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二语习得方法
论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二语习得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学习外语的意识不断增强,而且 学习者年龄日趋年轻化。二语习得的方法是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试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角度,分析儿童母语习得的过 程,探讨可借鉴和运用到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有效方法。
摘 要: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二语学习;
方法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 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 外语显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 交往的重要工具。外语人才现成为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之一。
但是,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外语 人才的要求。同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大多数学习者发觉 学习时间长,投入精力多,但是收效甚微。本文试从儿童认 知发展理论的角度,分析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探讨可运用 到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有效方法。
二、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世界上著名的认识 论专家。其主要贡献就是儿童思维和认知发展的理论。皮亚 杰根据认知结构的质的不同,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大 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 运算阶段(7一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13岁开始)。他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 的:
同化、顺化和平衡。所谓"同化"指儿童运用已有认知 结构处理所面对问题。所谓"顺化"是指儿童调节自己内部结 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景的过程。顺化和同化是相伴而行的, 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指儿童对环境的作用。因此,通过对 儿童母语习得过程的研究,皮亚杰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 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三、儿童母语习得特点 儿童的语言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单词话语阶段、 双词话语阶段、连接话语阶段和递归语法阶段。这几个阶段 是渐进的,而且往往还会互相重叠。语言是一个充满抽象规 则的复杂体系, 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 但大概5 岁左右时, 这个年龄的儿童智力还很不发达,学习其他的知 识(如数学、物理)还相当困难的,但是此时的儿童却能掌 握复杂的语言结构,还能较自由地进行言语对话。这种现象 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学龄前儿童 (2-7岁)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前运算阶段。处于这个阶段 的儿童如果在本国语环境下学习母语具有可塑性强、心理障 碍少、模仿能力相当强的优势。
第二:学龄前儿童记忆的独特性。这个阶段的儿童机械记忆能力强, 善于模仿, 对新、异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儿童 的无意识记忆优于有意识记忆, 他们往往能漫不经心地记住 那些形象的、令他们感兴趣的词汇和句型, 有趣、新鲜、直 观、形象的教具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也能使他们对与此相 关的词或句子的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虽然儿童对世界上存 在的许多事物和现象还不了解, 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他 们非常想去了解和认识这些新鲜、新奇的事物和现象。
第三: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这个阶段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但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 相联系。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比较笼统, 他们的抽象思维 能力不够强, 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 及对表象的联想。这种思维方式使得儿童母语习得无法脱离 具体的实物、动作和情境。
第四:学龄前儿童具有强烈的交友欲望,而语言交流是 他们结交朋友的主要方式。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互相学习,快 速转变并形成自己的语言模式。他们的生活中主要活动就是 学习语言,获得任何他们感兴趣的新奇的事物。众所周知, 学习语言的规律是:接触语言的频率比长度更加重要。
第五:学龄前儿童具有爱表演、爱游戏和好动的行为特 征。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学校正规的书本教育,在表演、 游戏中习得母语的方式, 使得儿童的口、眼、耳、肢体、大 脑都能够参与其中, 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可以强化记忆。对于这种学习方式, 儿童们也更愿意参加, 并且表现出极大的积 极性, 从而提高了儿童对于母语的兴趣, 加深了他们对语言 的印象。
第六:社会因素。有了使用语言的社会语境和自然语境, 学龄前儿童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如果儿童说错话,社会及家 长对他们的态度是宽容的,包含的,会很有耐性的纠正。有 的家长也会容忍,甚至以孩子可爱的错话为乐,这为孩子创 造的轻松的语言习得环境。另外,在孩子听不懂的情况下, 家长也会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孩子相适应。
四、儿童母语习得在二语习得中方法应用 通过对儿童母语习得过程研究,其中有以下方法可以借 鉴和应用到成人的二语习得中:
