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激励中的创业欲望与创业教育之间发展的前景_高校科研激励政策

高校创业激励中的创业欲望与创业教育之间发展的前景

高校创业激励中的创业欲望与创业教育之间发展的前景 1 创业欲望 1.1 创业欲望的内涵 欲望主要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而 创业欲望则是想要实施创业行为并期待成功的心理要求。如 何能促成创业欲望的产生?这是创业激励的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来界定创业欲望的概念内涵,创业欲望有明确的目标性, 即是目的为创业,创业是创立基业或者创办事业,也就是自 主开拓和创造业绩和成就,狭义的创业是指创业者的经营活 动,主要是指开创个体和家庭小业,广义的创业是指创业者 的各项创业活动。这里谈到的创业从其广义。

有一种观点即是,创业欲望是一种兴趣,兴趣带来了欲 望,创业兴趣促使创业欲望的形成,并且能够使创业行为持 续和获得成功。这种观点是不妥的,本文所讲的创业欲望不 是指依靠兴趣、爱好等情绪和偏好支撑的内心要求,而是理 性创业欲望。事实证明,许多凭借兴趣、爱好冲动创业的大 学生,没有理性地对自身条件、能力和外在环境进行预先评 估而进入市场,结果所创立的事业要么创立不成功,要么经 营不下去。

这里说的创业欲望是建立在创业者自身已经具备应有 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这也是理性创业的表现之一, 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时也倡导理性创业,事实上,提高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是有效激发大学生创业欲望的途径之一,从理性创业的角度上来说创业素质和能力是产生创 业欲望的基础。

1.2 创业欲望与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和创业欲望是在高校的创业激励工作中不可 忽视的两个概念,一方面两个概念统一在创业激励工作当中, 一方面两个概念又有所不同。如果忽视创业欲望的创业教育 肯定不是优秀的创业激励方式,而创业欲望的培养如果没有 创业教育的支撑则是空中楼阁。

1.2.1 创业教育不一定促成创业欲望的产生 创业欲望包含了几个方面的涵义,首先创业欲望是创业 经济条件具备的一种底气,创业欲望的经济基础是潜在创业 者拥有的金钱和物资能够满足其从事创业所必须发生的经 济支出。再则,创业欲望是拥有所创事业涉及知识的一种自 信,特别是所创事业科技含量高时。最后创业欲望来自创业 者曾经从事过经营行为,曾经创业过的一种经验,不论这种 经验是成功的经验还是曾经失败的经验,这种经验提供了创 业者对能否创业成功的判断提供了更直观的判断依据。通过 对创业欲望的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高校所 提供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地激励起潜在创 业者的创业欲望,其一,创业教育并不能改善潜在创业者的 经济条件,其二目前各个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基本上都以课 堂教学和各种相关创业的竞赛等活动来支撑的,并不能给潜 在创业者带来创业经验上的自信。那么,我们是否能够说创业教育对创业欲望的养成是毫无作用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只能说目前高校所实行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还有很大的提 升空间,需要摸索得到进一步改善。

1.2.2 创业欲望是创业教育成果的体现 客观上来说,高校潜在大学生创业者在校期间能够产生 创业欲望跟学校的创业教育是有一定关联的。目前高校并不 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从事经营性行为,这种经营性行为包括摆 摊、打工、兼职、勤工俭学、二手交易等,相当大比例的大 学生在校期间就从事过经营性行为,甚至有的学校已经有固 定时间或固定地点的二手市场,老师和学校都对此类现象保 持不支持但也不反对的态度,于是学生打工或经营已经成为 了一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创业思想影响是巨大的。

高校定期组织的创业计划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给 潜在的大学生创业者一个检验自己创业项目的平台,一是可 以检验自己创业思路,二是可以检验自己的创业项目,同时 通过这种比赛形式扩大影响,向学生们传达一个信息——学 校是鼓励大学生理性创业的。

