角下中美日三国学前教育特色比较研究 中国、美国和日本文化各有特色。美国移民较多,文化多元,强调法 制、独立、创新。中国和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沉淀深厚,讲求集体、 和谐和稳定。本文通过跨文化视角下中美日三国学前教育特色的比较分析,总结 三国不同国情和国家发展目标指导下的学前教育特色,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快 速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一些推动作用。一、学前教育体制建设 中国和日本强调通过国家法律政策,全面细致地指出了学前教育发展 的基本框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保障了学前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美国强调 通过严格的法律体系保证学前教育配套资金的规范投入和使用,各州参照要求制 定相关法律细则来落实,以此满足各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法规政策建设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有力 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1989年国家教委 颁布《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0年颁发《教师法》和《教 师资格条例》;
2010年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 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 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国幼儿教育包括0—6岁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以3—6岁的幼儿园为 主,虽然在一些大中城市有为0—3岁儿童服务的早教机构,但0—3岁幼儿仍然以 家庭抚养为主。幼儿园与小学属于相互独立的教育体系。
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多个以拨款法为主的成文法律推进学前教育 的发展。如1974 年的《教育机会平等法》、1981年的《提前开始法》、1990年 的《早期儿童教育法》、2002 年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2011年推出“力争 上游”早期教育挑战计划等。联邦政府通过立法拨款的形式保障学前教育有足够 的经费投入,以期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资源公平享有和师资提升。
美国幼儿教育包括0—8岁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繁多,形式多样, 体系完整。包括对0—3岁前婴幼儿的保育机构,3—4岁儿童的幼儿园(Preschool)教育和5岁儿童的学前班(Kindergarten)教育。在美国,幼小衔接受到特别的关 注。每个公立或私立小学都有学前班(kindergarten),专门为5岁儿童提供幼小 衔接学习场所。自学前班(kindergarten)至十二年级高中毕业的国民教育即是一 般所指的简称为K-12的教育体制。同时,美国实行幼小师资证照合一制度,幼儿 教师的资格证书是涵盖学前班与小学低年级(K-2)阶段的。因此,学前班教师 对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特质、内容与方法非常了解,能够保 障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日本幼儿教育包括0—6岁的幼儿教育,实行幼儿教育双轨制。保育所 是社会福利机构,招收0—6岁家庭困难的儿童。幼儿园是正规学校教育机构,招 收3—6岁儿童。双轨制学前教育体制的设立使贫困家庭的幼儿也能够以较低的学 费获得学前教育,儿童入园率达90%以上。日本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相互独立, 幼小衔接出现一定的断层,近年,日本积极推行“幼小一贯教育学校”计划以保证 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二、学前教育师资建设 我国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以上学历者即可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但 是对幼儿教师的培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目前主要通过教师的自主研修提高 教育水平。美日两国对合格幼儿园教师的要求都比较高,一般都要取得大学及以 上学位方具备申请幼儿教师证书的资格,美国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为进阶式的体系, 需要不断的进修,通过评估才能拿到永久教师证书。在日本,教师虽然入职起点 非常高,但实行终身的公务员聘任制。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在沿着幼师—幼专—师范院校学前教 育系道路发展,但高学历幼儿教师的比例仍然保持较低水平,专科以下学历占 85.2%以上。近年来,幼儿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发展迅猛,呈逐年上升趋势。多 数幼儿教师自觉通过职后学历教育提升个人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水平。
美国大学毕业生必须通过如下进阶方能获得永久教师资格证书:幼教 执照一教师资格证一初级、中级资格证一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为了提高幼儿园 教师的业务素养,美国政府大力倡导幼儿教师在工作之余进入高校研修课程,通 过不断的学习进修以考取永久教师资格证书。
日本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分三个等级,最高等级为教谕专修资格许可证, 须达到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第二等级为教谕一种资格许可证,须达到学前教育专业学士学位;
