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环境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探析
跨境电商环境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探析 近年来外贸跨境电商交易发展迅猛,跨境电商成为外贸 企业寻求海外商机的新选择,也是实现外贸转型升级的有效 途径。国家商务部网站在《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一文中提到,新型贸易方式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 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方式顺应个性化的 全球消费潮流,也契合了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外贸业务的 市场需要,正逐步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2014年,跨境 电子商务增速高达30%以上。跨境电商发展至今开始摆脱纯信息黄页的展示行为,将 线下交易、支付、物流等实现电子化,逐步实现在线交易平 台。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服务、资源整合,有效打通 供应链,通过直接对接,中小企业商户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 缩短,提升商品销售利润空间。
目前的跨境电商呈现五方面特征:大型工厂上线、B类 买家成规模、中大额订单比例上升、大型服务商加入和移动 用户量爆发。作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为地方 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的职业院校,其职业 教育要与行业发展相适应。高职外贸人才培养应与当下外贸 行业中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相适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 方案,为外贸类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优秀的外贸人才。一、跨境电商环境下外贸人才需求现状 1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对懂得跨境电商的外 贸类人才需求巨大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国外大买家出现了资金链断裂问 题。原本每年一次或两次的采购计划被分割成每个季度一次、 每月一次甚至是每周一次。其实,国外的终端消费者数量并 没有减少,订单总量也没有改变。只不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外大经销商由于资金链断裂被淘汰出局。为此,一方面中 国供应商要寻找新市场;
另一方面则终端消费者急于买到物 美价廉的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受跨境电子商务影 响传统外贸下的一单生意被分割成了若干单生意,对外贸人 才需求成倍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 在中国4000万家中小企业当中,有近500万家专注于外贸出 口业务,而这500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的出口额占中国外贸出 口总额的 60%以上。此外,众多由各地政府主导的跨境电商 产业园项目也在全力布局跨境电商领域,它们积极响应国务 院的号召,大力依托本地的保税园区推进跨境电商产业的发 展,不断成熟的电商产业园吸纳了大量从事进出口业务和国 际物流业务的中外企业,这些企业对能够从事线上及线下相 关服务工作的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2跨境电商环境下对外贸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二、跨境电商环境下高职院校外贸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 题 1缺乏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外贸课程体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 体系建设已经完备,针对每一个传统外贸岗位都设有相对应 的课程,例如: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 务和商务英语听说等,课程体系构建十分成熟,并与岗位结 合度高。然而适应传统外贸转型升级为跨境电商的课程则非 常少见,有些院校几乎没有设置该类课程。大部分学校则是 将原有的“电子商务”课程改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而 且课程时数也只有64课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营 销推广、图片处理、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等内容,学生也只 能学到一些跨境电商的皮毛,很难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
2缺乏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外贸类师资 目前已有的外贸类师资大部分来源于各大高校的外贸类专业或传统外贸企业,他们精通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操作,但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国际贸易则严重缺 乏实践经验,绝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又是日新月异,几乎3年左右就会兴 起一个新的电商平台。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国际贸易专业 教师大部分都是“60后”或“70后”,他们主观上不愿意转 型,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客观上则对跨境电子商务的认识 不够,并且学习新课程的能力也不足。
3缺乏软硬件设施,教学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当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是依赖模拟 软件来完成,而这类软件都是基于“B to B ”模式。跨境 电商环境下的外贸业务方式大多是基于“B to C ”模式, 目前尚未有相应软件用于教学模拟。多数学校以实战代替模 拟教学,然而大学生既没有资金和人脉,又没有货源和经验。
学生开展跨境电商实战与在校完成课程之间存在冲突,跨境 电商实战要全身心地投入,忙于实战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 的学习会被落下,甚至无法毕业。学校应制订相关政策,比 如,实行学分替代制来解决这一矛盾。
三、跨境电商环境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对策当前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类人才 的培养是传统专业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升级”的必要举 措,升级的过程应以外贸专业现有办学条件为基础,根据实 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整合相关专业资源,在参 考借鉴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 过程中,提出一套适合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课程体系。
1重新整合课程体系,使课程与岗位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人才培养模 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学生零 距离上岗,其课程设置与外贸企业岗位紧密结合。详见表一: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开展要运用到 计算机技术、网络 营销与管理、国际电子支付、电子通关、跨境物流、 商务英语、外贸实务、法律、跨文化交际等多项技术、技能 和知识。传统外贸类专业课程设置中涵盖了部分课程,但是 由于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还增加了文案、客户服务、 店铺维护等岗位,所以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增加相应的 课程。
2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现阶段的跨境电商,用户群体由草根创业向工厂、外贸 公司转变,且具有极强的生产设计管理能力。平台销售的产 品由网商、二手货源向一手货源转变。主要卖家群体正处于 从传统外贸向跨境电商业务艰难转型期,生产模式由大生产 线向柔性制造转变,对代运营和产业链配套服务需求较高。
由“B to C”“C to C ”向“B to B ”“M to B ” 模式 转变,批发商买家的中大额交易成为平台主要订单。所以跨 境电商的实践教学应与企业联手,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B to C” 和“M to C ”模式下高职院校可以采用 结合当地的产业经济特色,引入中小企业货源,以学生自主 开店或网上代理销售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既锻炼了学 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解决了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 才短缺的困境;
在“B to B ”和“M to B ” 模式下,除 了使用各类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外,高职院校应与当地有 代表性的特色行业和龙头企业联手打造实训基地,在该基地, 企业派驻员工与在校教师进行联合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使 用企业账号登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代理企业进行线上销售 和线下报关出货工作,既开拓了企业的国际市场,提高企业 的销售量,又能提高学生线上线下的实操能力。
3成立跨境电商工作室,带领学生共同创业在前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成立跨 境电商工作室,由专业教师牵头,带领学生共同创业。很多 老师都没有关于创业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创业是练出来的, 而不是学出来的。专业教师不必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领先, 只要紧跟社会行业需求调整授课内容,边学边做边教,那么 在教学这个行业中就是领先的。
鉴于专业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缺乏经验,高职院校开展 跨境电商工作室的工作可以从引入外贸企业联盟开始。从联 盟中优先选择若干家有特色的中小外贸企业进驻校园,开展 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并派专业教师进驻各企业学习和操作。
待熟悉产品和跨境电商流程后,专业教师可自行成立跨境电 商工作室,与学生组成工作小组,共同为工作室的发展而努 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积累跨境电商的工作经验。即使 日后没有通过跨境电商创业,也可以在跨境电商产业链中找 准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
通过从理论到实训再到实战的层层递进式的人才培养 模式,希望高职院校可以打造出符合外贸行业企业需求的综 合性和专业性兼备的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韩国威高职外贸专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可 行性分析——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02). 杨坚争.电子商务安全与电子支付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1.