2 培养创业欲望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业欲望和创业教育统一在创业激励当中,为了实现创 业激励的最终目的,我们有必要把创业欲望的培养作为创业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纳入到创业教育体系中去,甚至我们有 必要根据创业欲望的养成规律来指导创业教育工作,来调整 我们现有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创业欲望体现着对收益的的渴望,这是创业欲望第一个 层面的内容,收益刺激着创业,收益成为创业的最基本动力。

但是如何利用收益因素在培养创业欲望中起到作用是需要 探讨的问题之一,现代高校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虽然说对待 在校生的经营性收益的行为不做严格禁止,但是实际上没有 给予在校生的一些经营性行为规章制度上的辅助和鼓励,并 且在建设校风、学风以及创建各自校园文化的工作过程中, 禁止了校园范围内的摆摊设点,给在校大学生的经营性行为 带来了许多不便,也使许多潜在的大学生创业者的校内创业 尝试知难而退。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的经营性行为带来了 经济回报和收益,给予了从事的大学生一定的创业刺激,属 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尝试。对此行为进行禁止或者因为管理 上的缺失而放任自流,不利于潜在创业者未来选择创业和学 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创业培训。因此,“堵”不如“疏”, 高校可以尝试指定地域支持鼓励在校生勇于创业、勇于创业 尝试。

创业欲望也来自创业认同感,创业是一项复杂的体力劳 动和脑力劳动工程,对创业者的智商、情商以及知识和能力 有着相对的高要求,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成功本身 就是一种成绩,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肯定。大学生因为 其身份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创业除了希望获得经济利益上的 回报之外也希望获得亲人、朋友、老师、学校等方面的认同。

然而,目前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以及毕业生创业,大部分高校没有系统的宣传和鼓励的办法,偶尔会有针对大学毕业生 成功创业典型的奖励,在教育教学和思政培养的过程中也缺 乏对成功创业的鼓励导向,创业始终在多数的教师心目中属 于“舍本逐末”或“不务正业”,这种现状很难使正在创业 或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获得认同感,不利于对创业大学生心理 上的激励。

3 根据创业欲望来调整创业教育方式方法 根据创业欲望内涵和培养创业欲望在创业教育中的重 要位置两种原因,为实现创业激励的目的,高等教育部门应 该科学地调整创业教育方式和途径,真正能让大学生们感受 到创业激励,得到创业帮助,获得创业相关知识,能够进行 创业实践。

3.1 创业欲望是在实践中建立起的自信 在激励学生进行创业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高校的就业、 创业指导部门基于自身工作针对潜在创业者的具体情况进 行个性辅助,学生管理部门和各院系可以针对在校以及毕业 的成功创业学生进行年度奖励和宣传,思政教育部门和思政 教育工作人员包括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正确看待 创业,对正在进行创业探索和实践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3.2 创业欲望是个人意愿的强化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除了个人信念的坚持之外,也需 要外在助力对个人的创业意愿进行强化。许多高校都进行了 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争议比较大的例子有义乌工商职业学院的创业班,通过学生的创业 实践成就来置换学分,虽然创业实践用学分的手段加以认定, 给予了创业意愿的强化和学校的官方认同,但是一定程度上 忽略了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急功近利”和“本末倒 置”的嫌疑,但利用学分推手激励创业提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来作为革新工作的突破口。我们可以考虑在原有的教育教学 内容不能缩水的前提条件下尝试增设课外学分,学生的学习、 科研、体育、文艺、创业等成就都可以置换课外学分,普通 同学可以通过听课外讲座来积满课外学分,做好课外学分与 创业等各种成就之间的转换办法,通过学校的认定来获得创 业的认同感,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欲望。

参考文献 [1] 麦克斯.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9 年中国 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13. [2] 刘海鹰.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 进步与对策, 2010 (18):154-156. [3] 吕江林.构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J].中 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56-57. [4] 徐小洲.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2010(1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