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专业【俄语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俄语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俄语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 关系持续深化,对俄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急剧扩大,同 时对专业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 学模式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高,缺点则是满堂灌、 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授课对象的主体地位,导 致教学手段和形式单一,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面对着这些 新形势和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俄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说 已经迫在眉睫,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拟从专业方向设置、 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三个方面展开。

一、调整专业方向设置 我国俄语专业历史悠久,由于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相当多的院校设置了俄语专业,适应了当 时对苏联一边倒的现实需求,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的俄语人 才。但这种专业设置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显得不合时宜。

首先,改革开放后,沿袭至今的专业依然主要体现为俄语语 言文学方向,鲜有新的领域可供学生选择。而现实是当今时 代经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具备一定专 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囿于语言文学方向的专业设置辐射 面过窄,所培养的毕业生明显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节奏。其次, 受困于语言文学方向限制,课程设置也基本围绕着这个中心 展开,基本是传统的文学理论、语言学知识,与社会急需的 应用型经贸人才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大量课程涉及语言文学方面,使得相应的专业经贸课程的课时被迫大大压缩,由 于没有课时保证,学生获得的经贸知识不成体系、支离破碎, 他们无法全面掌握基本的经贸知识。最后,鉴于上述情况, 俄语专业方向的调整已势在必行。无论是现实因素还是未来 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都要进行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的调整。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第一,设立经贸俄语方向, 直接与用人市场对接,积极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减少不必要 的公共课程,大幅增加有关经贸知识和实务方面的课程,包 括中文经济学、管理学课程,夯实学生的经济理论和实践知 识,力争形成全面的经贸知识体系,紧紧围绕经贸方向开展 教学,应对市场需求的转变。第二,设置翻译方向。目前大 学生的双语互译能力极为薄弱,已经影响到学生能力的进一 步提高和将来的择业。面对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翻译水平 亟待提高的现实,笔者觉得在本科层次设置翻译方向正当其 时。目前在研究生层次上已经基本设置了翻译方向,但本科 层面还依然沿袭就有的语言文学方向,这不能不说是对现实 困境的漠视,针对这种情况设置翻译方向可以有效地破解这 一束缚专业发展的困局,极大的提高学生对这一重要领域的 认识,目前市面上已有几种比较好的翻译教材,还可以因势 利导的编写口语翻译教材,并且可以同经贸方向进行对接, 打通两个方向的壁垒,实现翻译能力和经贸知识的有机衔接, 能够实质性的提高学生将来的工作适应能力,有助于解决学 生的“出口”问题。第三,设置俄罗斯文化方向。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劲增长,与各国包括俄罗斯的 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中俄各领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双方人员 往来频繁。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双方处于不同的文化圈,彼此 误解甚至因此产生敌对情绪的情况并不鲜见。面对这一新的 形势,加强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成为俄语教育界的共识。设 置俄罗斯文化方向可以在保证学生基本俄罗斯语言文学知 识的基础上,加强文化知识的渗透,增加文化史、俄罗斯艺 术方面的课程,加深学生对于人的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 碰撞的深刻认知。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多年来,外语教师基本来自国内几大外语院校,总体上 来说能够适应教学的要求。但面对新形势,传统外语教学模 式培养的人才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以往模式的特点,突出的表 现就是专业能力过硬,但专业以外知识有所欠缺。现在要培 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对外语教师也提出了新的 要求。除了通过传统的学历教育提升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以 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多方涉猎不同学科,接触不同知识领域, 完善个人知识体系,以适应全新的教学要求。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与交流 重视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对骨干教师要 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包括出国进修、学历提 升,形成过硬的业务能力,能在学科教学中独挡一面,承担 重任。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抓好这部分教师,形成带头示范效应,激励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形成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氛围,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业务 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学校应创造条件,多引进一些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材料,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最新的教育资讯,更新教学观 念,与时俱进。跟踪国内外教学动态,洞悉教学理论和实践 教学的最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理论和方法,适应教学的新 要求。另外应该重视专任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把握学科 方向,开阔视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课堂教学改革 (一)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秉承教师教学生听记的悠久传 统,同时中国学生由于民族性格、传统理念的影响,表现在 课堂上就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完全主 导了课堂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 教学环节单一。学生由于参与度不够,对所教授内容态度淡 漠,准备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应对这一 挑战,在教学中首先应赋予学生以必要的权利,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编对话、回答问题、转述课文, 直到个人独白、演讲,在听与说的过程中体味俄语交流的快 乐,克服怕出错好面子而不敢说的现象。实践证明,学生在 一段时间的强制性外语听说训练后对外语习得的规律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显著增强,极大地改善 了课堂教学环境,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整个课堂气氛活 跃了,形成了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共同提升水平的局面。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淡化考试意识 目前学生考级压力很大。面对着俄语四级和八级考试而 展开教学过程构成了国内高校俄语专业教学的典型图景。心 理学认为,快乐的心理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传统的强制性高 强度的学习很难使学生有快乐感产生,短期内这种学习可以 凭借强烈的目的性得以维系,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往往难以为 继。这种超高压力下的学习不仅毫无快乐可言,而且极大地 伤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导致厌学、放任自流的现象 发生。通过这种对学习心理的探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 识的淡化学生的考试意识,灌输学习是一种自然的自我提高 和自身完善的自发过程的教学理念,减轻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的压力,提倡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身体力 行,注重学生实际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知识体系的建 立,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基本功,为将来真正胜任外 语翻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突出语言交际功能,注重实战能力全面提升 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交际性。学外语也不例外,主 要是用于交际,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交际性作为核心要素 看待,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包括口头交流和笔语交流。

课堂教学提倡外语授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和对语言的理解,将交际性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外语教 学实践证明,单纯做题和阅读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 能力。四级包括八级考试依然空前关注学生语法能力的培养, 尽管近年来随着语言交际性认识的提高而增加了应用性能 力的考核,但所占比例有限。过去未设过级考试的学生的外 语基本功远远强于目前学生的水平,这可以间接佐证四八级 考试的局限性。我们不应过于强调过级考试对外语教学的促 进作用,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其确实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外语 作为更加强调实际应用的学科,应该更加重视交际能力的提 高,而非一成不变的语法知识的测试。这种考试不可避免地 影响到专业外语的教学过程,事实上,重视交际性同过去传 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专项技能的培养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五种外语交际技能 的提升,而随着全面交际能力的形成,外语应试能力势必相 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轻松过级就成为自然现象。

(四)重视人文精神培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浮躁心理严重, 充满了功利性心理,缺乏对生活本真意义的追寻,这种思潮 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教育界。这种情况对与培养全面的优秀外 语人才极为不利。这同我国传统上强调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标 准背道而驰,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纠正。教师除了负责传 授专业知识以外,还承担着培育人才的重大责任,而重视人 文精神的培育就是落实这一责任的重要抓手。我们应提高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升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重视 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文精神关 乎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关乎国家未来的命运,应该把对这一 点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外语知识讲授、 自身示范效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结合中国传统的 诚实守信教育,应有效地把握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材 为依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丰富学生的想象,启 发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健全的行为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 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扩充教学领域,拓宽学生视野, 渗透思想教育,增强人文意识,使课堂教学浸没在人文氛围 之中。

俄语专业教学改革纷繁复杂,涉及多个方面,操作起来 难度极大。本文从自身接触的层面对改革方向做了一些个人 的思考,希冀对专业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史铁强.关于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俄语教 学, 2004,(4). [2]王铭玉.刍议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J].中国俄语教 学,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