第三等级为教谕二种资格许可证,可为大专毕业生,但在幼儿 园只能从事助理工作。具备了幼儿教师许可证,还需通过入职录用和选拔考试才 能成为正式教师。入职后须参加严格系统的职后研修。日本对幼儿教师的职后培 训有严格的规定,与教师晋升级别和聘用密切相关,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
新任教师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职后研修,工作10年后还要参加10年经验者研修项目。
三、学前教育课程建设 中美日三国都制定了全国性的幼儿园课程指导纲领。美国课程标准强 调基础性、统一性、公平性与文化普适性。中国和日本的学前教育思想都借鉴了 欧美的教育经验,但是日本非常重视在学前教育中注入本国文化传统传承的思想 和内容。
2012年9月,我国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学 前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课程实施 “以为幼儿 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 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 童年”。
《0~8 岁儿童适宜发展课程》(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I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3rd Revised Edition,简称 DAP) 是全美通用的一套学前教育准则,多州政府将DAP 作为本州幼教机构课程标准。适宜发展课程纲领将学前教育内容分为八大领域:
美感领域、情感领域、认知领域、语言领域、身体领域、社会领域、假想游戏领 域、建构领域。课程实施强调“减少儿童的学业发展差距,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国国民素质世界竞争力”。
中国和美国幼儿园教师都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材 料,教师可以获得一定的教育经费,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课程需要购买相应的 玩教具。幼儿园主要负责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配备助手,并安排教师参加全国 性的研习会,提高业务水平。
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学前教育国家标准。
在《幼儿园教育要领》中,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包括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 和表现五大领域。课程实施目的强调“增加孩子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机会,培 养幼儿健壮的身体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日本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非常具有本国特色:
(1)崇尚自然的校园环境创设。日本传统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 统一、密不可分的,人类要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才能获得快乐。日本教育工作者 认为只有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产生好奇心,激发兴趣,真实地体验到生 活的快乐,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安全的知识。根据自然教育的观念,日本的幼儿园 校园环境创设非常朴实自然。幼儿园室外地面绝大部分是沙土地,院子里还有畜 舍、沙池。幼儿园的教学方案大多安排有各种各样与自然亲近的活动,如:荡秋 千、采摘树叶、喂食小动物、玩沙子,等等。
(2)开展种类繁多的行事活动。日本每年有数不清的行事活动,即 节日活动。在日本幼儿园的课程计划中,行事占有重要位置,幼儿园会安排儿童 庆祝每一个行事活动。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儿童在期待和兴奋中度过了丰富的行 事活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成长起来。有些幼教工作者甚至提出 “行事中 心保育”的观点,即幼教机构要以行事活动为中心实施保育。行事活动对培养日 本民族凝聚力、集体意识、爱国精神和传承日本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不同的国家因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化类型,中 国、日本、美国是三个有较大差异的国家,各自都有着比较独特的文化背景。学 前时期是人一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是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培养合格公民,传承 本国文明的奠基时期。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也是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和理 念的过程,是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延续的过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和日 本学前教育思想受欧美等西方近现代教育思想影响比较大,在教育理念和机制建 设方面已经在不断努力赶上美国等世界先进国家。但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如何与国 际接轨,又完整地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个问题上,日本这种兼收并蓄并力求本 土化的态度和方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教师·中 2014年5期 作者:黄冬梅 第二篇:中美学前教育博士培养比较 一、入学方式比较 (一)申请程序若有意申请就读佐治亚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博士课程,先要完成以 下几个程序:首先申请博士学位者必须在佐治亚大学研究生院的网站上提出申请。