第一:二语习得应该是主动学习,而非被动灌输。"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兴趣、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兴趣是 同化作用的动力因素。儿童母语习得过程正是这一思想的最 好体现。皮亚杰通过心理实验发现,儿童对自己发现的东西 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同时容易被主动积极地同 化,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习者 应该在心理上主动学习,儿童经过自己的不懈探索和努力, 完全能获取或发现老师希望他们学习的东西,找出问题的正 确答案。真正的二语习得不是简单的模仿,是主体与外部环 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建构自己的智力 概念和思维模式。其中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外来的纪律约束、奖惩等强迫性措 施,只有被主体同化为自觉的要素,才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否则效果就很有限。
第二:二语习得应该通过活动来进行合作学习,而非个 体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课题。皮 亚杰认为"单凭自觉教授知识是不够的。儿童必须自己实践, 动手对于准备用脑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学习为儿童开辟了 自由探索的天地,使他们重新去发现或重新去组织所要学习 的每一个新真理。儿童如果不同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与合作, 就无法把他的运算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这种合作最利于鼓 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学习者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学习活动来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者之间的合作;
二是学习者 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教师 在讲解完必要的知识点后, 尽量不要独自做更进一步的扩展, 应该以启发引导和适时提示等方式提出问题或为其提供线 索, 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和质疑, 以利于了解彼此的 想法, 教师最后加以点评。这样, 在信息的不断反馈过程中, 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促进他们对知 识的深入理解。这种教学形式和合作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 了想象的空间, 有利于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
第三:二语习得应该是浸入式的情景学习,而非纸上谈兵。浸入式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有益的教学模式, 最早产生 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 是指用非学习者母语的语言直接 作为教学语言。经过30年的发展成熟, 这种英语浸入式教学 模式主要运用于我国部分的幼儿园。通过对母语为汉语的幼 儿, 在幼儿园最大限度地用英语进行教学, 让他们在一日或 者半日的时间内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之中, 从而最终使幼儿能 够熟练地掌握英语、汉语两种语言。同样,这种情景学习和 教学模式也可以在成人二语习得中尝试使用。很多学习者说 到英语学习,首先想到的词就是"背"。一定的语言知识的积 累是必要的,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我们日常生活中没有 语言使用的环境。但是死记硬背绝对是不行的,学习者应在 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这里的情境是指与学习的基本 内容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和环境。浸入式英 语学习模式使得二语习得变成是一个自然习得而不是学习 者关起门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死记硬背。同时,教师要 充分利用教学中的语言材料, 为学习者创设栩栩如生的教学 情景, 如野餐、就医、打电话等, 把刻板的教学融入到丰富 多彩的真实情境中, 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 机会。英语教学法是达到英语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 它能够 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还要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 法, 如灵活运用全身反应法、听说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 等, 为学习者创造自然、轻松、活泼的语言学习环境, 不断 地起学习者的多种感官的反应, 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 从而长时间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减少他们的厌烦感。
五、结束语 目前,语言学家们对语言"学习"和"习得"进行了定义和 区分。第二语言应该是无意识地"习得"而不是刻意去"学习"。
因此掌握正确的方法对于"自然"习得第二语言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往往会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儿童母语习得过 程恰恰就体现了"自然"习得这一理念,让学习者真正地在语 言环境中习得语言。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儿童 母语习得过程的参考,这不仅对学习者提供了方法指导,更 为外语教学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桂诗春. 外语要从小学起 质疑[ J]. 外语教学与 研究, 1992, ( 4): 52- 54. (2).刘电芝, 洪显利. 影响儿童早期语言获得的主要因 素[ J] .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 ( 1). (3).杨连瑞. 我国低龄儿童学习外语的理论探讨[J ].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 (4).Federstein. A.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ParentInvolvement: Inf luences on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s Schools [ J ] .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Vol.94 No. 1) , 2000. (5).Knapp, M. Nonverba .l Commun ica tion w ha tIt M eans to Learne rs o f Eng lish [ M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06. (6). Pecci J S. Child Language[M] .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Routledge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