申请者在递交申请的同时,要附有一些相关的材料,包括两份官方的成绩单,五 年内的GRE考试成绩以及三个推荐人(包括推荐信);
其次,所有的申请者都需 要将相关资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发送,包括阐述自己申请博士学位的原因、 近期和在博士课程阶段的研究计划、选择佐治亚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缘由以及 自我介绍;
此外,对于国际申请者还需要提交托福或雅思(两年之内)考试成绩。
与佐治亚大学不同,华东师范大学在申请的形式上是首先要参加全国 的统一考试,考试通过这一门槛之后才能够进行申请,同时华东师范大学还要求 身份证复印件以及近期的证件照片。
(二)申请标准 佐治亚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于申请条件有以下几点要求:(1)获 得由一所被认证的机构所授予的学士学位,并且GPA最低为3.0;
(2)获得由一 所被认证的机构授予的硕士学位,且GPA最低为3.5;
(3)GRE总分1000分,口 试和笔试成绩每项均不得低于450分;
(4)拥有至少三年的幼儿教学经验。
而对于华东师范大学则首先要求初试者的英语成绩不得低于45分、专 业成绩不得低于60分;
其次,实行在专业内按照导师对拟录取的考生进行排序, 即对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科研能力、论文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定后给出排 序,排序工作由院系所组织进行。
(三)比较分析 从申请华东师范大学和佐治亚大学的学前教育博士的情况来看,华东 师范大学的学生首先需要参与全国统一考试,这一点是不同于美国的申请制度的。
虽然对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来说也同样具有申请的步骤,但这也是以初试通过 为前提的;
并且在申请之后,学生需要参加复试。对于博士课程的学习,首先需 要申请者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知识储备,因而对于申请者而言学士学位 和硕士学位以及获得学位时的GPA则是作为衡量其能力和知识的标准。
另外一点较大的差异是佐治亚大学的学前教育博士申请者需要有三 年或以上的幼儿教育经验。可见他们更加希望来攻读博士的学生是拥有相关方面 的经验,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疑问和经验来进行研究;
而相比之下,华东师范大学就相对忽视了经验的作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偏向应用的专业,实践经 验的作用尤为重要,因而幼儿教学的经验能够在博士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从 实际问题出发,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人才培养 (一)培养目标 佐治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博士学位课程是为教育工作者拓 展他们的知识,教学实践以及对于复杂的、动态的儿童、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外 部的教育机构的了解。该计划的重点是对于理论的研究以及对早期儿童教与学的 研究。早期儿童教育博士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能力,提升对 于早期儿童教育和相关领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培养聪慧的领导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略显中国特色,“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理论素养高,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精髓,深入了解国内外教 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系统掌 握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发展前沿,并在其中一个方向上研究深入,熟练掌握 一门外国语。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从事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学前 教育改革探索性实践,能胜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佐治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虽然是不同国家的两所学校,同样的博士 培养课程设置不同,但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却是相同的,概括说来,是希望能够培 养教育、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 佐治亚大学的学前教育博士课程设置,主要有研究方法论、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论文和其他研究时间这几项课程。研究方法论一共要修满至少六门课 程,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基础课程可以从院系内部或者全校中其 他学院提供的课程中进行选择,基础课程需选择至少三门;
课程的内容可从人类 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妇女研究,非裔美国人研究和社会学课程等当中任 意选择。至于专业课程,需修满六门课程,并且这六门课程须得从本院系内部进 行选择;
论文和其他科研时间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研讨会三小时、写作研讨会三 小时以及研究实习三小时。在华东师范大学则是以学分来规定课程的安排。其分为必修课程、选 修课程以及实践和科研训练三大类,一共20个学分。在必修课程中,学位公共课 共7个学分,包括政治理论和第一外国语两门课程;
学位专业课共6个学分,包括 学前教育理论的新发展、科学哲学与儿童哲学以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选修课 程一共有6个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分,共有3门课可供选择;
另外跨学 科或跨专业课程也必须修的2个学分。而实践和科研训练一共占一个学分,要求 完成相关的学术演讲、学术报告以及科研、教育时间即可。
两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来说差别不大,而华东师范大学则多出了政 治理论和第一外国语的课程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在攻读博士课程期间要有一定的 实践训练,然而这一实践训练并非与学前教育相关,而只是担任助教的工作即可。
(三)比较分析 虽然华东师范大学和佐治亚大学官方的学前教育博士的培养目标基 本一致,概括来说就是要培养三种人才:学前教育教学人才、学前教育研究人才 以及学前教育管理人才。而由招生时佐治亚大学强调需要有三年的幼儿教学经验 来看,可以推测他们则更加偏向于培养学前教育的教学人才。然而事实是否如此 还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
而对于现行的课程设置,与个别华师大的博士们交谈中,发现他们更 加愿意从事科研活动而不去从事一线教学活动,所以认为“修行靠个人”,所以对 现行的课程设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满或是改革的建议。
三、博士论文的研究热点 (一)博士论文研究热点 对于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中将其归类为实践研究、理论政策 两大类。在对佐治亚大学的图书馆的资源中得到了2002~2009年10篇博士论文 [8]归类后以发现,实验研究的论文有7篇,而剩下的3篇则是研究学前教育相关 理论的。可见他们更加关注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在一线的教育中使得教育 的效果达到更好,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例如,博士中有部分韩裔的 学生,他们就很关注韩裔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幼儿园中的教育情况。
相应的对于华师大学前教育的博士论文也选取了2002~2009年答辩 的论文,共计19篇。在对其关键词以及摘要的阅读之后,同样对其进行分类,涉及教学的论文有7篇,理论研究的有8篇,其他是关于一些政策等的研究。
(二)比较分析 同样是优秀的学前教育博士培养的机构,培养目标也基本相似,然而 博士生对于实际研究的关注点却相差较多。佐治亚大学的学前教育博士生更加关 注从实践出发,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而华师大的博士生们则是实践教学 内容与理论探讨较为均衡,这或许是由于佐治亚大学在招收博士时要求教师拥有 3年以上的幼儿教育的经验。
四、结论与启示 中、美两国的博士课程在申请程序上总体要求差异较大,在细节上的 规定两国都有着各自的本国特色。美国习惯于使用参考GPA等的申请模式,而在 中国各大高校之间GPA的计算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统一的全国考试正 如高考一般,虽颇受争议但确实是目前最为公正公平的选拔方式。
对于人才的培养,两国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都较为接近,而我国则 要求博士生们在完成理论、方法论课程的学习的同时,还需要有所实践。而这里 的实践并不是相关专业的实际操练,而是完成一定的助教工作;
美国则是在一开 始就设定了门槛,要求学生有三年以上的教育经验。两国同样是有关于实践的要 求,只是一为入门门槛、一为出门栅栏,同时两个“实践”的内容却也相差较远, 可见两国对博士生的培养目的略有不同:美国更加偏向于将博士生培养成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一线教师或者是结合相关理论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学者;
而中国 则更加偏向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虽说在科研中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也是 颇为重要的,然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 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9]。若能够用更加严谨的手段、结合理论,则 能够在育人的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心性还 未完全成熟,若能够合理利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了解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性, 四两拨千斤也未尝不可。
两国在招生以及课程设置上的差异虽然不是非常显著,但或多或少还 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表现则是在博士生们所完成的论文上。虽然论文并不能 完全表现出博士生们的心中所想,且本文中用来分析的博士论文数量有限,但毕 竟论文是其所感兴趣之所在,由此或多或少窥知一二。由这两所学校的博士研究 方向来看,美国的博士生们也更加的关注于“实践”,而中国则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局面。这也正与两国在招生以及课程设置上的差异相吻合。诚然在一个学科中, 研究方法是重要的,而对于教育这类学科而言,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十分有必 要的。因而,对于我国高校中的教育类的专业来说,应该更加关注实践的重要性, 从实际经验中发现问题,并结合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解决问题,理论和实践两面兼 顾,既发展学科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教育界 2012年31期 作者: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